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全等三角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已知⊿ABC≌⊿DEF,且∠A=52o,∠B=31o, ED=10cm,∠F=∠C,求∠F 的度数与 AB 的长;
2、已知⊿ABC≌⊿DEF,⊿DEF 的周长 32cm,DE=9cm, EF=12cm,且∠E=∠B,求 AC 的长;
3、尽量画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所拼接的图形,并 尝试寻求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 角。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全等三角形》
称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
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
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全等三角形的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作业题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及时弥补 【设计意图】 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业层推荐、分 类要求。 【媒体运用】PPT 课件呈现选做题。
本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 活动中亲身体验,完成对三角形实验,加深对“三角形 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学生的画图、识 课例研究综 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述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 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想过程,而这样的过程 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正真理解和把握,从而不仅获得
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 了数学活动的方法。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 很好的发展。
旁通。 2、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又可以训练
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全等三角形》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21篇)
《全等三角形》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2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全等三角形》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21篇)》,快快拿去用吧!《全等三角形》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这节课比较简洁,我接受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大致是:首先,同学自学。
其次,老师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同学识图,检测同学自我建构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状况。
再次,老师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教具演示让同学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以找伴侣的形式练习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娴熟程度。
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加强对学问的巩固,再给出练习推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确,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
接下来,通过同学对全等三角形观看,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并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
最终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有几点不足:1.同学动手活动少,应当在课前就要求同学自制一对全等三角形。
这样课堂上好操作,同学体验也深刻了,活而不乱,时间上也是可控的。
2.题目变形应当突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重点,所练习题的综合度和变化还是不够多。
3.多媒体演示如能协作同学手工制作的三角板同时进行,成效会更好。
但是要支配好观看次序和图形的变化次序。
《全等三角形》优秀的教学反思篇2一、教学方法让同学通过观赏来自生活中的精致图案,观看体会全等图形的定义,自学全等图形的特征,通过练习总结和强化对应边、对应角的查找方法,从而体会什么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
件 ∠B=∠C
;
B D
C
友情提示:添加条件的题目.首先要
找到已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有些是
题目已知条件 ,有些是图中隐含条件.
(三)、根据条件画全等
在下列网格中画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 要求:以BC为公共边,且三角形的顶点也
在格点上(即格点三角形).
A B
E
D C
F
(四)、添“辅助线”判全等
二、重点梳理: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2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
“在用A符△SA号A”B语)C言。和表△达DE为F:中
A
D
∠A=∠D
AB=DE ∠B=∠E
CF
B
E
∴ △ABC≌△DEF(ASA)
二、重点梳理: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3
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读作 :△ABC全等于△DEF
注意:书写全等式时,要把对应顶点 字母放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重点知识梳理: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C=DF
A
D
∠C=∠F
CF
BC=EF
B
E
∴△ABC≌△DEF(SAS)
A
D
三、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 F E
等4.如图,AE=CF,∠AFD=∠CEB, DF=BE,△AFD与△ CEB全等吗? B
为什么?
解答
C B
5.如图(5)∠CAE=∠BAD,∠B=∠D,E
第11章 图形的全等 全等三角形 小结与思考 课件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返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3日星期四2022/3/32022/3/32022/3/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32022/3/32022/3/33/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32022/3/3March 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32022/3/32022/3/32022/3/3
二、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 等4.如图(4)AE=CF,∠AFD=∠CEB,
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5.如图(5)∠CAE=∠BAD,∠B=∠D, E AC=AE,△ABC与△ADE全等吗?为什么?
6.“三月三,放风筝”如图(6)是小东同 C 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 不用度量,就知道∠ABC=∠ADC。请用 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欢迎各位评委同仁莅临指导
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王国兵
1.请同学在纸上各画一个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 °, 80 °的锐角三角形,画好后,同桌之间比比看,你会 发现什么? 2.下面再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两边长分别为4cm和6cm,且长 度为4cm的边所对应的角为30 °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 & 探索
沿着右边图中的虚线,分 别把右面的图形划分为两 个全等图形,并与同伴进 行交流。 (至少找出两种方法)
第1章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2+∠4=90°,
而:∠3=45°,
∴∠1+∠2+∠3十∠4+∠5=225°.
巩固练习
3.(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四川省万源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
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C )
∵ AF⊥CD ,
∴∠AFC=90°,
∴∠CAF=90°-∠ACF=25°.
D.65°
巩固练习
2.(2022秋·山东泰安·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正方形的网格中,
∠1+∠2+∠3十∠4+∠5等于( D )
A.175°
B.180°
C.210°
D.225°
解:∵∠1和∠5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1
2
∴∠1+∠5=90°,
故不能成立.
综上,运动4分钟后,△ 与△ 全等.
