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1.2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 (2)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前准备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
●四、课时分配三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二、蚯蚓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环节动物的主要持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栖息地的保护1、观察并说出陆地各种环中的动物以及它乌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想像。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4、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有关免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免的外部特征。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年级班级使用时间使用人一、学习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地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好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好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三、自主学习(一)趣味导读——蜗牛的唾液牙齿不仅是动物最有效的进食器官,它同时得到了自然界所赐予的技术支持。
蜗牛的食物有一些体型较大的软体动物,它们都有硬壳保护身体,蜗牛若单靠齿舌在硬壳上凿个小洞要耗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且齿舌会被磨坏,这样,蜗牛的秘密武器——唾液就派上了用场。
它的唾液如同浓度为4%的硫酸溶液,完全可以对猎物的外壳进行酥软处理,然后就能轻而易举地用齿舌将其硬壳打上一个洞。
从中吸食猎物的血肉之躯,这种化学武器丝毫不亚于牙齿的“攻坚”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阅读课本P2-11,完成下列填空)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适应的一些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兔的体毛光滑柔软,有_______作用,用______呼吸。
3、兔的心脏分成四个腔: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5、恒温动物包含_______类和________类。
八年级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周第3 课时年级初二年级课题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备课备课人授课模式四环式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和观察蚯蚓的活动,说出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核心贴士请同学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认识自然规律,观察动物时要有先后顺序。
蚯蚓的首尾相似,不易区分,但如果你知道它的前端离环带近,就容易区分了。
学习活动安排一、自学环节1、知识自检与水生动物相比,陆地动物具有一下四方面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
(2)陆地动物不受水浮力的作用,一般具有()和()的器官,用于()、()、()、()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 )、()的各种()器官,比如()和()。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和(),能够对()及时作出反应。
2、自我探究(有条件的同学回家自主完成)(1)蚯蚓生活在()的()的土壤中,通过( )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的()来完成。
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进行()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进行()。
(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
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
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和()的配合来完成的。
(4)蚯蚓不能保持(),因此只能生活在()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二、交流环节(5′)组内交流自学的结果,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三、展示环节(10′-15′)1、展示自检内容。
2、展示组内探究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四、巩固环节(10′):对上一节及本节的基本内容加以巩固,学生间互考。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2、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学习重点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学习过程:(备注栏内请老师们补充复备情况,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流程及预见性问题学习要求和方法备注一、明确目标巩固旧知:1、鱼适于生活在水中的特点有哪些?2、海豚、鲸鱼、海豹等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学习目标:1、能从水陆环境的差别出发,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2、从蚯蚓的形态特征出发,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导入:二、自主学习1、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有何不同?比较项目浮力氧存在状态湿度温差环境的复杂性陆地环境水域环境2、为了适应陆地生活,陆地生物有哪些相适应的特点?还记得上节课的知识吗?学习目标已经具体化了,你预备达到哪些目标呢?请带着问题,认真阅读书本!去书中找找宝藏吧!找到之后要标注胜利的红旗哦……3、什么是环节动物?蚯蚓有哪些生活习性?三、合作探究1、陆地生活的动物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的?他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提示:从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差别出发,根据人体的特征解决特征。
2、蚯蚓的形态特征:⑴观察它的体形,看身体是否分节,并思考对其生活有何意义?⑵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⑶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看有许多小突起,可能是什么?有何意义?⑷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3、蚯蚓是如何运动的?(提示:请从运动的速度、身体的粗细和长度变化分析)若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四、展示提升1、各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分工合作,要求有板书,讲解人员分析到位,具有聚焦效果。
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4、使学生能够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饲养蚯蚓、兔使学生模仿蚯蚓、兔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三、课前准备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中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
4、蚯蚓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
