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无理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无理数》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1.学生对无理数定义的理解程度,注意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无理数的概念。
2.学生在运用无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技巧。
3.学生在探究无理数过程中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思考题1:比较π和√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思考题2:证明: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无理数,那么这个数也是无理数。
5.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锻炼。
-挑战题:求证π是无理数。
-基础题:计算下列无理数的近似值:√2、√3、π。
2.无理数的表示:介绍无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根号表示,如π、√2等。
3.无理数的性质:讲解无理数的性质,如不可约性、无限不循环性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4.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对比分析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强调无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性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无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与有理数的区别。
9.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表现、作业和测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无理数概念教案

初中无理数概念教案

初中无理数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3. 能够运用无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无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复习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

2. 提问:有理数是否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是否有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解释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 通过示例讲解无理数的特点,如√2、√3等,并引导学生理解无理数的实际意义。

3.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判断。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无理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一些无理数的近似值,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学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判断,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和意义。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3.能够正确运用无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无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分方法。

3.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教学材料: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例题、练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将黑板上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写有理数,一个区域写无理数。

2.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有理数吗?有理数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无理数吗?无理数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Step 2 学习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1.教师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内容。

2.教师向学生阐述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或两个有理数的差)的实数,它们也没有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3.教师向学生解释无理数的特点:“无理数的小数表示是无限不循环的,它们不能用分数表示,例如π和根号2、”Step 3 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1.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学生回答。

2.教师向学生解释区分方法:“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不存在其中一种简单的关系,只能通过判断其小数表示是否有循环来确定。

”3.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方法。

Step 4 无理数的运算规律1.教师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运算规律,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内容。

2.教师向学生解释无理数的运算规律:“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相同。

”3.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Step 5 拓展应用1.教师向学生提问:“无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

2.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应用领域,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学和金融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5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5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5一. 教材分析《认识无理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无理数是实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有理数相比,无理数具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特点。

本章内容在数学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生深入学习三角函数、复数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数的运算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无理数的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无理数的性质;2.能够对无理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估计;3.理解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无理数的概念及其与有理数的区别;2.无理数的性质,如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表示为分数等;3.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无理数;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索无理数的性质;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无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2.准备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算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家庭作业环节;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呈现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圆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认识无理数。

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详细解释无理数的定义,阐述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展示无理数的性质,如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表示为分数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无理数的运算练习,如求无理数的和、差、积、商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无理数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探究无理数的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2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2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无理数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数轴比较无理数的大小,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无理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4.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无理数的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问题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无理数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适时总结,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无理数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呢?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数,它和有理数不同,它叫做无理数。那么,什么是无理数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课后拓展:
a.查找资料,了解无理数的发现和发展历程,了解数学家们在无理数研究方面的贡献。
b.尝试利用无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圆形物体的面积、周长等。
5.家长参与:
a.请同学们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无理数知识,增进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的了解。
b.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学生可能会回答:“是边长的√2倍”,进而引出√2是一个无理数的事实。
3.引出无理数:告诉学生,像√2这样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我们称之为无理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无理数。
(二)讲授新知
1.无理数的定义:详细讲解无理数的概念,强调无理数的不可度量性和无限不循环性。
-解释: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精确地表示为分数形式。
6.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拓展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在于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7.持续评价,激励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无理数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发现无理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运用数轴、几何图形等工具,将无理数与直观图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形结合思想。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解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9-√16,并说明结果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实际应用题: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边长的√2倍,求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估算圆的周长,已知半径为3cm,π取3.14。
-某同学在跑步时,以每秒√2米的速度匀速前进,求1分钟内跑过的距离。
3.拓展提升题:
-证明: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无理数,那么这个数本身也是无理数。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无理数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无理数实例。
2.使学生掌握无理数的性质,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论证和判断。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无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无理数有什么特点?”,“无理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区别?”等,激发他们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无理数的性质,如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不能精确表示等。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无理数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无理数的特点。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理解:无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数学概念,理解无理数的本质和特点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无理数的定义,并理解其与有理数的区别。
2.无理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运算规则与有理数不同,如何进行无理数的近似计算、比较大小等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无理数的性质和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教具和软件,如几何画板、计算器等,直观演示无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无理数的运算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已知某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该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说明这个比值为什么是一个无理数。
4.探究题: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无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如何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一个无理数。
5.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1)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2)无理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练习题和提高题,确保对无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有深刻的理解。
2.应用题和探究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4.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检查,确保解答过程正确、清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2认识无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2认识无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无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与有理数的关系,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无理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明确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无理数的兴趣。
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强调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无理数的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讨论,全面了解学生对无理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的定义,掌握无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识别生活中的无理数实例。
2.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掌握无理数与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够进行无理数的大小比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无理数的性质和应用,避免常见错误。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4.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无理数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奥运会火炬手传递过程中火炬形状的圆周率符号,引导学生关注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教学设计
3.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57页第4、5题,这两题涉及无理数的运算规则和估算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思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5.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了解一位数学家在无理数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短报告,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无理数,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2.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介绍勾股定理和无理数的定义。
过程设计:让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然后教师解释:“在勾股定理中,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为1时,根据定理,对角线的长度为根号2。然而,根号2并不能精确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这样的数就是无理数。”接着,正式引入无理数的定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无理数的性质、分类及其表示方法。
2.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索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讨论、验证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想一:利用数学游戏或竞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谁找到了最多的无理数?”
-设想二: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无理数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3.实践应用:将无理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长度、计算面积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无理数的理解。
2.学生在四则运算中处理无理数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认识无理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
1.布置一些有关无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反思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无理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3.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数是无理数?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无理数的定义: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称为无理数。例如,π、√2等。
2.无理数的性质:无理数具有无限不循环性、不可约性等特点。
3.无理数的表示方法:
-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如π在数轴上的位置。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将无理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巩固所学。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无理数的运算和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强调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反思,提升能力: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无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无理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激发学生对无理数的探究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相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无理数的存在,如π、√2等。
2.学生自主探究无理数的性质,如无限不循环性、不可约性等。