D
Q
C
A
P
B
考点分析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两点应用”:
(1)求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直接确定
对应边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等问题;
(2)求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直接确定对
应角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角的度数等问题.
(1)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出.
解:(1)3对.分别是:△ABD≌△ACD;△ADE≌△ADF;△BDE≌△CDF.
(2)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证明.
解:(2)△BDE≌△CDF.
证明:∵DE⊥AB,DF⊥A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全等三角形判定题目,活动卡片;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5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引发思考:请回顾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什么?二、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法(15分钟)1.复习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复习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个角度分别相等(这个边是两个角的夹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复习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边分别相等(这个边是两个角的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复习A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边分别相等(这个边不是两个角的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15分钟)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规律: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只需对应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即可。
2.技巧一:当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时,先比较三边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角是否相等。
3.技巧二:当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时,先比较两边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角是否相等。
四、小组合作活动(30分钟)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个学生,每组发放一组活动卡片。
2.活动内容:每组成员轮流拿一张卡片,上面写有一组给定的边长和角度。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据,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给出理由。
其他组员通过提问和讨论来验证判断的正确性。
3.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总结。
五、展示与总结(2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分析判断的过程,并给出判断的结果和理由。
2.全班一起讨论和比较不同小组的判断结果和理由,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
初中八上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经典全
【第1部分 全等基础知识归纳、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概念深入理解:(1)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外观长的像)(2)经过平移、旋转、翻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位置变化)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 和△A′B′C′是全等的,记作“△ABC ≌△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是工具、手段,最终是为了得到边等或角等,从而解决某些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4、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图3图1 图2(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运动一般有3种:平移、对称、旋转;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深入理解)①边边边(SSS)②边角边(SAS)③角边角(ASA)④角角边(AAS)⑤斜边,直角边(HL)注意:(容易出错)(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边定全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㈡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角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
它们全等吗?
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
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
等.
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
律: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SAS)
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 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 择与设计
合作探究、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
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掌
握,主动探取知识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1:
2、证明四步走
3、情景导入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可
证明:∵AD∥BC,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 和△CBA 中,
∴△ADC≌△CBA(SAS).
五、小结与作业
(一)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二)布置作业
1.已知:如图,AB=AC,F、E 分别是 AB、AC 的
中点.
求证:△ABE≌△ACF.
要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分 教材分析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
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
相等、角相等,学好全等三角形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打
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以后的学习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经典-(1)
..【第1部分 全等基础知识归纳、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概念深入理解:(1)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外观长的像)(2)经过平移、旋转、翻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位置变化)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 和△A′B′C′是全等的,记作“△ABC≌△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是工具、手段,最终是为了得到边等或角等,从而解决某些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4、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图3图1图2(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运动一般有3种:平移、对称、旋转;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深入理解)①边边边(①边边边(SSS SSS SSS)) ②边角边(②边角边(SAS SAS SAS)) ③角边角(③角边角(ASA ASA ASA)) ④角角边(④角角边(AAS AAS AAS)) ⑤斜边,直角边(⑤斜边,直角边(HL HL HL)) 注意:(容易出错)(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边定全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 AAA;;㈡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SSA。
三角形全等教学反思8篇
三角形全等教学反思8篇三角形全等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重要判定方法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
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逻辑化。
在课题的引入方面,通过复习回顾,问题展示导入新课。
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又很好的过渡新问题上来。
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学得自然新鲜。
新知学习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2、把课堂充分地让给了学生。
我和学生做了些课前交流,临上课前我先对他们提了四个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踊跃发言。
其实,这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
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不做过多的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
3、本课的难点在于利用隐含的边角关系证明三角形全等,以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
