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作者档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其为“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作者档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 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 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 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 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 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词语解释
(1)驿(yì )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站,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 人往来歇息。 (2)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3)着(zhuó):遭受。 (4)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 去争芳斗艳。 (5)苦:苦苦,极力。
词语解释
(1)白水:明净的水。 (2)为别:作别。 (3)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 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4)浮云游子意:比喻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 忽不定。 (5)落日故人情: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这里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难分难舍。 (6)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7)萧萧:马嘶叫声。 (8)班马:离群的马。
词语解释
(1)卜算子,词牌名。 (2)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 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3)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3)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 断”。 (4)幽人:幽居之人。 (5)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6)省(xǐng):知晓。 (7)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送友人》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把握节奏
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题目解读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
疏通诗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拓展延伸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1、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 的深切关怀的诗句: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 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 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 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
参考: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
“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这些词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 的图景。
思考探究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 简要赏析。
参考: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
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 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 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 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 甫并称“李杜”,或称“大 李杜”。有《李太白集》传 世。
疏通读音
送友人
李白
guō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八年级上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八年级上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诗词赏析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 表现了诗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 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 的愤慨和抗议。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诗词大意 常常想起那次出游溪亭,一玩就到了 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尽了 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藕花池的深处。奋力 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 一群水鸟。
诗词赏析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 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从中折射出欧阳 修挂冠归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诗词大意 在金陵城登上西门的城楼,倚楼观 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缓缓流 去。金人侵占中原,达官显贵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我的热泪吹到扬州 前线。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诗词大意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 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 何中百花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 花香小径里徘徊。
诗词赏析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空,重在思 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此词虽含伤 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 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开头两句, 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 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最后一 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表达 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诗词大意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 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 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 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 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 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讲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讲版】

pénɡ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风。
诗意:相聚不易,分别更难,春风无力,百花凋残。 赏析:首联连用两个“难”字,一指相会难,二指别离时的痛
苦,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第二句既写环境,也是诗 中主人公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与“思”字 谐音,含相思之意。
象、气氛的诗句是:___山__雨__欲__来__风__满__楼____。 (2)(广安中考)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
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鸟__下__绿__芜__秦__苑__夕_____, ___蝉__鸣__黄__叶__汉__宫__秋___。 2. (凉山州中考)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 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隐《无题》中的名句,它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2.(柳州中考)“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____早__晨____,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这里是__信__使_____的代称。
3.(柳州中考)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两句以春蚕吐丝、 蜡炬成灰为喻,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行香子
作者简介
秦观(ɡuān)(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 《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背景链接
本词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该 词大约作于词人创作早期,当时词人居家,尚未出仕。其间词人也曾 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以及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 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 情致,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 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 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 这里指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水鸟。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 来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 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 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赏析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 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12)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表明作者离家在外多 年的句子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山村生活情趣的句 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4)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 序描写景物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5)孟郊在《游子吟》中表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2. 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 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 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作者间接 抒情,表达了对母爱尽情的讴歌。 D.开头两句,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 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解析】选C。是直接抒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 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 阳修常来此游览。②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课外古诗词诵读
回乡偶书(其一) 过故人庄 游子吟 春 日
【助读资料】
1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5、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 愈发沉静的句子: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 6、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7、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悦情悦心,读一读《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 受内心的宁静。
思考探究
7、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 世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首联: 静 颔联: 幽 颈联: 雅 尾联: 寂
寄情山水 归隐田野
主题归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这节课,我们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 后禅院》。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3、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大诗人。开 元十五年(公元72年)进士, 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 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今 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 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 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 院》是一首题壁诗。 描绘出了清幽脱俗的 美好景致,抒发了作 者寄情山水的淡薄情 怀。
拓展延伸
寿阳曲·烟寺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 老僧禅定?
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 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 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弯曲幽远和后禅院景 色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 洁志趣。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二)阅读《送友人》,完成题目。
7.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示__例__】__青__翠__的__山__峦__横__亘__在__外__城__的__北__面__,__波__光__粼__粼__的__流__水__绕__城__东__ _潺__潺__而__过__,__描__绘__了__一__幅__寥__廓__秀__丽__的__图__景__;__点__出__送__别__地__点__,__烘__托__了__作__者__ _的__送__别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题目。
9.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__孤__鸿__若__有__若__无__,__也__许__是__词__人__心__灵__的__投__影__,__与__词__人__合__二__为__一__。__一__个__“_孤__” _字__表__现__了__词__人__心__境__的__孤__独__。__
(四)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题目。
11.“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 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拟__人__。__“_碾__”_原__指__将__东__西__压__碎__、__压__平__,__在__这__里__指__梅__花__落__地__与__泥__土__混__ _合__之__后__的__情__景__,__写__出__了__摧__残__者__的__无__情__和__被__摧__残__者__承__受__的__压__力__之__大__,__描__ _绘__出__梅__花__悲__惨__至__极__的__境__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疏通词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疏通词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省(xǐng):知晓。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疏通词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思考探究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有什么作用? 参考: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 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思考探究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 传达的心境。
参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
题目解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选自《东坡乐 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 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疏通词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孤单的鸿雁。
理解型默写
1、大词人苏轼初到黄州,定居定慧院中,作《卜算子·黄州定慧 院寓居作,以“_拣__尽__寒__枝__不__肯__,_栖__寂__寞__沙__洲__冷__。”表现自己心 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2、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拣__尽__寒__枝__不__肯__栖_,_寂__寞__沙__洲__冷_,”表现自 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3、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 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咏梅》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咏梅》

