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影响

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影响

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影响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Expected Credit Loss Provision,ECL)是指企业在授信贷款或提供信用担保时,根据其预期信用风险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本文将介绍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并探讨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信用风险:企业在授信贷款或提供信用担保时,首先需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通过综合考虑债务人的历史还款能力、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因素,确定其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程度。

2.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基于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企业需要计量出可能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借助统计模型、历史数据、市场风险评估等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相应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

3. 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企业根据计量出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提相应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

这一准备金额将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反映。

4. 持续监测与调整:企业应持续监测贷款和担保的信用状况变化,及时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调整。

当企业发现信用风险程度增加或减少时,应及时调整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计提金额,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的信用风险情况。

二、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影响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计提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财务状况影响: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将减少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

这是因为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减少了公司应收账款或贷款等资产的价值,进而降低了公司净资产的价值。

2. 盈余波动性增加:企业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计提会增加企业的盈余波动性。

这是因为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计提金额取决于市场信用风险的变动,当市场信用风险增加时,企业需要计提更多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导致盈余下降。

3. 经营风险管理:通过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市商业银行动态面板估计段军山2012-7-9 16:05:50 来源:《上海金融》2012年第5期摘要: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估计结果发现,在考虑宏观变量M2的稳健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贷款总量、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行为与宏观环境、经济周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关,今后在准确界定行业景气、行业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按预计损失而非实际损失计提特种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逆经济周期和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盈余管理,贷款损失准备,动态面板模型一、引言从实践应用来看,贷款损失准备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有研究发现,缺乏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有效监管会降低最低资本监管的有效性,银行资本的周期性波动不仅是以风险为基础的银行资本监管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缺乏以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监管造成的,银行资本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不足引发的。

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有通过贷款损失计提来操纵利润的动机,商业银行的盈余和贷款损失计提存在相互的动态影响。

另外,经济景气循环和宏观环境也会影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但在实证分析上,还缺乏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经验研究,贷款损失准备有多种影响因素及复杂的制度背景。

本文正是基于此,采用新的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一)商业银行的损失准备金管理与信贷周期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管理与信贷周期的研究,国外有多种文献。

Arpa等(2001)、Laeven和Majoni(2003)等将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他们假设银行贷款的质量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在变化波动过程中,银行的损失准备金管理及其派生后果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原因就在于银行在经济低迷期提取较多损失准备会缩减贷款供给,进而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来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和周期。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贷款:
1. 正常类贷款: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2. 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贷款。

3. 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4. 可疑类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5. 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根据贷款的不同风险程度,银行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应对可能的贷款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包贷 一一 选 择 信减 ~一 2 ◆ 一
在 险 合 戋 具 独 计 算 单 风 组
单 项 金 额 重
单 独 测 试 是 否 有
大 的 金 融 资

客 观 证据 表 明个 别 已发 生减 值 ?
有 特 中 类 征 进 似 的 行
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 损失 准备计提关键 因素 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段新 花 广东发展银行 5 0 0 1 8 0
【 文章摘要】 我 国商 业银 行 的风 险抵 补 能 力逐 渐 加 强 ,作 为抵 补 预期 损 失 的贷 款 损 失准 备 金 的 意 义 尤 为重要 。 本 文 就合 理 地 计 提 贷款损 失准备金 ,发挥 贷款损 失准备 制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 用进行 了探 讨。
范围具备一致性和可 比性。 并考虑相关担保物 ( 二)客观证据表明已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折现法估算可收回金额, 的价值 ,如果抵押物的价值较高,就可能存 新会计准则定义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 值 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 资产初始确认后 在部分不 良贷款在估算后可能减值准备为零 如果一笔抵押物基本充足的贷款处 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 的情况 。 于是否是不 良贷款的边界状态, 对商业银行 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 而言 , 需要在不 良贷款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金 可靠计量的事项。并列出了 9 种客观证据。 啪啪 2 0 年上市商业银行 已经执行新会计 上 作 出抉择 。 07 三)“ - 预¥ ̄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不确定性 I - 准则, “ 对 客观证据”普遍以贷款五级分类 ( 新会计准则指 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为标准 , 认为分类为次级类、 可疑类和损失 并考虑 类的贷款是减值 贷款 。即以是否为不 良贷 现值应当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 , 相 关担保物的价值 。 关键所在是预计未来现 款作为是否是减值贷款的标准,其 中对公 不 良贷款 采取个别评估方法 ,个人不 良贷 金流量。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笔贷款的 款采取组合评估方法 ;其他贷款则按照组 信用风险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不同部门、 不同地区的风险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 合方式评估贷款减值准备。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营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日常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潜在的贷款损失风险,商业银行设立了贷款损失准备账户,并依据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准备金的计提与管理。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定义与目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银行依据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计提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风险。

