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__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__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3分钟)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__,《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__。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__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
“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
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
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__,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
(请学生再读一遍)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文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文 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一、 语文课前活动 师:今天语文素养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大家一起来看两名同学书写的生字。
评出书写规范的字。
生:共同评价出书写规范,结构好的字。
师:进入第二个环节课前诵读。
生:今天我为大家朗诵的是汉乐府诗歌 《长歌行》,请大家配合我齐诵。
生:这首古诗 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从中我们领悟到了我们每一个中学 生都应该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希望我们 2.1 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时间发奋 学习。
师:史玉爽同学向我们全班同学发出了努力学习的号召。
二、 导入新课(语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孙权劝学 》。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东吴的霸主是如何来劝学的。
在朗读 时,大家注意到本文有许多对话描写。
师: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1/8师:2 分钟自由大声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声音洪亮,饱含感情,组内朗读) 师:下面我们来分配角色朗读一下好不好。
生:非常活跃,齐声答好。
师:男生,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所以男生读孙权,我 希望 2 年 1 班的女生都能成为才女,你们读鲁肃,吕蒙全班齐读,旁白史玉爽同 学来承担。
师:大家评价一下,哪个角色读得比较好? 生:女生。
读得比较有气势。
师:男生继续加强。
[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培养学 生热爱朗读的情感,并且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
] (二)预习交流 师:预习交流,三分钟互学。
(多媒体出示要求) 生:1.2.3 组到黑板前听写,4.5.6 组在组内互考。
(气氛热烈) [评:通过小组互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师:大家在预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获奖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获奖教学实录(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阅读《三国演义》并查找有关资料)师:(板书刮目相看)大家知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生1:擦亮眼睛看。
生2:用新的眼光看待。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这一成语的出处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由吧!(板书:孙权劝学)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注释通译全文,组内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生默读,后组内讨论课文内容,释疑)师:这篇古文比较简单,同学们应该能轻松地理解,现请一位同学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通译这篇课文。
(生跃跃欲试,但没人敢举手)师:对不对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理解对了可以供同学们学习,错了出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啊!把自己的风采展现给同学们,来吧!(生情绪高涨起来,很多同学微笑着举起手来)生:我来试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改正,我是这么理解的:开始的时候,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推辞以军中事务多。
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你说你事务多,哪里像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大惊道: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的阿蒙!吕蒙得意的说道: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兄你知道这事怎这么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他结为朋友就走了。
(下面马上有同学举起手)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这可看了他仔细的读过课文,但好像还有些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生1:我认为在孰若孤的孰字作谁来解更好,这句就是谁像我呢或谁有我事务多呢,这样更贴近整句话的意思。
生2:我赞同他的意见,我有点疑问:在《〈论语〉十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里的三作多、几解表虚指,而士别三日中的三是实指还是虚指呢?生3:我认为是虚指,就是分别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分别了三天。
《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⑴ 了解、作品及相关背景。
⑴ 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能力目标⑴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⑴ 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2、竞赛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包括辨字音、析词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背诵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4、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品读课文,赏析文章意简意丰的对话美,指导学生美读课文;体验反思,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对比阅读,比较本文与《伤仲永》的异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想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孙权劝学》会满足你的求知欲的。
人教版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案设计:《孙权劝学》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的生平事迹。
o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o分析孙权劝学的过程与效果,理解劝学的重要性及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技能培养:o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包括断句、翻译和理解。
o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并发表个人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
o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o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卓越。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智慧和吕蒙的勤奋好学。
•教学重难点:o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o分析孙权劝学的策略和吕蒙学习后的变化。
o探讨学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幅古代书房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古代人为什么重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引入话题: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强调学习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听说过孙权、吕蒙、鲁肃吗?他们有哪些故事或成就?”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孙权劝学》原文,要求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文言词汇与句式:o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当涂”“刮目相待”“卿今者才略”等,强调它们在文章中的用法和意义。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认识孙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劝学的意识。
3.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孙权劝学的名言,并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孙权是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b.劝学为何重要?2.学习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和PPT呈现,向学生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学生可以记录重点内容,并在介绍结束后进行梳理和总结。
3.学习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20分钟)教师以小组或全班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发阅读材料,其中包括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摘录。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合作讨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4.活动讨论(2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a.孙权为什么强调劝学的重要性?c.如何将孙权的劝学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评。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通过本次学习,你对孙权的劝学思想有何新的认识?b.你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建议,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述和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中。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加深了对孙权的了解,并进行了思辨和表达的训练。
活动讨论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劝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设置不断地做出调整和改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该文选自《三国志》中的一段名言,读完此文,学生能明确理解孙权对学生劝诫的本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
一、《孙权劝学》的教学过程《孙权劝学》是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学生在初读此文时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知这篇古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文本分析和译文分析两个方面来探究这篇文章的写作、表达和传递的思想。
一、文本分析1、完整朗读全文。
在完整朗读全文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并能在语感上对古文的特点有所感知。
2、对古文进行字词解释。
在对字词解释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僻字、古词、难词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概念、写作特点和用词方法。
3、分析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在分析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时,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例句的句型结构、语法特点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分析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译文分析1、全文翻译。
教师需要对全文进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对照译文和原文,逐句对比。
在对照译文和原文,逐句对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翻译的难度和主流的翻译方法。
二、《孙权劝学》的设置意图1、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孙权劝学》整篇古文非常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学生可以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孙权劝学是《史记》中的一则名言,通过孙权的话语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习、乐学习、善于学习和自主学习,积极拓展各种学习渠道,开阔思维,增长知识,从而使学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
