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疗效评价与预后分析

合集下载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6T11:40:34.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继军[导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32例和3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胃间质瘤;效果;预后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1]。

本文通过对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均符合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原发肿瘤的患者。

68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68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t um or s W A in b o, I n . o, U W a -h u, I e, NG n g a g NG T a - a WE g b Qi n- o WE DO He s B We - u n 2
 ̄ pa t e o De r m nt fGa t o n e t a S r e y h r s r i ts i l u g r ,T i dAfd a e n t i t dHo p t l S n Y t s n U i e - ' s i , u a- e n vr a
t a e tme e s ouie p t olgc t s o n pn l u rc l n ay ie i el mo e h n 5 c n i t r .R t a h o i e tf u d s ide t mo el a d k rokn ss c l r n s s
分析。结果 : 生存分析显示肿瘤 直径 < m、 5c 病理核分裂像 < /0H F服 用格 列卫的患者生存率较高 , 5 P 、 5
手术治疗行肿瘤完整切除术与扩大切除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_ . 0 ) P 0 7 。结论 : 8 5 肿瘤直径 、 核分 裂像 与预后有关 , 完整切除肿瘤可获得根治效 果 , 术后服用格列 卫能 改善患者预后。 【 关键词 l 胃肠间质瘤 ・ 预后・ 治疗
【 要】目的 . 析胃肠间质瘤 (at i et a sr l m r, IT) 摘 Y 3 g s o tsnl t mat os GS s临床病理特性及影响预后因素 , rn i o u 探讨提高 GS s I 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 : 随访 的 6 例 GS s T 对 8 I 患者的临床资料行 Kp n Me r T a l — i 生存 a e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壁层,约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3%。

该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但随着对GIST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其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GIST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道出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诊断GIST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等重要信息。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GIST也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CD117(c-kit)和CD34阳性可以确诊GIST。

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

术前会根据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手术。

如果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则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如Imatinib)和化疗等,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GIST的治疗策略和预后。

C-kit基因突变是GIST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而Imatinib正是一种靶向C-kit突变的药物。

目前,Imatinib 被广泛应用于GIST的治疗。

通过Imatinib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无法耐受或反应不佳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靶向药物,如Sunitinib和Regorafenib等。

GIST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大小、浸润深度和遗传学特征等因素。

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GIST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70-80%。

对于早期发现的小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而对于晚期病例,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肿瘤,多数来源于肠壁内的间质细胞或胃肠道的基质细胞,属于少见的肿瘤。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道的免疫状态相关,包括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干细胞以及肌纤维细胞等。

GIST的临床特征包括肿瘤的生长依赖于酪氨酸激酶(KIT)或结肠癌激酶(PDGFRA)突变,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为实质性肿块,血液学检查中可以检测到贫血、低白细胞和低血小板等表现。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对GIST进行确诊,目前的肿瘤标记物如C-肽、胃泌素、胃动力素等并不适用于GIST的诊断。

GIST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大侵犯型或转移性肿瘤患者,还需要辅助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GIST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Imatinib(格列卫)和Sunitinib(舒尼替尼)等。

其中,Imatinib是一种靶向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IT和PDGFRA突变的表现,已成为GIST治疗的标准药物。

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对于不能耐受Imatinib或肿瘤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对于GIST的预后评估,国际上主要使用梅里克评分法(Miettinen criteria)和AFIP 评分法(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其中,梅里克评分法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分级和性质等因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AFIP评分法,则是根据GIST的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形态等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预后评估方法,如求生曲线、生存率和复发率等。