其目的是确保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同时提升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分类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实际风险状况,将贷款损失准备分为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

一般准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的准备金,用于覆盖整体及不确定风险的贷款损失。

特殊准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风险特征和特定情况逐笔计提的准备金,用以覆盖确定性的贷款损失。

三、贷款分类与风险评估为了准确评估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将贷款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准备金计提。

常见的贷款分类包括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

商业银行通过对各类贷款风险的评估,确定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比例,确保贷款损失准备的合理性和充实性。

四、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通常基于风险暴露模型和历史坏账率等指标。

具体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银行和监管政策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准备金计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商业银行应定期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审慎的计算和动态的调整。

五、贷款损失准备的使用与回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要求。

当贷款损失实际发生时,商业银行可以动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核销,确保损失的及时弥补。

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在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充足的情况下,对准备金进行回收,以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益。

六、贷款损失准备管理的监管要求为了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各国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对商业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监管要求和规定。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在金融机构的运营过程中,贷款损失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概念、制定依据、计提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贷款损失准备的概念。

贷款损失准备是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而提前计提的资金。

它是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因信用风险而可能发生的损失所做的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其次,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规定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要求。

在中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主要依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等因素,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一般准则法和特殊准则法两种。

一般准则法是根据贷款余额的年末余额按比例计提,而特殊准则法是根据贷款分类情况进行计提。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监管部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提方法,以保证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最后,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风险、借款人信用状况、贷款期限和担保情况等。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可以适当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在经济下行时期,金融机构则需要提高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总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制定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风险状况合理制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以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确保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

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在金融行业中,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层,对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重要的金融概念。

一、五级分类贷款的概念五级分类贷款是指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的分类方法。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这种分类方法使得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资产的风险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和损失准备政策。

二、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意义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是指根据五级分类贷款的情况,银行需要合理提取一定比例的损失准备金,以应对可能的信用风险损失。

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良性经营和客户利益。

三、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计算方法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银行需要按照不同类别的贷款,提取相应比例的损失准备金。

一般来说,正常类贷款不需要提取损失准备金,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的贷款需要分别提取一定比例的损失准备金,以覆盖可能的信用损失。

四、影响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因素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风险管理水平等。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损失准备提取标准,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稳健。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的合理确定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提取损失准备金,并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损失,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客户利益。

监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关规定,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我们对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从概念、意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个人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金融概念。

IFRS9对贷款损失准备金影响分析研究

IFRS9对贷款损失准备金影响分析研究

IFRS9对贷款损失准备金影响分析研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内容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近些年,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上市银行业也因此成为我国银行业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不仅对于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也对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计量方法提出质疑。

随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杠杆率和超额资本金要求,增加了对表外业务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提出简化公允价值计量和采取预期现金流量模型计量减值。

2009年11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出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IFRS9),该准则于2013年正式执行,鼓励提前采用。