通过适当的例题,较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
但也有几处是值得思考和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1、在课堂上优等生急着演示、发言,后进生却成了观众和听众。
如何做到面向全体,人人学有所得,也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来探讨。
2、教学细节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时应多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后,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了,但有少数后进生仍然是不理解。
三角形全等教学反思篇2几何知识对健听学生来说学得都是比较困难、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听障孩子。
几何有很多概念用手语也是不容易与学生讲得很透彻的,而且,几何它又枯燥无味,所以,要学好,不容易。
但我还是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工作。
以《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为例,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从中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我首先拿出两张一模一样的钞票,提问学生思考两张钞票是否一样,为什么一样?(学生还真的很感兴趣)再拿出两本学生数学课本,提问学生思考两本数学课本是否一样,又为什么一样?再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用纸片自制的三角形图形,提问学生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样,又为什么一样?让学生自主发言,有说这的,有说那的,老师启发学生从形状和大小上去思考,是否一样。
全等三角形的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8.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互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设计一些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如剪纸艺术、建筑图案等,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关注和兴趣。
2.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引出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以及增强数学情感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全等三角形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精选18篇)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精选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精选18篇)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第1篇全等三角形的课件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2)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2)班级 姓名一、基础练习⒈如图,点C 、F 在BE 上,∠1=∠2,BC=EF .需添加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ΔABC ≌ΔDEF .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DA 平分∠EDF ; ②AE =AF ,DE =DF ; ③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3.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 A .AB=DE ,∠B=∠E ,∠C=∠F B .AC=DF ,BC=DE ,BA=EF C .AB=EF ,∠A=∠E ,∠B=∠FD .∠A=∠F ,∠B=∠E ,AC=EF4.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A.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B .至少有一角对应相等 C .至少有两边对应相等D .至少有两角对应相等5.在△ABC 和△DEF 中,已知AB=DE ,∠A=∠D ,还需具备什么条件:①AC=DF ;②BC=EF ;③∠B=∠E ;④∠C=∠F ,才能推出△ABC ≌△DEF ,其中符合条件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 的是( )A.AB=3,BC=4,AC=8B .AB=4,BC=3,∠A=30°C .∠A=60°,∠B=45°,AB=4D .∠C=90°,AB=67.如图,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 ,AE ∥DF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使△AEC 与△DFB 全等的是 ( ) A .AE=DFB .EC=FBC .EC ∥BFD .∠E=∠F(第7题)E AB CDFF EDCBA2 1 BACDEF(第1题)(第2题)二、例题讲解1.如图,小明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AB=CD ,BC=AD 请说明:∠A=∠C 的道理,小明动手测量了一下,发现∠A 确实与∠C 相等,但他不能说明其中的道理,你能帮助他说明这个道理吗?试试看.2.如图,已知△ABC ,BE 、CF 为高,CP=AB ,BD=AC ,试判断AP 与AD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ΔABC 中,D 是AC 上一点,BE ∥AC ,BE=AD ,AE 分别交BD 、BC 于点F 、G . ⑴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请找出来,并证明你的结论. ⑵若连结DE ,则DE 与AB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OCAB DBC DAFG EBPAE CDF4.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ACD 拼成四边形ABCD ,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四边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优秀范文五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感悟一:对应边、对应角是在全等形概念的基础上加以定义的,学生往往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只找出了边、角的一部分,因此教学中:不完全把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图画成规范位置,变换它们的位置,帮助学生观察其对应元素,促使其正确地找对应边、对应角,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感悟二:学生刚学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时,在证明的规范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如:随便添加条件,甚至把已知条件全部罗列后直接的出结论等。
因此要放缓教学进度,在规范证明格式上让学生多模仿、多体会、多思、多练、多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证明过程具有严密性。
感悟三:教材中例题及练习题所要求证的结论基本上是通过一次三角形全等完成的。
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由已知条件、基本事实、定理等出发,正确地进行推理,可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增加难度。
感悟四:随着判断全等方法的增多,学生受认知基础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方法的灵活运用上存在一定问题,甚至迷茫,因此教学中适当加强变式训练和将问题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发现欲、成功欲得到表现。
案例1.(八年级上 P45第13题)如图1,在△ABC中,AB=AC, 点D是BC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变式一:如图2,AB=AD,CD=BC,AC、BD交于点E,你可得出那些结论?变式二:如图3,E为AD上一点,BE=DE,AB=AD.求证:BC=CD案例2.(八年级上 P44第11题)《全等三角形》教学感悟变式一:如图4,AB=DE, AB∥ED, BF=EC.求证:AC∥DF.变式二:如图5,AB=DE, AC=DF,BF=EC.求证:∠A=∠D.案例3.(八年级上P36例1)追问:AD是高线吗?还是角平分线吗?案例4.(八年级上 P56第11题)进一步思考:若AD、AˋDˋ分别是对应边上的中线,结论还成立吗?若AD、AˋDˋ分别是对应边上的角平分线,结论还成立吗?案例5.(八年级上 P56第12题)进一步提问:若AD为△ABC的中线,△ABD与△ACD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若AD是高线呢?感悟五:角平分线的性质打破了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的思维定势,学生在运用时往往重复它的证明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之间的相互对应,学会用几何符号语言和图形之间联系学习几何,并获得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少走弯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11页,含反思)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 ,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2)画线段A′B′,使A′B′=AB;(3)分别以A′,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B′,∠EB ′A ′,使∠DA′B′=∠CAB ,∠EB ′A ′=∠CBA ;(4)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 或AAS ).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来,放到Rt △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 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 (1)作∠MC′N =90°;(2)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B′C′=BC ;(3)以B′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精选15篇)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精选壹五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1教师是在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中成长的,下面是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材选择“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关系的引言课,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反思。