总之,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治疗则主要以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为主。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Chi na
L A b E 删D J 咖 NhomakorabeaT o e x p l o r e t h e me t h o d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 o r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2 4 c a s e s o f GI S T t r e a t e d b y s u r g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 i n t h i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r c ur e r e n c e o f t u mo r ,t hu s i t ma y i mp r o ve t he p r o g no s i s a n d r a i e s t he s u r vi va l r a t e o f pa ie t n t s .
f o r t r e a t me n t o f GI S T i s c u r a i t v e r e s e c t i o n ,a n d a d j u v a n t t h e r a p y wi t h i ma t i n i b me s y l a t e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a n d GI ST ha d b e e n pr o ve d by p a t ho l o g i c a l e xa mi na t i o n. I n 也i s s e r i e s o f p a t i e nt s.t he t u mo r ha d b e e n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on the specific hist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it is not sensitive to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nd surgical resection is still the main
胃 肠 间 质 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来源于 Cajal 间质细 胞,该病具有是不定向分化性,既可向神经方向分 化,也可朝平滑肌方向分化,甚至是双向分化,其与 神经源性肿瘤和胃肠道肌源性肿瘤有组织学、免疫 表型方面的区别,是独立的消化道肿瘤。GIST 占所 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1%~3%,小肠恶性肿瘤 的 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 5%。GIST 平均年发病率 大约为 1/10 万。近年来,超声内镜下诊断及切除,药 物靶向治疗使得 GIST 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均得到 明显提高,但由于 GIST 生物学行为难以准确预测, 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寻找准确预测 GIST 预后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GIST 的诊 断、治疗、预后作一综述,以期为评估 GIST 的生物 学行为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1 GIST 的诊断
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遥 目前袁GIST 的诊断依赖于特定的组织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袁其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袁治疗仍以手术切除
为主遥 近年来袁GIST 的临床诊治取得较大进展袁但仍存在早期诊断不易尧转移性 GIST 治疗困难尧伊马替尼耐药后难以进一步治
疗尧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尧预后难以判断等问题遥 本文就 GIST 诊断尧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袁以期为临床治疗 GIST 提供参考遥
multipotential fusiform or epithelioid cells, and the incidence hidd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lack of specificity. The diagnosis of GIST depends

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testina l stromal tumor[J].Human pathology,2008,39(10):141 1-1419. [5]B Nilsson,P Br imming,JM Meis et a1.Gastrointestinal stroma l tu—
mors:The incidence,prevalence,clinical course,and prognostica—
中 国现 代 普 通 外 科 进 展 2014年 1月 第 17卷 第 1期
质 ,多推 荐 600 mg/d。我 们 有两 例 由伊 马替 尼 改 用 舒 尼 替 尼 治疗 的患 者 ,一 例 为 SD (稳 定 。stable of disease),一 例 为 PD(进 展 ,progress of disease)。若 肿 瘤 :若 肿 瘤 消 退 或 药 物 治 疗无 效 的 患 者 ,如果 手 术 容 易 切 除 ,应 该考 虑外 科 治疗 ,但 目前 尚无 明确 的 数 据 支持 减 瘤 手术 在 改 善进 展 期 GIST生存 方 面 的 益 处 [1O-l1]。
参 考 文 献
[1]Wasag B,Debiec—Rychter M,Pauwels P,et a1.Differential expres—
sion of KIT/PDGFRA mutant isoforms in epithelioid and mixed
variant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depends predominantly on
the tumor site[J].Mod Pathol,2004,17:889—94. 【z1 Miettinen M,Sobin LH,Sarlomo-Rika la M.1mmunohis—tochemical

胃肠间质瘤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附95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附95例报告)

回顾性 分析 19 20 93— 0 2年 收治 的 5 9例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患者 和 20 — 07年收治 的 4 例 GS 03 20 9 I T患者的I 临床资料。结果 诊 断为 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
滑肌 肉瘤的 5 9例中有 4 (8 0 被 纠正诊 断为 G S 。9 6例 7 . %) IT 5例 G s IT患者均行 手术治疗 , 行肿 瘤完 全切除术 7 8
例; 术后总体 5a 生存率为 7 . %。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 与首诊 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 有关 ( 97 P<0 0 ) . 1 。结论 既往( 02年 以前 ) 断的胃肠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 纠正诊断为 GS 。治疗 G S 20 诊 IT IT应以手术治疗 为主 , 首诊 肿瘤
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瘤 、 IT不是 肌源性 肿瘤 。 由于 GS 状 隐匿 , GS IT症 具 有恶性 肿瘤 特点 , 故术前确 诊 困难 , 切除后 复发率较 高 。现通过 回顾性 分 析 其 临床 资 料来 探讨 GS IT的 诊断及 外科治 疗效 果 。
1 资料分 析
与首 诊 已有 转移 ( 3例 ) 肿 瘤大 小 ( 2 、 直径 >1 0 c )核分裂数( 5-/0 P 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 m、 >  ̄ 5H ) ' - ( 00 ) P< .1 。肿 瘤 完 全 切除 术 后 , 无 复 发 转 移 患 对 者 的无病生存 率进 行 多 因素 回归 分析 发 现 , 病 生 无 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 00 ) P< .1 。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第 1 0卷 4期
胃肠 间质瘤 诊 断及 外科 治疗 分 析
( 9 附 5例 报 告 )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因素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因素分析