该草案最根本的变化在于金融资产减值评估模型从“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变为“预期损失模型”,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法确认减值,这份减值准则征求意见反映了国际准则放弃过往“已经发生的损失”模型来确认资产减值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所谓“预期损失模型”来确认减值。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该准则体现我国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和方法上大部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致性,逐步地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提取的,以覆盖由于借款人违约而使贷款受损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起到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和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要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目前采用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这种处理方法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引起争议。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

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安佳新摘 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处理不良贷款的有效工具,其合理有效计提可以抵御因坏账增多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因此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以2004—2017年间12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受到银行总资产、总贷款、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银行利润以及GDP的影响。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资本管理;GDP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2.162018年,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

其中,拨备覆盖率从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从2.5%调整为1.5%-2.5%,两者标准中的较高者作为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要求,并按同质同类和一行一策原则进行差异化监管。

但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仍由商业银行自主审慎决定,那么影响贷款损失准备的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贷款损失准备的银行层面影响因素一般认为,银行规模会显著影响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额度,银行规模越大,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越多,所以选取银行总资产作为代表银行规模的控制变量;商业银行要遵守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双重约束,其中贷款拨备率=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所以认为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余额也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

2 盈余管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进行盈余平滑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最便利的方式。

盈余平滑指的是银行管理者在银行业绩较好时多计提一些贷款损失准备,在业绩较差时少计提一些贷款损失准备,因此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受到银行利润的影响,税前利润系数可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往往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要参照税前利润,如果税前利润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商业银行存在盈余平滑行为。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作者:李贞玉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9期【摘要】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商业银行会计和监管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以民生银行为例,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同时以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及不良贷款等指标大小,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影响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作为抵抗金融风险的指标不仅影响银行利润,而且影响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货款损失准备计提上存在较多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相关会计制度与监管准则,并且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使我国的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如何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立足我国的国情,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合理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就应当更加关注贷款损失准备的合理计提和管理。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它被用于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

[1]贷款损失准备按其用途,可分为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贷款准备金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贷款准备金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贷款准备金是银行基于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笔贷款或贷款组合(次级、可疑或损失)已经出现,但是还无法确认最后损失额度而计提的准备金。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新会计准则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法折取现值,它是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计算每笔贷款保证、抵质押物、经营性现金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并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比较,其差额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之比,即为该笔贷款损失准备金率。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为应对潜在的信贷风险而设立的一种贷款准备金。

它是银行计提的资金,用于弥补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定义、计提方法、作用及管理等方面,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详细分析。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定义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预留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弥补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它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保障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和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贷款损失准备的设立标准和计提方法由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确定。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分级法和个案法三种:1. 经验法:也称为平均损失率法,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估结果,计算出平均损失率,并将其乘以未偿还贷款的余额,得出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2. 分级法:根据不同贷款类别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为每个风险等级计提相应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

3. 个案法:根据对每笔贷款的风险评估结果,对个别贷款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明显较大的贷款。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作用贷款损失准备的作用主要有:1. 防范信贷风险: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应对信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对银行资产的冲击。

2. 保障银行可持续经营: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可以提前准备资金,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从而保障其可持续经营。

3. 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贷款损失准备可以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不良贷款对银行的影响,保证其正常运营。

四、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包括风险评估、计提、使用及监督等方面:1. 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评级,确定合理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

2. 计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相应的计提方法,计算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3. 使用:贷款损失准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并及时核销坏账。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缺口增加则证明近期贷款回收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增加,缺口减少表明贷款发放不利,或新增储蓄量超出准备金的比例.调控要点需要即时汇报和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摘要: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

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

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关键词:损失准备;风险;监管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缺口分析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指标主要有损失准备缺口;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三个指标实际存在相关性,损失准备缺口是基础。

损失准备缺口即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越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越低。

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风险的程度,即为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 /不良贷款余额,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损失准备缺口越大,拨备覆盖率越低。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根据审慎监管路线图,明确了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监管理念。