疏通词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 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 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疏通词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苦:苦苦,极力。 一任: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妒:嫉妒。零落:凋谢。 零落:凋谢。 碾:轧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写作背景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 考试被推荐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 时又为龙大渊等一群小人所排挤;陆 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 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 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 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 于人生的低谷。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诗人。
思考探究
4、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或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 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思考探究
5、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 析。
参考: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花瓣
卜算子·咏梅 八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梅花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 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面对梅花,多少 文人墨客文思泉涌,留下了数不清的精美华 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和陆游一 起赏梅,懂梅,悟梅,去体味梅的风姿与神 韵。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注释】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 的景色。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收复国土。倩:请人代自己做。扬州:即今江苏扬 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Hale Waihona Puke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 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一滩:一群。鸥鹭: 这里泛指水鸟。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 用白居易《长安道》诗句:“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 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 一样。此句化用唐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晏词 “亭台”一本作“池台”。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 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 景,在有意无意之间。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 溢,故云“香径”。徘徊:来回走。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轻舟: 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绿水:清澈的水。逶迤: 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且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 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 上的水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课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本节课所选诗歌,主题丰富,风格各异,有写景抒情的,有咏史言志的,有写人状物的。

这些诗歌既有古代诗人的经典之作,也有现代作家的优美诗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所学的古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所学古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尽量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华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华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常记”明确点明本词记述的是往事,地点在 “溪亭”,时间是“日暮”,词人饮宴以后,已经 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本词起笔平淡, 却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中。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 路”委婉地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 是一次给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下来的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
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 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 “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 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 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 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 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词语解释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 苏南京。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 饰。缨是帽带。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 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优质课件)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

(优质课件)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殷勤为探看情谊。恳切深厚。
好在此处离海上仙山蓬莱不算太远,(可以)烦请青鸟使 者为我捎信,时常问候、探望你。
精读细研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用传说中的仙山之 一——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 为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 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只是这个这 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 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 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 下去。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 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蚕丝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 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 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 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2.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而又有构图 节奏的美感。
3.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 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地运用入诗。
李商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 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 李杜”。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 深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 生仕途坎坷。
即芦荻(蒹,荻; 葭,芦),暗用《诗经 蒹葭》的诗意,表思念 心绪。
水边之地为汀、水 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 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①朝奏②九重天③,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④除弊事⑤,肯将衰朽惜残年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⑦,好收吾骨瘴江边⑧。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 (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 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 部侍郎,谥号文,故又称“韩吏部” “韩文公”。后人尊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有《韩昌黎集》传世。
注释: 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
180—前157年在位。 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只留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 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迹, 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他的痴心? 寂寞凄冷的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 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中考在线: 默写。 1.【中考·兰州】 鸡声茅店月,_人__迹__板__桥__霜___。 2.【中考·泸州】 檞叶落山路,_枳__花__明__驿__墙___。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
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 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 地。
注释: ①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驻防。 ②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③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④况乃:何况,况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 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 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 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者档案
王磐(约1470-1530)字鸿 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 人,明代散曲家。其散曲题材 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 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参考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而四处漂泊, 今天兵败被俘。无限美好河山失 陷令人伤痛落泪,谁还说国家的 天地广阔?我已经知道黄泉之路 将要来临,想到就要永别故乡, 心里实在难过。等我的英魂归来 那一日,灵旗下我会看到收复故 国的河山。
诗歌赏析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 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 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 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 荡气回肠,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 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词语解释
⑴南冠(guàn)《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 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 “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2)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3)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 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4)灵旗,灵幡,旧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语义双 关,也暗指战旗。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档案
夏完淳(1631-1647)字存 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 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 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 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 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 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 南京。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背景资料
这首诗选自《玉谿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 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 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 (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 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 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sàn
山入/潼关/不解平。
xián
诗意解析
潼关
谭嗣同
从古至今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 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奔腾的黄河流入平坦广阔的清远仍嫌拘束, 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
本诗章法
前两句:(描写)

高云拥城,寂寥辽远

后两句:(抒情) 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2.“夜阑卧听风吹雨” 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一方面指自然界的风雨交加,另一方面指南宋王朝动荡不安的局势。
主题思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现实与梦境相结合,借 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 心。
本诗章法
十一月 四日风 雨大作
晚景凄凉、忧国忧民 杀敌报国,壮心不已
现实
梦境
背景资料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 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 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 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 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 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失去的东西就是永恒。
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