G I S T患 者 预 后 的 预 测 因 素 。 参 考 文 献
1 Ro s s i C R ,Mo c e l l i n S,Me n c a r e l l i R,e t a 1 .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o ma r l
不振 , 症状 出现 的早 晚与个体差 异有关 。( 2 ) 渗 出性腹 水 引起
影 响因素 回归系数 Wa l d x P值 相对危险度 9 5 %可信 区间
的低蛋 白血症 , 加之饮食减退 , 进一 步加 重病情 。( 3 ) 部分 患者
肿瘤坏死破溃人腹腔形 成血性 腹水 , 有腹 腔转移 的可 能 , 也 是 预后不佳 的因素之一 。同时 , 腹水也 是反 映临床 分期 的因素 , 因此推 断 , G I S T与临床分期是相关 的。 综上所述 , 多核分裂 像 和腹 水 阳性患者 的预后 差 , 可作 为
t u mo r s: f r o m a s u r g i c l a t o a mo l e c u l a r a p p r o a c h .I n t J C a n c e r , 2 0 0 3,
1 0 7: 1 71 — 1 76 .
2 Emo y r TS, S o b i n L H, L u k e s L, e t 1. a P r o g n o s i s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l a mu s c l e
死、 侵 袭 性 明显 影 响预 后 。R e i t h等 研 究 E G I S T的 预 后 , 结 果
3 He i n r i c h MC, C o r l e s s C L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 l a t u mo s ( r G I S T s ) : t h e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T eE e t f ugc l rame t nP t n t sritsia t ma T mos( S ) h f c ria e t nso ai t wi Ga t ne t l r oS T es h o n S o l u r GIT
眈 f m
Hale Waihona Puke Fr Po& H sil 以 CutH nn r i eYcm, 730Ci) it e  ̄ o t o s p paf on ,ea Po n ,u& g460, h a y v c' n

【】雷 德 荣 . 离 子 激光 治 疗糖 尿 病视 网膜病 变 的 临床 效 果分 析 [ l 国现 1 氩 J中 】 代医 生, 1, () 68 . 2 1 91: —7 0 4 8
【】刘求 红 . 桂 教授 治 疗糖 尿 病 性视 网 膜病 变 的 思路 与 经验 [] 龙江 2 余杨 J. 黑
A src: jeie T v s gt e f co f rn ria et ns npon s f ains t at itsn lt ma tmos b tat 0bet oi et aet et f ieetugclrame to rg o io p t twi g s onet a r lu r v n i he d s t s e h r i so ( S )M eh d ciio a ooia dt n olw-pd cmet o 8p t nswi I T d t dfo J .19 oF b.0 0wee GIT . to s l cp t lgcl a a dfl u ou ns f4 ai t t G S samie rm a 9 5t e 2 1 r n h a o e h t n s de t set eyF ut ih ae r ru e crigt gcl rcdrsp rrscin(ru 2 css, il at r ra t id er p ci l. o r e t ss egop da odn s iapoe ue :ateet gopA, ae)ma y ro g n u r o v y g c we c ou r o 6 n p o

胃肠道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

全组病 例均行 手术 治疗 。胃间质 瘤 2 5例 中, 于 胃底 位
贲 门 8例 , 胃体 l 3例 , 胃窦部 4例 , 中根据 肿瘤 大 小及肿 术 瘤浸润情况行 胃楔形 切除 9例 , 胃大切 l 3例 , 胃切 2例 , 全 l 例腹腔 广泛 转移 仅行 活检术 , 中根 据术 中肉眼判断及 冰冻 其 检查, 疑恶性者 ,4例行 淋 巴结 1~2站 清 扫。l l O例 小肠 间 质 瘤均行 小肠部分切除 。3例结直肠 间质瘤 2例行结肠部分 切除, 1例行 直肠前切除 。全 组病例 仅发 现小肠 淋巴结转 移 1 。术后辅助化疗 4例 , 例 术后 1月肝 转移 者服 用格 列 例 1 卫治疗。
例。 13 诊 断 .
围手术期无死亡 。2 9人 随访 1月 ~6年 , 随访率 7 %。 6 随访间隔 1月 ~l 8月 , 平均 7 8个 月。恶性 组 l . O例均 获 随
全组术前活检光镜 下无 确诊病 例 , 均诊 断 为平滑 肌瘤 、 平 滑肌 肉瘤或待查 。术 后均行 免疫组化 检查 , 确诊 为 G S 。 IT 检查结果如表 1 。
受过化疗 。1例肝转移服 用格列 卫治疗 3月复 查 , 转移灶 肝
无 明显特异性 。潜在恶性 、 恶性组 有 2 % ~7 % 的 复发 转移率 。 术 后 1年 、 5 0 3年 、 5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 . % 、 5 和 4 % 。 结论 : IT无特异性 临床表 现 ,D 1 17 7 % O GS C 17阳性有特 异性诊 断价值 ; 良恶 性判断 主要
2 结 果
临床表现 : 消化道 出血 、 间歇 性 黑便 2 2例 , 血 2 贫 0例 , 上腹
部不适 l , 8例 腹部肿块 l , 咽困难 2例 , 3例 吞 体检发现 3例 。