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抵御风险损失的需要,计提拨备,弥补缺口,主要商业银行1账面损失准备金缺口从2002年的13431亿元减少到2006年的454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相应从6.9%上升到34.3%。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政策解读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尹海程徐承远今年2月底,监管部门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商业银行的拨备监管要求按照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确定。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将对债市产生哪些影响?笔者将对此进行粗浅探讨。

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的原因(一)拨备覆盖率相关指标的含义商业银行基于信用风险跨时期转移的特征,在审慎经营原则下,需要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和风险损失准备金,其中资本用于覆盖各类非预期损失;风险损失准备金用于抵补各类资产和表外项目的预期损失,包括对信贷业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根据人民银行2002年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其中,一般准备是按照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银行可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分别按照2%、25%、50%和100%的比例计提(次级和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可上下浮动20%)。

特种准备是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根据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两项标准中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拨备覆盖率是表征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一个指标。

当发生信用风险时,较高的拨备覆盖率能够发挥出较好的风险缓释效果。

但拨备覆盖率与GDP增速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反映拨备覆盖率具有明显的亲周期特征。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兰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针对贷款损失估计和提取的用以防范可能发生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其充分计提与否直接影响到预期损失能否被有效地覆盖。

对绍兴市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情况调查显示,账面上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平均拨备覆盖率高,信贷风险总体可控,但贷款分类偏离导致个别银行计提不充足等问题应予关注。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分类偏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充分与否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而且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下行期,贷款损失准备的不足将会导致银行资本受到侵蚀,造成资本约束压力加大,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行为,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

本文以绍兴市为例,对基层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情况及计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基本情况商业银行内部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方式各不相同,绍兴市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仅14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核算和统计反映在分支行。

因此,本文以这14家银行为样本进行调查。

账面反映,14家银行6月末贷款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871.2亿元和41.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5%和53.5%。

2013年上半年,样本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3.4亿元,6月末余额为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

(一)拨备计提大幅增加。

2013年上半年,样本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3.4亿元,同比多计提6.1亿元;6月末余额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同比多增7.0亿元。

随着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银行拨备计提大幅增加。

分季度看,2012年3季度~2013年2季度贷款损失准备季末同比分别增长13.7%、18.8%、22.5%、26.9%和26.2%,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3、4.2、8.0、14.8和13.2个百分点。

(二)平均拨备覆盖率高。

分区域看,辖内风险企业相对较多的县(市),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浅谈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摘要】在诸多防范和抵御信贷风险措施中,贷款损失准备就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本文从贷款损失准备着手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浅谈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及存在的不足与注意要点,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具备的科学性、完备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关键词】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处理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国内各家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均有着各自的界定。

笔者认为: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收取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收取利息充分体现贷款三性原则中的效益性,收益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风险的产生。

风险的存在就会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

所以,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应为广义的贷款,包括:贷款(抵押、质押、信用、保证)、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

二、贷款损失准备涉及的会计原则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应受到外界和主观意志所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在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核算中,银行不仅仅应根据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质)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信誉情况等做出客观分析,更重要的是还能对银行的贷后检查中发现问题,敢于暴露并及时采取化解措施,最终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应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2、谨慎性原则。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必须选择稳健的经营策略,这就要求在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中时刻把握谨慎性原则。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在咱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贷款就像是个老朋友,能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买车、买房,甚至是过个好年。

但是,你知道吗?银行在发放这些贷款的时候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得考虑到一个重要的事情——贷款损失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带你走进这个看似复杂其实挺有趣的世界。

1. 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1.1 概念解读简单来说,贷款损失准备就是银行为那些可能“泡汤”的贷款提前留的一笔钱。

你想想,如果银行把钱都放出去,万一借款人还不上,银行可就得心痛了。

因此,他们需要留一部分资金,防止将来出现坏账。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块肉,虽然你很喜欢,但还是得留点钱以防它变质。

1.2 重要性这玩意儿可不是小事,贷款损失准备关系到银行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没有这笔准备金,银行可能面临风险,一旦遇到借款人违约,银行的利润就会大打折扣。

