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pptx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业 • 要求:①标题
布
醒目、恰当
置
②合理安排结 构 ③导语有
概括性、准确
性 ④语言真
实、准确、简
洁
27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6
2、请解释下面的词语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 败。
7
感知课文内容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结 构
面概括)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13
语言赏析
14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0张PPT)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 一面与我军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 我军南进。1948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 签字。人民解放军奉命于当晚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的长达五百余千米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 派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 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品味:敌人的“不料”恰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 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此处含有对敌人强 烈的嘲讽之意。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 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学业要求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 结构";了解本文内容,明确渡江战的规模与意义。 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立场,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的英雄气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不含bù hán不包括。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推开高山,翻倒大 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在屋顶上把瓶子里 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 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过渡,将话题从“西路军”自然地转向 “东路军”,使文章流转顺畅。 方法点拨:判断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要 做到“四看”:一看内容,二看位置,三看表 达方式,四看表达效果。
④“歼灭”“击溃”两个词是否可以省略一个?为什么? 不可以。“歼灭”指消灭;“击溃”指打垮,打散。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 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品味:敌人的“不料”恰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 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此处含有对敌人强 烈的嘲讽之意。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 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消息二则
毛泽东
学业要求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 结构";了解本文内容,明确渡江战的规模与意义。 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立场,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的英雄气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不含bù hán不包括。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推开高山,翻倒大 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在屋顶上把瓶子里 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 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过渡,将话题从“西路军”自然地转向 “东路军”,使文章流转顺畅。 方法点拨:判断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要 做到“四看”:一看内容,二看位置,三看表 达方式,四看表达效果。
④“歼灭”“击溃”两个词是否可以省略一个?为什么? 不可以。“歼灭”指消灭;“击溃”指打垮,打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 (共34张PPT)
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读消息,找出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 并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
点。(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
导语: 阅读的兴趣。
主体: 具体介绍渡江战役情况。突出主题思想。 结语: 概括前文内容,发出豪迈号召。
(二)语言品析
【交流点拨】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 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 表现我军攻势迅猛、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 激动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
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
主体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 (英勇无畏)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 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 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 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读消息,找出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 并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
点。(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
导语: 阅读的兴趣。
主体: 具体介绍渡江战役情况。突出主题思想。 结语: 概括前文内容,发出豪迈号召。
(二)语言品析
【交流点拨】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 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 表现我军攻势迅猛、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 激动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
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
主体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 (英勇无畏)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 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 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 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
负隅顽抗(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白 崇 禧 介 石
蒋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第一层是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第三层是背景资料: 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 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 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地点
长江安庆、 长江安庆、芜湖 渡至繁昌、 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 铜陵、青阳、荻 鲁港地区。 港、鲁港地区
时间
二十日夜起 二十四小时 内 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 午五时起, 至发电时止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 439次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次 36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 中新社北京九月一日电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据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攀枝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攀枝花六点一级地震 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后,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攀枝花市房屋受损一万五千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凉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八月三十一日抵达震区即与四川省政 府的现场工作组一起组织召开四川省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联席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中国地震局 现场工作队灾评科考组派出六个工作组前往攀枝花市仁和区调 查了解灾情, 查了解灾情,九月一日派出十个工作组赴会理县和攀枝花市仁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监测分析组八月三十一日在震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九月一日在震区再增设一套测震流动 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摘至中国新闻网 台,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件
新闻两则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
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èwénsuíjìngèyùliányùdāng解词锐不可当:
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绥靖:已经安抚、平定多音字当dāngdàng
塞sàisāisè当真当权塞外瓶塞
敷衍塞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一、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 月20 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7张PPT)
三
十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万
大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军
胜 利
起因
南
渡 长
事件
南渡长江
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
岸广大地区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 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
二十二日下午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比一比: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这些四字词语很有表现力, 人民解放军 语言表达既准确而又生动。
英勇无畏 势如破竹
锐不可当
(侧面)
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 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评析新闻 第2课时
活动一:学做评论员
这两则消息好在哪里?除了时效性外,两则 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新 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让我们选择几个角 度来评价一下,一个小组一个选题。
排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 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 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 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 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 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 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找一找: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 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 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闻两则课件 (共18张PPT)
带着问题去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 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你所知道 的著名通讯社有哪些?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 国)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
斯) 路透社(英国) 法新社(法国) 共同社 (日本)
作者对渡江和战斗的情景没有详细写,这体现 了消息的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
简洁(言简意赅,不到200字,但要素齐全, 结构完整)、明了(叙述层次清楚,分3层)、 生动(用4字句形象再现战斗情景)。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 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
⑵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 (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 要素”。
(3)准确简洁性。
领读课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 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 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 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分析课文
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是全文的“眼睛”,分为主标、引标、副标。标题有简洁、概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1新闻两则课件
品
文中的词句是否也
味 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受? 语 请举例说明。