30例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防

30例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防

30例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的3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和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30例中,有11例为低度危险,13例为中度危险,6例为高度危险。

10例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胃切除术,20例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方式。

30例患者手术后均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生活,其中5年内28例存活,2例因为治疗期间病情比较严重,导致后期出现复发治疗死亡。

有效率为93.3%。

结论:使用外科治疗方法对胃肠间质瘤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但是在晚期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差。

因此,防治该疾病的根本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定期诊断,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方法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49【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4-02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在胃和肠道发生的肿瘤,这种肿瘤多发于中老人,但是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该肿瘤发病率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该肿瘤具有较高隐秘性,且在发病并治疗之后其复发率和转移都非常高,很多患有该肿瘤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多次手术后仍没有根治[1]。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方法主要方式为外科治疗,通过给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的防止来控制或治愈疾病。

我院在使用外科治疗方法治疗胃肠间质瘤上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的3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6.5岁。

有11例为低度危险,13例为中度危险,6例为高度危险。

患者在入院时症状有吞咽困难、便血、腹部疼痛、用力按压能够感觉到有硬块。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分级与预后临床病理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组织学形态呈梭形的细胞、上皮细胞、多型性细胞的肿瘤位于肠道间。

它起源于胃肠间质星形胶质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肿瘤一般发生在肠系膜、网膜、腹腔软组织上。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年发病率有10万之多,我国近几年也呈有上升趋势。

1. 资料本组资料: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5例。

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均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均衡,无明显差异。

肿瘤位于胃部有20例、小肠12例、食管3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2.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级方法胃肠道间质瘤(GISTs)简单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

恶性指局部细胞明显变异,其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

组织坏死。

有的还出现溃疡症状。

恶性肿瘤风险性分级标准如下图(1)3. 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在绝大多数标本中,胃肠道间质瘤直径在1cm~20cm之间。

呈局限性生长,边界清晰。

病变多位于肌壁内,胃肠粘膜下层。

大多数没有包膜,偶见假包膜,体积过大的肿瘤会发生囊性病变,有的还会穿透穿透粘膜形成溃疡。

临床上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体积较大,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棕色。

质地坚硬,粘膜面如果有溃疡形成,常见有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等情况发生。

本组35例患者:其中伴肿瘤直径小于2cm 18例为良性肿瘤,约占51%,肿瘤直径2-5cm 15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约占42%,其中2例肿瘤直径大于15cm为高度恶性瘤,约占5.7%。

4. 疾病预后一般来说不同类型胃肠道间质肿瘤存在部位不同,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突变类型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

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ISTs)新分级标准逐渐被临床医师的认可与采纳,肿瘤出现的位置成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胃的间质瘤比其他部位的间质瘤预后要好很多,根据多年的临床医师的经验总结KIT外显子9和外显子11突变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术后复发率尤其高。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58例疗效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58例疗效分析