就像咱们常说的,“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总是好的嘛。

2. 如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1 计提原则那么,银行是怎么来决定这个准备金的数额呢?其实,这就像给孩子选玩具,得看他需要什么。

银行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贷款类型以及经济环境来评估。

比如,如果借款人信用良好、还款能力强,那准备金就可以少提;反之,则要多留点,以防万一。

2.2 计提方法说到方法,银行一般会使用“历史损失率法”和“预期损失法”两种方式。

历史损失率法就像翻旧账,根据过去的坏账比例来预测未来的损失。

而预期损失法则更为灵活,银行会结合当前经济状况、借款人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评估。

这就像是在看天气预报,今天可能是阴天,明天也许就会下雨,得提前带上伞。

3. 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3.1 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就像咱们的生活,时刻在变。

银行需要定期对准备金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它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

比如,经济繁荣时期,准备金可以适当减少;而在经济下行期,就得加大力度。

这就跟减肥一样,不能只靠一次性的努力,要长期坚持。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因素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因素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因素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针对贷款损失估计和提取的用以防范可能发生贷款风险的准备金,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重新审视并更加重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并对银行资本监管及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及金融系统的稳定。

本文从我国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出发,以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9年间104个公司年为样本,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从主客观影响两个角度出发,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决定因素分为非任意决定因素和任意决定因素两类。

结论表明:银行收益水平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未来收益水平的变动及贷款增长率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不相关,在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和资本充足率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显著负相关。

即商业银行有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有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资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动机。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银行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有益的数据支持,以明确拟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的实施可能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线索。

简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问题分析

简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问题分析

简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问题分析导读:本文是关于简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问题分析,希望能帮助到您!简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问题分析前言: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是抵御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对其准备金的金额总数是否完备、提取的方式和使用是否合理的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不同意见。

可想而知这些问题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关系着贷款风险管理的合理与否。

所以,本文就是基于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面临的风险和其机构当前拥有的风险管理的系统问题考虑,分析研究合理的准备金提取的办法,从而找到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应策略和办法。

1.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状况及风险分析1.1住房公积金当前发展情况自1992年以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设区城市陆续建立起来,不仅深受广大城镇职工的欢迎,而且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截至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11184.05万人,缴存总额20699.78亿元,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601.83亿元,住房公积金使用率达到72.81%。

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

随着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个人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其风险也不断加大。

1.2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本金用于缴存职工的提取、个人住房贷款和购买国债。

因此,住房公积金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个人贷款风险、利率原因造成的国债投资亏损风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进行资金操作时的违规形成的损失及具体操作人员工作失误产生的损失等运行风险。

因为住房公积金这样的贷款还贷款的时间较长,所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进,贷款人的实际收入、还款金额的出处和房产市场这些多方面的因素的变化,都是使住房公积金贷款面临的风险更加的多样和复杂化的因素。

所以做好这些方面问题的处理,找到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处理策略才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风险系统需要做的,需要面对的问题。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

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也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现有理论,发展现状,以及贷损失款准备金提取面临的确认标准模糊、计量方式不明确,制度管理上的疏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建议。

此外,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的不完善还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本文还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等多种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会计政策;银行监管目录引言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理论综述 (1)(一)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概念 (1)(二)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制度概述 (2)(三)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概述 (2)(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3)(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政策沿革 (3)(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发展现状 (4)(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4)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面临的问题 (5)(一)商业银行在外部制度上存在着缺陷 (5)(二)商业银行内部实施上的不足 (5)(三)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的可操作性.. 5(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6)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政策的建议 (4)(一)加强各部门协调,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6)(二)监管当局要审慎监管,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6)(三)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 7(四)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 (7)(五)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7)五、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制度的发展方向 (7)(一)建立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准备政策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8)(二)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意义重大 (8)结束语 (8)主要参考文献 (9)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分析引言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所获得的市场准入过渡期也已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全面走向对外开放, 中外银行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将从此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市商业银行动态面板估计段军山2012-7-9 16:05:50 来源:《上海金融》2012年第5期摘要: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估计结果发现,在考虑宏观变量M2的稳健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贷款总量、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行为与宏观环境、经济周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关,今后在准确界定行业景气、行业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按预计损失而非实际损失计提特种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逆经济周期和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盈余管理,贷款损失准备,动态面板模型一、引言从实践应用来看,贷款损失准备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有研究发现,缺乏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有效监管会降低最低资本监管的有效性,银行资本的周期性波动不仅是以风险为基础的银行资本监管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缺乏以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监管造成的,银行资本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不足引发的。