四、合作探究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五、课堂检测1、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是()A、湿润的体表B、口C、肺D、环带2、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迅速前进,而在光滑的玻璃上几乎不能前进,其原因()A、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B、玻璃板上摩擦力大C、玻璃板不能黏住蚯蚓的身体D、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3、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 )A、蚯蚓能吃腐烂的有机物B、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蛋白质C、蚯蚓能使土壤通气D、蚯蚓粪便中含有大量的N、P、K六、我的收获。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降水类型》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长沙市北雅中学杨光唐一、基本说明1模块初中地理2年级七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二节5学时数 10分钟片段教学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2)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能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并能简要分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课前提供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主学习任务、知识呈现、诊断评价、课后反思几个学习环节先自主学习,尝试完成课文活动及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能联系家乡的实际,体验到水资源的珍贵性;从中领悟和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降水的形成条件及三种主要降水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2、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鉴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降水教材也只选讲有关最基础的知识,而其中的主要降水类型,教材讲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降水的测量方法,由于是十分钟片段教学,本节课只选将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因此本节课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平台。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难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活动及学案的设计。
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学习环节。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看,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要紧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仿照蚯蚓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蚯蚓的饲养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实验,养成随时随地观看,体验观看的欢乐和观看到结果的成功欢乐心情。
情感目标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实验完毕,将蚯蚓放归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种生物的生存权力。
●教学重点1.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环节动物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具预备1.教师预备:〔1〕蚯蚓形状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放大镜、棉花、清水。
2.学生预备:〔1〕课前两周〔或更长时刻〕饲养并观看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状结构。
〔2〕玻璃板、糙纸,饲养装置〔取无色透亮塑料筒或玻璃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检查学生教具,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教学]采纳直截了当导入式。
第一要求各小组拿出自备的教具以便于教师检查或调整。
检查过程中,关于实验装置制作优秀,有创新的小组要给予夸奖,同时,教师还应将合理的实验装置在全班演示,以便于学生课下交流。
教师分发实验器材。
然后采纳谈话式请各小组将饲养蚯蚓这段时刻观看到的现象、想到的或用其他方式查询到的关于蚯蚓方面的知识与全班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师生可做如下活动:教师:同学们已对蚯蚓进行了两周左右的饲养和观看。
现在,咱们依旧用老方法,从第1组到第12组,按顺序向全班汇报交流饲养和观看实验情形。
第1组:我们组观看到蚯蚓的体色是暗红色的,整个躯体由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在躯体前端还有一个像指环一样的结构……第2组:我们发觉蚯蚓白天钻在土壤里,晚上才出来觅食,它把大点的腐烂树叶拖进洞中,但排出来粪便却像土一样……第3组:我们组还查阅了资料,明白了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第一,蚯蚓能钻洞松土,肥沃土壤;第二,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能吃,是我们的食物;第三,蚯蚓还能处理有机废料,是清洁工的好朋友;第四,蚯蚓还能够作养殖行业的饲料,是养殖工人的好朋友……第4组:我们组观看到…………待小组汇报交流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一环节的观看。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新人教版.DOC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记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说出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4、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仔细观察。
【重点难点】兔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16-19,黑笔勾画重点内容,疑点以红笔标出,老师课堂检查反馈。
2、全体同学独立、认真、规范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疑点。
3、小组长以身作则,督促组员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导学案,并给与适当评价。
【自主学习】1、兔:(1)外部形态: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与后肢比较,发达,适于。
(2)结构及生理:兔用呼吸;心脏腔,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家兔的体温,属于动物。
消化道中有发达的,这是与它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它有发达的及遍布全身的,所以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自身的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3、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_______种。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地生活的动物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和。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
所以保动物,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
【合作探究】5、观察活兔及课本P16图“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家兔的内部结构”完成讨论题1、2、3、4。
6、尝试归纳兔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特点。
【当堂训练】7、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A、变温动物B、特殊的鱼C、陆生动物D、哺乳动物8、家兔的消化道适于其植食性生活的结构特点是()A、消化道长,盲肠不发达B、消化道短,盲肠发达C、消化道长,盲肠发达D、消化道短,盲肠不发达9、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是因为()A、恒温动物消耗的氧气多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多C、恒温动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10、将下列左边的动物名称与右边相对应的运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2(八年级生物)
生物
第册第课
撰写人: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第1课时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课型
新授
1.兔是如何保持体温恒定的?