其他 1 2例 ( 0 7 ) 2 . % 。肿 瘤 最 大 直 径 3c 肿 瘤 最 小 直 径 0m,
G S s 是一类对 传统化疗 高度耐 药的肿瘤 , IT ) 也不适 合
放 射治疗 。外科 手术 曾经是 G S IT惟一 有效 的治疗手
0 8 m。有转 移 病 灶 者 共 1 ( 76 ) 转 移病 例 中 : 转 移 .c 6例 2 . % , 肝
1 2例 ( 5 O ) 肝 肺 转 移 1 例 ( . % ) 腹 腔 转 移 3 例 7.% , 63 ,
(8 7 ) 1. % 。
段 。即使接受 外科 根治 术 后 , IT仍 然 有着 非 常 高 GS
的术 后复 发率 。复 发转 移 G S IT的预 后 十分差 , 中位
3 免 疫 组 化 : 部 标 本 经 1% 甲 醛 固 定 , 蜡 包 埋 切 片 , . 全 0 石
tmbe 0 9,5 mai i — te td pain swih g sr i tsia to lt mo swe e a ay e e rs ciey. s t I a e n I— e r2 0 8 I tnb r ae te t t a to ne tn lsr ma u r r n lz d r to pe tv l Re uls n36 c s si o c lsa e,nor c re c rmea tss wa o d. trI tnb b ig us d f r3 mo t , o c me o te t n e tn ie sa e we e CR a t g e u r n e o tsa i sfun Afe mai i en e o nhs uto fpain si xe sv t g r 0, PR 0% , D 0% a 5 S 5 nd PD Th 0. e 1一y a v r l s v v lrt s 1 0% .Co l i I aii se e tv rg sr i e tn lsrm a e ro e al uria ae wa 0 ncuson m tn b i f cie f a tontsia to l o t mo sb t n lc lsa e a d e tnsv t g u r oh i o a tg n x e ie sa e.

胃肠间质瘤诊断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胃肠间质瘤诊断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肠 间质瘤有 长 大 的可 能 , 而长 大 的可 能性 与 肿 瘤 的大
肉瘤 的恶 变 潜能 , 即使外 科完 整 切除 , 仍 然有 部分 患 者
复发 及病 情 进 展 。通 常 是 根 据 2 0 0 2年 美 国 国立 卫 生
署( N HI ) 提 出 的根 据 肿瘤 大 小及 核 分裂 相 程 度来 评 估 肿瘤 的风 险 度 J , 同 时大 量文献 报 道通 常 肿瘤 较大 、 核 分裂 相高 的 患者外 科 术后 预后 较 差 。对 胃肠 问质 瘤 的 恶性 程度 进行 评估 、 预后 相关 危 险 因素进 行分 析 , 对 药 物靶 向治 疗 方 案 的 制 定 以及 提 高 药 物 靶 向治 疗 的 疗 效, 改 善 患者 无 复发 生 存 率 与延 长 总 生 存 期 具 有 重 要 意义 。近 年来 手术 治 疗 以及伊 马 替尼靶 向治疗 得 到 认
小 与 边 缘 是 否 规 则 及 肿 瘤 内部 高 回 声 团块 关 系 不 大 J 。因此 肿瘤 内部 的低 回声 区可能 是 胃间质瘤 具 有 潜 在 长大可 能 的预测 因素 J 。同时 胃肠 间质瘤在 对 比 增 强谐 波超 声 内镜表 现为 肿瘤 内部 血管 不规则 及 肿 瘤 内部有 坏死 成分 时也 提示 肿瘤 具有潜 在 恶性 。
胃肠 问质瘤 是一 种 最 常见 的起 源于 胃肠 问 叶组 织 的肿 瘤 , 目前 认 为 : 其 主要来 源 于 C a j a l 细胞 , 主要 发 生 于 胃、 小肠 、 结肠等部位 ; c—k i t / P D G F R A基 因突 变 导 致组 织 酪氨 酸激 酶 受体 通路 的激活 是 胃肠 问质 瘤发 病
瘤 的大 小 、 密度 、 形态 、 强化方式等是 C T评 价 胃肠 间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术 后 预 后 因 素 进 行 探 讨 , 而 提 高 临 床 治 疗 胃肠 间 质 瘤 疾 病 的 治 疗 结 果 并 改 善 患 者 预 后 情 况 。 法 1 从 方 2例 胃肠 间 质 瘤
患 者 均 进 行 手 术 治疗 , 给 予 基 础 护 理 , 患 者 为 恶 性 胃肠 间 质 瘤 则 在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后 给 予 甲磺 酸 伊 马 替 尼 . 法 用 并 若 用
龄 为 ( 7 1 09 岁 。 胃肠 间 质 瘤 患者 的 临 床 表 现 为 消 化 道 出血 、 5 .± .)
息 切 除 术 后 患 者 体 内残 留有 少 许 肿 瘤 。
3 讨 论
腹部包块 、 梗阻 、 胀 、 痛 、 部不适 、 食 哽 咽感 、 热 、 肠 腹 腹 腹 进 发 胃 肠穿孔等 。
疗 结 果 并 改 善 患 者 预 后 情 况 , 而 提 高 胃肠 间 质 瘤 患 者 的生 活 从
由 表 1可 知 . 2例 胃肠 间 质 瘤 患 者 中 有 3 _3 1 33 %的 患 者进 行
以及 生 存 质 量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 料 .
发 现 1 患 者 病 情 出 现 广 泛 转 移 , 此 无 法 进 行 切 除 治 疗 , 姑 例 因 行
选取在该院就诊 的 l 2例 胃肠 问 质 瘤 患 者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 其 中男 性 患 者 8例 , 性 患 者 4例 , 龄 在 1 ~ 3岁 之 间 , 均 年 女 年 98 平
腹 腔 镜 下 胃契 形 切 除 术 治 疗 , 进 行 开 腹 手 术 治 疗 的 患 者 占 总 而
人 数 的 6 . %。其 中开 腹进 行 近 端 胃大 部 切 除 术 以 及 开 腹 远 端 66 7 胃大 部 切 除 术 的 患 者 均 未 进 行 淋 巴 结 清 扫 措 施 , 进 行 开腹 全 而 胃切 除 术 的 患 者 同 时进 行 淋 巴结 清 扫 措 施 。在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时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维普资讯