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有通过贷款损失计提来操纵利润的动机,商业银行的盈余和贷款损失计提存在相互的动态影响。

另外,经济景气循环和宏观环境也会影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但在实证分析上,还缺乏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经验研究,贷款损失准备有多种影响因素及复杂的制度背景。

本文正是基于此,采用新的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一)商业银行的损失准备金管理与信贷周期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管理与信贷周期的研究,国外有多种文献。

Arpa等(2001)、Laeven和Majoni(2003)等将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他们假设银行贷款的质量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在变化波动过程中,银行的损失准备金管理及其派生后果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原因就在于银行在经济低迷期提取较多损失准备会缩减贷款供给,进而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来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和周期。

Asea和Blomberg(1998)揭示在经济周期的演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习惯按照由严到松的路径改变借款标准,从而使信贷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均具有放大效应。

Bouvatier 和Lepetit(2008)研究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对未来具有乐观预期,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投放;相反在经济低迷期,商业银行因为要提取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可能进一步压缩信贷。

相对而言,直接考察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借贷行为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

Shrieves和Dahl(2002)对日本银行业的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变化之间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周期。

Bouvatier和Lepetit(2008)发现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包括资本充足约束)诱导的银行行为放大了信贷波动,并将之归结于后向的损失准备制度。

他们认为这能被基于前向规则的风险评估的LLP管理所抵消,当银行基于前向规则进行LLP的管理时,银行的LLP行为将是逆周期的。

因为信贷风险通常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产生,在经济低迷时形成,经济扩张可能引致银行借款的过度扩张和风险评估的放松,因此银行应在经济繁荣时期承认其信贷组合的潜在风险,并及早为经济衰退时期的风险形成提取足够和有远见的LLP,从而降低经济低迷时期LLR不足引发的预期损失对资本的侵蚀,以及由此引致的信贷紧缩和宏观经济的衰退(Borio等,2001)。

也就是说,当银行对其LLP进行逆周期管理时,能减小资本监管的顺周期影响。

(二)LLP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LLP的盈余管理假说是指:当银行的预期盈余水平较低时,它可能“故意”低估LLP(或当期提取较少的LLP)来缓和其他因素对盈余的不利冲击;相反,当银行的预期盈余水平较高时,它选择能减少收入的应计项目来最小化盈余的波动性(Bouvatier和Lepetit,2008)。

当银行的实际损失超过预期时,它将从LLR(Loan Loss Reserve,简称“LLR”)中核销部分准备;当其实际损失小于预期损失时,它将追加计提LLP到LLR中去。

收入平滑能给银行及其管理者带来诸多好处,第一,收入平滑能使银行获得更为稳健的资本管理目标。

当银行收入被(部分地)平滑之后,其盈余将受到经济周期中信贷损失波动的较小影响,从而降低了预期损失对资本的侵蚀可能(Laeven和Majnoni,2003)。

第二,收入平滑通过减小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来积极影响人们对其风险的感知(Greenwalt和Sinkey,1988),进而降低市场约束。

第三,银行经理的补偿计划也可能鼓励了其收入平滑行为。

大多数相关文献报告了银行使用LLP进行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Collins等,1995;Ahmed等,1999;Laeven和Majnoni,2003;Hasan和Wall,2004;Bikker和Metzemakers,2005)。