言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我人民解放军。 文中有可以为你所用的句子吗?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 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 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 南逃。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 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 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作
业 •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 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00字左右。
布 • 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置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 当议论。
毛泽东
整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
体 则新闻的内容。
感
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
知 内容的两句话。
谁能在此基础上扩充?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新闻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 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优质备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新闻两则
1、整体把握课文
(1
• 本文的标题只有主标,没有引标、副标。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 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 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 利的豪情。
பைடு நூலகம்
(2)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 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渡江作战 兵力:多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战线:长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1.作者链接
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朗读 课文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共45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 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两则消息的六要素。 2、理解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3、学习本文精练准确的语言。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上页 返回 下页
归纳 练习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要求有哪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
1. 标题 2. 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 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 背景 5. 结语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文体是:
新闻
上页
返回
下页
新闻也要求有六要素,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48张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 部分,内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 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 论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背景、
结尾。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 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 度概括。 作用: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 内容。
特点:简洁、醒目
默读课文,迅速勾画出下列内容:
渡江的人物:
时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0日夜开始至发电时止(22日 22时)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 部分,内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 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 论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背景、
结尾。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 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 度概括。 作用: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 内容。
特点:简洁、醒目
默读课文,迅速勾画出下列内容:
渡江的人物:
时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0日夜开始至发电时止(22日 22时)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ppt课件
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
标题: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导语: 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主体: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全,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词语积累
yú zhuàn
负隅顽抗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撰写 xiù 星宿 è 鄂 yù 豫
wǎn 皖 è 阻遏 lián 濂
suí jì ng 绥 靖 wén 阌乡 yù 聿
负隅顽抗(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 的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 和主体。理清文章结构 层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地点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原因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 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形象地再现了敌人狼狈不堪、抱头鼠窜的情景。
2、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插入了两则史料有何 意义?
利用史料突出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3、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 (详)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1、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 第二层开头“二十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 “二十日夜起”紧相衔接; 第三层开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我军突破了”一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第二层 与第三层衔接起来了。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 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 第一小题: ②句好。 • 因为:“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 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 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 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 日”重复。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第三小题: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5、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 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 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 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 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 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 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 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的第三组句子的比较。 2、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 3、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 项活动。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 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 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 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 • 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揣摩语言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 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 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 “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且文 字简洁有力。 “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 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2、新闻的记叙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事件的起因
3、新闻的结构要素
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 标题) 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 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结语 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 (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 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 “结语”中。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 • •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 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 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 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 南逃。 •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 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 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 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高屋建瓴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止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新闻的有关知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 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 闻,即消息。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当时战争场面:
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 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 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4月15 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 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 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 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 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 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 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 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 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 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画渡江示意图:
•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看图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 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 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主体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 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思考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 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荻港(
è )
dí )
芜湖( wú) 溃退( kuì ) suí jì ng
歼灭( jiān )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ù )
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高屋建瓴( lí )
4、新闻的特点: 观点鲜明 、 内容真实 、 及时迅速 、 语言简明准确。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六要素:经过、结果
新闻
(消息)
标题、导语、主体、 五部分: 背景、结语
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特 点: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3、简明扼要。(准确性)
感知新闻
要求:
标题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 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 则新闻的内容。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 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