74 8
塞囝堕兰煎 Q 至蓥 鲞 Q
胃肠道 间质瘤 临床特 征及 外科治疗
邹 传 胜
摘 要 目的 : 讨 胃肠道 间质 瘤( IT 的 临床 特征及 外科治 疗。方 法 : 3 探 GS ) 对 0例 G S IT患者 的临床表 现 、 诊 断、 疗 、 治 预后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结果 : IT可见于各年龄段 , 均年龄 ( 6 GS 平 5. 3±87 岁 , .) 男女 比例 为 1 11 : : . 主要发 4
生部位 为 胃和小肠 (33 ; 8 -%) 临床 症状 以腹部 隐痛 不适 、 腹部肿 物和 消化道 出血为主要 表现 , 无特征性 : 术前确 手
诊 较 为困难 , 本组 资料确诊 率只 有 2. 均行手 术切 除 , 0 %; 0 随访 2~ 0个 月 , 亡 3 , 死 于腹腔 广泛 转移 。结 6 死 例 均 论 :I GS T的诊 断依 靠免疫组化分析 , 加强对 GS I T的认识 , 范手术及 合理的靶 向药物 治疗是 治疗 Gs 规 I T的关键 关键 词 胃肠肿瘤 肿瘤 , 结缔和软 组织 免 疫组 织化 学
胃 肠 道 问 质 瘤 (at itsnlso a tmo. gs o et a t m l u r rn i r GS )是源 于消化道 的最 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 I T 瘤. 与一般 胃肠道肿瘤相 比 , I GS T在组织发生临床病 理、 诊断治疗 、 预后等方 面有着 不同的特 点[2 且 临 J3 -, 床表现无特异性 , 检查手段相对局限 , 确诊率低 , 易造 成漏诊或误诊。 本文对我院于 20 年 1 01 月至 20 年 06 l 月收治的 3 例 资料完整的 G S 2 0 IT病例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治疗 , 现报告如下 。 l 临床 资料 1 一般 资料 3 . 1 0例 GS I T患者 中男 l ,女 l 4例 6 例, 龄 3 年 6~7 4岁 , 平均 (63±87 岁 。 IT诊 断经 5_ .) GS 手术切除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 原发肿瘤位 ] 于或邻近于 胃肠道 ; 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细胞和( ) 或 上 皮 细胞 ; 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 C 17阳性 ; D 1 同时除外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 平滑肌瘤和平滑肌 肉瘤 )神经鞘 、 瘤及神经纤维瘤 。 1 临 床 表现 2 有 腹 部 隐 痛 不适 ,8例 有 不 同 . 2 4例 l 程度 的贫血表现 ,5例有呕血和( ) l 或 黑便 , 例 以肠 2 梗阻为主要表现 ;2 2 例患者腹部可扪及肿块 ,其 中 4 例为在常规体检 中发现 。 5 B超及 C 2例 T发现腹部实 质性 肿块 : l 胃部 肿瘤行 胃镜检查 时发现腔 内肿 0例 瘤并表面形 成溃疡 ( 病理活检 2例明确诊断 , 其余诊 断为慢性 胃炎 )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均不升高。 ; 1 治疗方法 3 例均行手术治疗 , 2 . 3 0 行 次手术者 3 例. 3 行 次手术者 l , 例 首次手术方式因肿瘤所在位置 不同而异, 以肿瘤局部完整切除为主, 切缘距肿瘤边缘 2 3 m: 中近端 胃切 除 7例 、 其 a 远端 胃切 除 6例 、 胃部 分切除 5 、 例 胃部分切除加脾切除加胰尾 切除 3 、 例 十 二指肠局部切除 2 小肠肿瘤肠段切除术 3 、 例、 例 右半 结肠切除 2 、 例 部分直肠并行乙状结肠永久造 口 1 、 例 因肿瘤侵犯腹主动脉等重要脏器未能切除 1 。8 例 例 术后复发,行第 2 或第 3 次手术者多为姑息性的减瘤 手术 。 中均见大网膜粟粒样种植。 术 1 结果及随访 肿瘤位于 胃部 2 例 ,十二指肠 2 . 4 1 例 , 回肠 4 , 空 例 肠系膜 2 , 例 直肠近端 1 ; 例为多 例 5