目前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研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及计提策略分析方面;李宗嘉、陆军(2008)指出在信贷市场完全信息假设的条件下,银行在贷款定价中已经通过对风险溢价的调整反映了不同借款人违约风险的大小,银行所需计提的贷款准备金可以用风险溢价来抵补,而银行则可以因此而获得无风险收益。

然而,事实上,信贷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完全市场。

在信贷市场中,贷款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滞后性和隐藏性等特点。

同时,在缺乏贷款二级市场和贷款会计处理目前普遍采用历史成本会计法的情况下,风险溢价仅仅反映的是银行在贷款初期对损失的判断,贷款存续期内影响借款人履约能力的任何因素的恶化都会使风险溢价难以覆盖预期损失。

王林(2009)分析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具有顺周期性,而现存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有内在缺陷。

王林认为巴塞尔协议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管理的手段,只能降低单个借款者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对于影响所有经济实体的宏观经济风险,这种制度本身所具有的顺周期性使其很难在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降低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王林提出了基于完整估计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制度设计这一想法。

该制度设计的关键是将逆经济周期的要素引入到现有的拨备计提框架中来,建立起某种向前看的拨备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每增加一笔贷款,就要预期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

完整的实施反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也需要会计准则方面以及税法方面的相应调整。

反周期性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作为一种着眼于管理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管理系统风险的能力,并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上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许友传、杨继光(2010)研究指出,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的需要。

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在对我国的样本商业银行和样本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时却发现我国的样本银行缺乏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动机或者说是管理需要。

研究还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银行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所造成的。

王小稳(2010)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与贷款损失准备有关,规模越大,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

因此建议银行不应当盲目扩张。

研究同时指出不良贷款与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不良贷款越多,银行的风险便越大。

而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指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

国内学者孙天琦(2005)根据5家上市银行的年报分析认为,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充分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提。

各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比例有一定差异,计提损失准备时各家商业银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

总体来看,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计提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研究文献相对丰富,但从微宏观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足,一是数据来源问题,二是计量方法问题,本文的研究希望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三、研究设计和样本(一)样本数据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样本期间为2004年-2009年,原因2004年之前,我国上市银行较少,进行规范信息披露的商业银行很少。

选定国内上市银行的9家全国性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色诺芬数据库。

尽管这不是一个全样本的研究对象,但这几大银行基本能反映出国内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

表一给出了主要变量的名称及其解释,其中,LLP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当年计提的量,贷款损失准备是个预期变量,银行根据在期增加的贷款额预测未来的损失程度,并计提一定的贷款损失准备。

自变量为商业银行在期的贷款总量LOAN。

ROA为商业银行期的净利润占总资产的比率,如果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平滑其收入动机时,会影响贷款损失准备,如果当年的ROA过高,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LLP相应地高一些,而当ROA低时,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LLP降低,因此预期其系数>0。

BADLOAN为商业银行预期的不良贷款率,当贷款的违约概率上升时,贷款的预期损失增加,从而相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故预期其系数>0。

宏观控制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等指标。

(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影响到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贷款质量,从而影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另外,考虑动态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受上期计提的影响,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相关变量。

因为宏观经济因素的非平稳性,本文研究将使用非平稳面板数据动态估计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的非平稳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包括面板单位根和动态面板系统矩估计方法。

面板单位根检验主要改善了小样本问题,提高检验效果;考虑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计提的惯性或部分调整行为,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当前行为受前期和过去行为的影响,如果在面板模型中,解释变量包含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则称之为“动态面板数据”(Dynamic PanelData,简记为DPD),考虑动态面板数据,及时组内估计量(FE)也是不一致的,即存在“动态面板偏差”,为解决这个问题,Blundell和Bond(1998)将差分GMM与水平GMM结合在一起,将差分方程与水平方程作为一个方程系统进行GMM估计,称为“系统GMM”,可以提高估计效率和估计变量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