《认识无理数》 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 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无理数,并掌握无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在数的扩充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有限到无限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概念。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2、教学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形成。

(2)对无理数的准确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正方形边长的问题引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可能会想到边长是\(\sqrt{2}\),但对\(\sqrt{2}\)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无理数。

2、探索新知(1)有理数的回顾先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和分数。

让学生列举一些有理数,并总结有理数的特点,即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2)无理数的产生通过计算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引导学生发现\(\sqrt{2}\)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3)无理数的概念讲解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4)常见的无理数介绍一些常见的无理数,如\(\pi\)、\(\sqrt{3}\)、\(\sqrt{5}\)等,让学生对无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3、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14,\(\frac{22}{7}\),\(\sqrt{9}\),\(\sqrt{2}\),***********…(相邻两个 1 之间依次多一个 0)(2)在数轴上表示出\(\sqrt{2}\)和\(\pi\)。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无理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5、课堂总结(1)回顾无理数的概念、常见的无理数。

1.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1.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1.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二、教学任务分析《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已知a2=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5(x>0)的x【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六、教学设计反思(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二)化抽象为具体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第二篇:2.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北大附中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组2013.9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二、教学任务分析《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已知a2=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5(x>0)的x【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六、教学设计反思(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二)化抽象为具体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第三篇:1 认识无理数教案第二章实数认识无理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无理数的概念拼一拼: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数.而3,45,0.38,0.17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梯田文化教辅专家1.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梯田文化教辅专家第四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1认识无理数教案

1认识无理数教案

1认识无理数教案第一篇:1 认识无理数教案第二章实数认识无理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无理数的概念拼一拼: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梯田文化教辅专家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数.而3,45,0.38,0.17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梯田文化教辅专家1.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梯田文化教辅专家第二篇:认识无理数第二章实数认识无理数【知识与技能】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无理数的概念拼一拼: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而3,45,0.38,0.17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第三篇: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叙写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二)、自主探究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生乙]因为11122411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224339339以a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议一议】:已知a=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222(三)、合学应用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四)、整理反思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五)、当堂评价1、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六)、变练拓展1.请你在方格纸上按照如下要求设计直角三角形:(1)使它的三边中有一边边长不是有理数;(2)使它的三边中有两边边长不是有理数;(3)使它的三边边长都不是有理数.2.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AD2=AB2+BD2=22+32=13,AC2=1+1=2.AE2=AB2+BE2=22+12=5.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第四篇:《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1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教案)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无理数的基本概念。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如π、√2等。无理数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2为什么是无理数,了解无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为什么√2是无理数,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假设√2是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学推导,得出矛盾,从而证明√2是无理数。在运算方面,讲解如何计算√2与√3的和、差、积、商,并提供具体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运算方法。在联系实际问题时,可以设计测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等题目,让学生将无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无理数的定义和表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无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无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不同图形的边长和面积,演示无理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问题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a 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a 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3: a 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问题4: a 究竟是个什么数呢?它是多大呢?让我们借助计算器来估算一下。