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w e r e f a t 1. a Co n du s i o n S u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i s t h e G I S T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o i c e ,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 F l e t c h e r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a n d w h e t h e r o r l a me s y l a t e i ma t i n i b o n b e h a l f o f n i g e i r a a n d t h e p r o no g s i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
1 1 I e e f e c t o b s e r v a i t o n o f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i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l l i l l o r P EN R u i . H U A N G J u n . D e p a a m e n t o f
( G I S T ) . Me t h o d s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l a y s e d o f t h e c l i n i c l a d a t a o f 4 3 e a s e s p a i t e n t s w i t h G I s T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l y c o n i f r m 道 间质 瘤 的疗 效 观 察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不同部位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分析30例GIST 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及Fletcher分级以及临床表现的关系。

结果①肿瘤直径<10 cm者胃部90.5%(19/21),小肠100.0%(4/4),结直肠100.0%(2/2),食管100.0%(2/2),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②低度与极低度肿瘤胃部为85.7%(18/21),小肠25.0%(1/4),结直肠50.0%(1/2),食管33.3%(1/3),肿瘤部位与肿瘤恶化程度有关(P<0.05);③血便主要出现在小肠50.0%(2/4)与直肠部位50.0%(1/2),腹胀主要出现在结直肠100.0%(2/2),腹痛主要出现在结直肠100.0%(2/2),肿瘤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关(P<0.05)。

结论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肿瘤恶性程度以及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

标签:胃肠间质瘤;病理;预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r 细胞或间质干细胞[1]。

其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恶化程度较高,临床预后不良。

为了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不同部位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该组研究通过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30例GIST 患者,不同肿瘤部位的肿瘤病理特征的研究,来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

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为(48.5±3.4)岁。

肿瘤直径为1~32 cm,平均为中位大小(7.1±0.6)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疗效评价与预后分析赵玉生,郑新,刘俊,朱委,王威,王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胃肠外科442000[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术后对患者随访8-12个月,统计其Matta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36例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总体效果显著,Matta 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26例;良,8例;可,2例;差,0例。

优良率为94.4%,同时36例患者术后VAS结果明显好于术前。

结论: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采用适宜的外科手术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间质瘤的病情,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治疗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valu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si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th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12 months, the statistics of the Matta scores and VAS pain score changes.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microsurgery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effect was significant, Matta function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ellent, 26 cases good, 8 cases; 2 cases; but, poor, 0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4.4%, while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VAS result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using appropriate surgical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disease, it can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measure to promote.【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异常膨出,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胃肠道间叶组织有小的凸起,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触及腹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1]。

与此同时,胃肠道间质瘤由于具有较高的隐藏性,因此即使在破裂后也很难对其进行快速诊断和确诊,这就容易使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甚至会引起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对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

目前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切除的方法,具有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已经得到很多临床实践的证实[4]。

目前在临床上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以完全切除手术和局部切除手术为主,但是这两种手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会有出血或者坏死现象,因此手术与后期的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确定。