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齐读明确。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文意;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3、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
2024年孙权劝学教学案例范文孙权劝学的教案和翻译
2024年孙权劝学教学案例范文孙权劝学的教案和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了解孙权的生平背景和其劝学的背景。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写作。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解读。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对文中道理和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孙权的生平背景和其劝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全文。
3. 分析:分析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孙权劝学的意义。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道理和思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文中道理和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深入分析《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文化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时代意义。
3. 人物形象:分析孙权和鲁肃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品质和智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建议】1、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自读,当堂背诵全文。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4、可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建议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法:教师展示三国时期人物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图片或画像,由学生对这三个人物的讨论、认识引入课文内容。
2、故事导入法:教师适当介绍文中三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导入课文。
3、名言积累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记诵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入课文内容。
4、教师诵读导入。
二、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卿qīng涉shè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三、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
【初】当初。
【谓……曰】对……说。
【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但】只。
【耳】语气助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
【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
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指多天。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订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⑵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__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孙权劝学教学教案(5篇)
孙权劝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孙权劝学教学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上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同学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育同学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本身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同学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同学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老师积极参加,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长迁移,贯彻“培育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把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同学学会捉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育了同学学问的迁移本领。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朗读法。
依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同学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同学表演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悟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育同学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本身的看法。
教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在三国时期显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日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同学看解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先集体背诵课文。
预设: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
还有几位同学不熟。
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
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及作者)2.了解作家作品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
(提示:知识、写法)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
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
”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
”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
”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
(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
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板书)劝-学-赞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引申出__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
你看如何?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__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
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孙权劝学教案8篇
孙权劝学教案8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孙权劝学 教案范文集锦6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查字典,看解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老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解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实录【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教时】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语设计师: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想个办法?生:愿意。
师:是这样的,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生: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导学达标竟读课文、自主强化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 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
教学千法读为本。
读会字音、读懂。
)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老师还准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
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
)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生:“但当涉猎”怎样解释?师:谁来帮他解决?生:只是应当博览群书。
但,只。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怎样是什么意思?生: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辞,推托。
以,用。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生:鲁肃佩服吕蒙的才略。
……师:刚才老师还让同学们把你最欣赏的字词句划出来,我们共同欣赏,谁先来说说?生:“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师:你能不能读出孙权的这种坚决的语气来读读看!(生读)读得不错。
谁还想说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生@:那为什么不让他“治经为博士”呢那样岂不更好生:因为吕蒙,他是一员大将,读书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生@:那他学识渊博岂不更好?生:因为它原来才疏学浅,学好那是不可能的。
生@:那这样严格要求他,岂不更好?师:同学们,韩维哲同学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争论好吗?生:“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师:你赏析得非常好,能不能语重心长的读一读(生读),读得非常好!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师:你能不能读出鲁肃的这种吃惊的语气,来,试一试!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师:那你再读读这句话,能不能读出吕蒙的这份自豪?试试看!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师:这点发现非常了不起!(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编课本剧,体验感悟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小组编剧、表演。
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师:通过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生:我演的是孙权,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很严肃的,同时他对吕蒙也是非常关心的,对他寄予厚望。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生:我觉得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生:我觉的吕蒙身为一员大将,能听从首领的规劝,努力读书,并才略大长,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四、联系课文,延伸拓展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生:多读点历史书,了解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生:可以先给他讲讲吕蒙的故事。
生:老师,你让我们背课文的时候,不是你自己先背下来吗你让我们读书,你自己不是也在读书吗你也可以像孙权一样,用现身的说法来教育他好好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师: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采纳。
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
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评议总结、积累巩固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愿不愿意也听听老师的意见?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为读书教育。
与此同时可作适当的板书)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把它积累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下面利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篇短文背下来,看谁记的最快?开始!(5分钟后检查,时间允许,可指名背,时间不允许,可集体齐背) 师:一节课很快下来了,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大家看看我应该把奖品送给谁(学生们自己推选出很多人选),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奖品送给谁了就送给大家吧!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什么奖品(出示带有书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幻灯片) 老师就把这书连同这些名言警句一块送给同学们,(学生齐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作业设置师: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