教学重点
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总结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兔的形态结构并总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课
时
目
标
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
特点可以八树懒归为()
本节课学完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一定去问老师或同学:
A.两栖动物B。鱼类C。哺乳动物D。爬行动物
2.带鱼、水牛、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A.鳃、肺、体壁、气管B。体壁、气管、肺、鳃
你认为本节课老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C.鳃、肺、气管、体壁D。体壁、肺、鳃、气管、
3.下列哺乳动物的特性中,与其后代成活率高有直接关系的是()
它属于()
4.哺乳动物具有哪些特征?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
(二)阅读课本第16-18页解决下列问题:
教学过程
作业题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语
5.动物栖息地为陆生动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为什么保护动物就要保护动
4.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因为
4.——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C.运动方式多样且灵活D.用肺或气管呼吸
5.胎生哺乳
6.*猫的生存危机日益严峻,合理的解释是什么?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
2.
写出本节课知识网络:
(四)课堂练习
初三生物上册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知识目标】 : 理解蚯蚓和兔在运动、 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 和生理特点; 【情感目标】: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材处理设计
1、复习提问:水中生活的动物有哪些?他们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主要是鱼,用鳃呼吸,有鳍游泳。)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点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
2、导入新课: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生活在 陆地上的动物当然也有很多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师:总结陆地生活的动物的范畴。 学生:思考和讨论陆地环境的特点。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像猴子、老虎等;也包括地下穴居的 动物,如蚯蚓;还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如蝗虫、鸟蝴蝶。它们都是陆地 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 (学生一分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一起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中环境的不同点。 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 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师生:一起总结水陆环境的不同点。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4、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师生一起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4.兔的心、肺结构与部位和人的有哪些相似,消化道与人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分层训练
1.陆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相对水生动物要发达许多,这是因为陆生动物()
A.在陆地捕食比较困难B.比水生动物高大
C.适应了陆地复杂环境的结果D.不受水的浮力作用,运动力差
2.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长圆柱形②身体分节③具有刚毛④体表具有粘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08·黄石】蚯蚓的体表是()
A.光亮的B.干燥而光滑C.粗糙而湿润D.湿润而光滑
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A.蚯蚓要到地面呼吸B.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3、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________的环状_________构成,如蚯蚓、_________、_________。
4、兔:
①运动:兔前肢______,后肢________,且肌肉发达。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交替行动,但更适于__________,这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
②消化系统:牙齿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适于_________食物,后者适于_________食物。消化道上有发达的_________。与家兔吃_____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自主学习
1、陆生动物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________、_______昆虫具有__________,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在空气中一般通过________和______呼吸;普遍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
①生活习性:生活在富含_________的_________土壤中,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配合使身体_________,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_________为食。
秋人教版生物初二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word导学案2
秋人教版生物初二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word导学案21.兔、牛、羊是食草动物,下列与它们食草习性相适应的特点()①门齿像凿子②犬齿锐利③臼齿宽敞④消化道长⑤消化道短⑥盲肠发达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2.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培育小灰鲸,灰鲸属于()A.变温动物B.专门的鱼C.陆生动物D.哺乳动物3.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墨斑蛙⑤华南虎⑥孔雀雉鸟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A.①③⑥⑧B.②⑦⑩④C.③⑤⑦⑨D.①④⑦⑨⑩4.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A.犬齿B.舌头C.臼齿D.门齿5.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逝,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要紧缘故是( )A.洪涝少雨饮水缺乏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6.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要紧缘故是()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B.视觉敏锐C.具有较大的耳朵D.嗅觉灵敏7.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点是()A.双重呼吸B.体温恒定C.心脏四腔D.胎生哺乳8.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
简要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3)_____是兔的牙齿,_____是狼的牙齿. 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型?。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要紧缘故是_____________学习评判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A B。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也知道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课前要亲自对“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对兔的“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同时明确要求学生一定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观虫器、饲养蚯蚓等。
教师应充分注意“陆地生活的动物”既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在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也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概括出它们适于在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同时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概括。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建议用3课时完成。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实效。