为了进一步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笔者总结我院收治的相关病例治疗资料共计72例,先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计72例,其中包括男性32例和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60岁-79岁,平均年龄为(68.5±10.1)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等胃肠道出血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标准,患者ct扫描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小肠者18例,位于结肠者12例,位于胃部者42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史患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脏器官衰竭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严重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等原因对手术耐受性极差患者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开始治疗前均通过ct确定胃肠道间质瘤的类型以及位置,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入路方法,临手术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患者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后开始进行手术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操作。

1.2.2 手术方法 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36例通过手术进行完全切除,即同时切除与肿瘤相联系的器官组织(有12例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处理),另有24例进行局部切除,即在肿瘤边缘外三厘米以内进行切除,另外12例患者行不完全切除手术1.2.3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的重点在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于出现伤口感染患者应予以抗感染处理;对于出现胃肠道血管痉挛患者应进行扩血管处理;对于出现胃肠道积水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将积水排除;手术后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或者放疗治疗。

1.3 研究方法在患者手术后一年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方式以电话随访为主,也可在复查期间进行随访并记录随访信息,采用Matta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后的效果的进行测量。

1.4 VAS评价方法根据王颖,李艳霞,罗和生等文献中[5]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对疼痛程度的进行测量:轻度疼痛范围为<3分;中度疼痛范围为3分-6分(含);重度疼痛范围为>6分。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抽样的配对实验设计,将治疗前后患者相应的数据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对于计量资料平均值数据之间的比较方法选择配对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2.1 Matta功能评分结果所有7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

有1例患者为胃肠血管痉挛,对其进行扩血管治疗后痊愈;另有一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伤口感染现象。

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52例;良,16例;可,4例;差,0例。

优良率为94.4%。

(见表1)表1 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评分优(例)良(例)可(例)差(例)优良率(%)例数52 16 4 0 94.42.2患者术后VAS值结果7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24小时时,患者VAS评分结果明显降低[(1.66±1.09)VS(6.36±1.02)],但与手术后半年时的统计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下表2表2 患者术后VAS分值结果(x±s)观察指标术后2h 术后24h 术后6个月P值VAS 6.36±1.02 1.66±1.09 1.56±1.03 0.031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统计通过对36例患者进行术后1、2、3年的存活情况统计,术后1年生存34例(94.4%),术后2年生存33例(91.6%),术后3年生存30例(83.3%)。

3.讨论目前,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用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为局部切除术和完全切除术。

在对患者进行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之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选择正确的时机进行手术[6]。

在对胃肠间质瘤进行局部切除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将肿瘤边缘保持完好,这样可以确保不会伤及肿瘤包膜。

如果肿瘤体积过大而影响了周围的组织器官,在手术时已经不能进行局部切除术,则要选择完全切除术,在手术中要将全部肿瘤以及肿瘤所累及到的器官全部进行切除,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肿瘤的继续扩散。

近些年,已经有相关学者发现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当前大多数手术医师在进行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时都是根据临床检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法。

郎毅等人通过对4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局部切除与全切手术治疗后发现,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治愈率比较满意,且随着恶性危险程度的严重,3年存活率逐渐降低[7]。

本研究选择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是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包括手术前全面的体检和ct对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的确定,)进行手术的,术后Matta 功能评分结果显示的手术优良率为94.4%,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与陈韬,刘浩,胡彦锋等的文献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8],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全面深入诊断的基础上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手术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与文献不同的是,本研究还统计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手术后vas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手术后24小时患者的疼痛状态就获得了明显好转,而患者在手术后半年时的疼痛状态与手术后24小时食道疼痛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推断出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时已经恢复至最佳水平,这进一步说明了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具有满意的临床预后效果参考文献:[1]中国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93-398.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4.04.022. [2]中国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301-307.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2.03.033.[3]张信华,宋武,韩方海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40-343.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4.04.010.[4]刘立成,刘雅刚,吴欣等.不同治疗方法对63例小肠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44-347.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4.04.011.[5]王颖,李艳霞,罗和生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52-355.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4.04.013.[6]李文迪,姚宏伟,贾易木等.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99-400.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4.04.023.[7]汪明.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球专家峰会(2013)会议纪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4):316-316.[8]陈韬,刘浩,胡彦锋等.三种风险分级标准在中国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6):918-922.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3.0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