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
而人教版将其建立在已学内容“图形的变化”基础上,加强与前面的知识点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求知欲强。
借助于学案的优势,能使脑、手充分动起来,学生间相互探讨,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法和学法让学生通过折叠、作图,观察体会全等图形的定义,自学全等图形的特征,通过练习总结和强化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本节课我本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学案使之得到充分的诠释。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的作图,为体会重合的图形全等这一定义提供了分析、思考、发现的依据,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总结出概念。
我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总结,并带领学生寻找快速寻找对应的方法,练习的设计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气呵成,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抓住课堂45分钟,突出效率教学。
在B组练习中,我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推理的格式,使学生熟悉这种推理方法。
其次,我在结尾总结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
再次从教学流程来说:情境创设---自学概念与特征---练习与小结---变式练习---应用数学,我创造性调整了教学顺序:在学生掌握了全等图形定义和特征后,增添了书上没有的常见图形练习,也为全等图形的变换奠定了基础。
再通过探究实践,将想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反思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反思篇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案及教学反思《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并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3、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对应点,试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二)新课讲解:问题1: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A=∠D,∠B=∠E,∠C=∠F,则△ABC和△DEF全等吗问题2:△ABC和△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AB=DE,BC=EF,AC=DF,∠A=∠D,∠B=∠E,∠C=∠F这六个条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一个条件可分为:一组边相等和一组角相等两个条件可分为:两个边相等、两个角相等、一组边一组角相等探究一: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①只给一条边:②只给一个角:2.给出两个条件:①一边一内角:°②两内角:②两°内角°:③两边:502cm4cm2cm4cm问题3: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能保证它们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3.给出三个条件三个条件可分为: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两角一边相等、两边一角相等例:画△ABC,使AB=2,AC=3,BC=42画法:1画线段BC=42分别以A、B为圆心,以2和3为半径作弧,交于点C。
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比较,它们能否互相重合?归纳: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DEF中∴△≌△DEF(SSS)(三)题例训练:例1填空:1、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成立:如图,在△AOB和△DOC中AO=DO(已知)______=________(已知)∴△AOB≌△DOC(SSS)2、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能够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以后学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为了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但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自学,而是结合自主学习单。
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这节课中自己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等的情况,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解决。
这也就是接下来的合作探究过程,小组内的学生共同讨论。
整个过程以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小组内交流完之后就是学生展示,通过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一些学生注意不到的地方,这时候老师可以做一个强调,是知识更系统化。
对于练习的设计,本课内容比较简单,但概念太多,因此在学习之后设计了大量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感觉这一过程没有达到自然化。
《全等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以概念的形式为主,名词较多,在概念的传授上,没有做到让学生深层次的掌握。
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上学生不能很好的灵活运用,不能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运用到简单的计算和推理中,需要让学生在这一部分多加练习。
还有,本课的例题没有太多的新意,显得课堂的内容比较平淡,没有亮点。
最后对定理部分的内容介绍太少,要加强。
另外就是在涉及本课的难点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促。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识,再提问学生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要六个元素分别相等式入手.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1、猜想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016·宜宾)如图,在△AFD和△CEB中,
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D,
AD∥BC.求证:AD=BC.
解:∵AD∥BC,∴∠A=∠C,
∵AE=CF,∴AE+EF=CF+EF,即 AF=CE,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考点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 般 三 角 形
直角 三角
形
对应相等的元素
三角形是否全等
两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边及其夹角
一定(SAS)
一角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不一定
两角 一边
两角及其夹边 两角及其中 一角的对边
一定(ASA) 一定(AAS)
三角
不一定
三边
一定(SSS)
斜边、直角边
一定(HL)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在△ADF 和△CBE 中,
∠B=∠D, ∠A=∠C, AF=CE,
△ADF≌△CBE(AAS)
∴AD=BC
5.(2016·杭州)在△ABC中,AB=AC,点E,F分
别在AB,AC上,AE=AF,BF与CE相交于点P.
求证:PE=PF
问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1.(2016·铁岭)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 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C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
2.(2016·白银)如图,已知BC=EC,∠BCE=
∠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
件为
AC=DC(答案不唯一) .(答案不唯
一,只需填一个)
3.(2016·武汉)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
,OB=OD.求证:DC∥AB. 解:在△ODC 和△OBA 中,
OD=OB, ∠DOC=∠BOA, OC=OA,
∴△ODC≌△OBA(SAS),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
考点聚焦
考点1 全等图形及全等三角形
全等图形
全等三 角形 说明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 是__全__等__图__形__
全等图形的形状和___大__小___ 完全相同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就是全等三角形
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 (1)图形的形状相同; (2)图形的大小相等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考点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1 性质 2 性质 3
性质 4
性质 5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相__等_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___相__等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
__相__等_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
__相__等_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
__相__等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