建议每节课前都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观察、调查和搜集材料;课上再进一步认真观察、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第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如湿度(干燥)、温度(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的环境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资料或当地常见陆地生活动物的情况(注意包括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通过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教案滦南县宋道口初级中学执笔:毕芳芳课时: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说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归到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养成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二、学习重点、难点:(1)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3)观察蚯蚓三、预习导航:1.蚯蚓生活在富含的的土壤中,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2.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常见的环节动物还有、等。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若使其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的时间过长,它的活动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死亡。
其原因是()A.离开了穴居生活 B.没有食物,所以没有能量C.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D.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4.蚯蚓是陆地穴居生活的动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3)生理特点:(蚯蚓的运动、呼吸)(小组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时严格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随时作好记录。
)讨论:①蚯蚓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③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④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2.师生总结:蚯蚓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拓展: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三:了解其他环节动物,归纳环节动物的特征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它环节动物2.总结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交流。
问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五、效果评价:1.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1)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
叫,它们与蚯蚓的有关。
(2)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000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光盘或影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不同类群代表动物的干制标本或净制标本。
2.学生准备:(1)家养宠物或陆生动物图片。
(2)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总结,实验导入]教师用谈话式和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水生环境进行总结,进而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如下引课。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组准备小鱼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鱼的活动,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鱼不能“站立”了。
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学案:陆地生活的动物(第2课时)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2)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3、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5、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6、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5.1.2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NO 0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阐明蚯蚓在
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不同,比较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的
不同;能观察和饲养蚯蚓。
3.情感目标:通过饲养蚯蚓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使用说明
1.自学课本P12-16、勾画重点并完成导学问题、课前两周开始饲养观察蚯蚓;
2.小组合作共赢(5分钟)
3.准备展示(5分钟);
4.分组展示,老师追问引导(20分钟);
5.巩固落实(5分钟);
6.课堂检测(5分钟)。
一、自主学习(导学问题)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
4、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其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
蚯蚓和、都是环节动物。
二、合作探究:
1、比较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不同?(提示:含水量、浮力、含氧状态、环境变化、温差等方面)
2、归纳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提示:保水、运动、呼吸、对环境反应、适应温差等方面)
三、讨论交流:探究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对桌先进行“一对一”分层讨论并将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标注好。
2.组内互相请教。
原则:B层请教A层,C层请教B层或A层,A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吸取BC 层的意见。
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做好疑难问题记录。
3、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色、形,由许多状的体节组成。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身体的端,另一端为端。
4、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触摸时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5、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端,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多少)节体节。
6、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怎样?蚯蚓参与运动的结构有哪些?
7、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8、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展示点评(20分钟)
1.点评时要脱稿,面朝同学,表达要流畅自然,落落大方。
2.当点评结束,要问一下同学们:谁还有补充?并给予掌声鼓励。
3.具体评价:(1)展示正确,满分3分,依次是2分、1分。
(2)补充一次并且正确得1分。
(3)新提出问题:每次得2分。
五、小结及巩固记忆(5分钟)
要求:1.总结自己一节课学到了什么(一次一分):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疯狂记忆基础知识。
(BC层同学记牢基础知识,A层同学可以完成部分附加题)
六、课堂检测(5分钟)
()1、肺对于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十分重要,下列动物不用肺呼吸的是
A、昆虫
B、海鸥
C、海豚
D、海龟
()2、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迅速前进,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不能前进,其原因是
A、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
B、玻璃板上摩擦力大
()3.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长圆柱形②身体分节③具有刚毛④体表具有粘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下列哪项不是蚯蚓对人类益处的叙述
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D.它可上食皑土下饮黄泉
()5.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A.前端B.后端C.中部D.前、后端各一个
()6.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7.蚯蚓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
蚯蚓_____天在土壤中穴居,______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8.下图示蚯蚓一端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注明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此图表示蚯蚓的__________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端对触摸刺激的反应__________,对光线刺激的反应__________。
9.环带位于蚯蚓身体的__________部,颜色较__________,质地__________;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__________固定,身体__________变__________,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__________固定,身体的__________变__________,后部向前移动。
把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__________向前运动,速度__________,原因是刚毛__________起到固定作用。
用手轻触蚯蚓身体各部,观察它的反应,蚯蚓身
体__________收缩,触动不同部位,反应__________,蚯蚓对刺激的反应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