让我们借助计算器来估算一下。

估算1:因为112=,422=,所以1<a <2估算2: 因为25.25.12=,所以1<a <1.5估算3:因为5625.125.12=,所以1.25<a <1.5估算4:因为890625.1375.12=,所以1.375<a <1.5估算5:因为06640625.24375.12=,所以1.375<a <1.4375估算6:因为9775390625.140625.12=,所以1.40625<a <1.4375......问题5:还可以继续算下去吗?会不会算到某一次,这个数的平方恰好等于2?问题6:所以,你现在觉得a 是一个什么数?问题5和问题6: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 设计剪拼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温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的过程,直观地感知平方等于2的数是存在的,增加学生的体验感。

问题2和问题3一般都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发产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相对较为抽象、理性,课堂可能偏枯燥,设计剪拼活动的可以较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于“a 不是有理数”的感受更加充分。

长度都是无理数的线段拓展2:请你在方格纸上按照如下要求设计直角三角形:(1)使它的三边中有一边边长不是有理数;(2)使它的三边中有两边边长不是有理数;(3)使它的三边都不是有理数。

设计意图前两个例题巩固无理数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拓展问题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六:反思评价 教师活动 (1)无理数的发现——敢于质疑、敢于追求真理 (2)无理数的猜想和证明——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魅力 (3)数系的扩充——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无理数的拓展应用——会在具体的情景中辨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形成过程,建立知识体系;除了知识之外,说说数学的发展史给自己带来的体会和思考,从而树立更远大的目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以及掌握一些估算无理数大小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π和√2等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无理数的直观印象,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无理数的特点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感到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无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

2.能够运用逼近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以及运用逼近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发现无理数的特点和性质。

3.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器、纸张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π和√2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圆的周长和物体尺寸的测量等,引发学生对无理数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π和√2是什么类型的数?”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无理数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特点。

同时,举例说明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如π和√2都是无理数,而2和3是有理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逼近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1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识别常见的无理数,例如π和√2等。
2.学会使用数轴比较无理数的大小,能够进行无理数的近似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掌握无理数的基本性质,如无理数的不可约性、无理数与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无理数证明的方法。
2.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课堂氛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无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等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无理数的运算:通过具体例题,讲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以及无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如何进行近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无理数的证明: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和严谨证明来理解无理数的存在。以根号2为例,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
1.采用情境引入法,通过实际例子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无理数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无理数的奥秘。
2.利用数轴、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3.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对无理数的处理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运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无理数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7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7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认识无理数》教案7一. 教材分析《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无理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无理数是实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难度较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无理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无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实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无理数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入无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的定义,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2.掌握无理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无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无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无理数的性质和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包括无理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无理数解决。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要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计算运动员的跳远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无理数进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

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

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带领组员动手剪、拼。

各小组组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利用投影仪)
教师演示拼图过程(播放课件)
2、探索新知
[师]a2=2中a是整数吗是分数吗
[甲生]因为12=1,22=4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能是整数。

[乙生]因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有理数的范围。

[生]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

[师]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可知,在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

看来我们学的有理数的范围又不够用了。

3、做一做:(播放课件)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b是有理数吗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 。

[师]在这题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
[甲生]因为22=4,32=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

[乙生]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所以b不可能是分数。

[丙生]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可能有理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它就是——无理数。

下面我们继续看课前播放的故事。

(播放课件)
希伯索斯当时的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他们试图封锁这一发现,然而希伯索斯早己将这个发现偷偷传播出去了。

可是后来还是被毕氏围捕,投进了大海,从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证实了希伯索斯的发现。

[师]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扞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加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师]找两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

[生]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

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2、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生]a的值大约是,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

师总结,同时了解其余学生的做题情况。

(本环节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既是检查又是巩固、深化,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与被肯定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甲生]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我感受到生活中不仅有理数,还有无理数。

[乙生]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在生活中寻找这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部分有两个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必做题:课本习题
2、选做题:课本“试一试”
(本环节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面向全体,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创新空间,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研究、提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