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类别专业名称:金融学英文名称:Finance专业代码:020301K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类:金融学类二、培养对象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具备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金融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素质结构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2.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4. 具有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知识结构1. 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3. 掌握商业银行、保险、投资理财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处理知识;4. 熟悉金融政策、法律、法规、惯例等;(三)能力结构1. 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能力;2. 具有较强的处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方面的业务能力;3.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了解实际问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制与学位1. 学制:2.5年。

(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三至第六个学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及业务技能操作,在第七个学期撰写完成学位论文)2. 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学(第二学士学位)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金融学(第二学士学位)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金融学(第二学士学位)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以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爱国守法,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及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或者具备在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一)知识要求1.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听、说、写、译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系统掌握学习和研究经济金融问题所需要的数理工具、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专业论文以及研究告撰写等,形成兼具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均衡知识结构。

2.扎实地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理论,熟知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管理理论及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管理理论,了解国家金融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和动态。

(二)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2.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具有专业敏感性,能够把握金融发展的趋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观察分析经济金融现象,发现和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具备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金融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

4.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写作、书面表达、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1.努力学习、思想和体系,遵纪守法,倡导核心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及管理技能,具备金融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素质和修养,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要求具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掌握现代银行业务,能从事银行专业工作和理论研究;掌握证券业务的操作,为企业提供上市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指导;熟悉保险业务,为保险公司提供基本理论和业务指导。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 熟练掌握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的基本理论;2. 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基本业务,并具有一定的业务操作技能;3. 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金融惯例;4. 了解金融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 熟练应用计算机和外语,并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国际金融、投资银行学、保险学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2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752,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60学分,其中基础教育课程23学分,专业教育课程24学分,实践教学13学分。

这是我从经管院网看到的内容,这上面说我们两年的学费总额是6838,每年3419元链接/index.php?a=show&m=Article&id=570我看了我们的教学计划,我们一共是要修60个学分,其中基础教育课程23学分,专业教育课程24学分,实践教学13学分。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共计36分【基础课程22学分(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专业教育12分(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其他专业任选两门),实践教学2分(会计学实习、经济计量学)】,所以还剩24个学分要修。

双学位各专业培养方案

双学位各专业培养方案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金融学Finance and Banking专业代码:020104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金融专业的业务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金融或其他经济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金融理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投资学等。

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法规;2.熟练掌握金融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处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个人、企业投资理财及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5.具有熟练运用微机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四、学分要求学分要求:45个学分五、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现代金融理论、世界经济概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会计与审计、国际结算、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随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七、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45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计划表注:▲为学位课程。

根据湖北经济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学位课程学习要求达到75分,才能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会计学Accounting专业代码:110203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语水平较高、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较强,能在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上市公司从事经济管理和会计实务工作,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现代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辅修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非经管类专业本科生(面向校内非毕业班)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工作,在企业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研究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要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学制2年,总学分60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60学分。

总学时768学时;其中讲授720学时,实践48学时。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如下所示:表1 工商管理双学位班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注:表内括号()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求和。

五、教学计划表表2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表注:1.◐核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六、修读要求或说明1.修读要求。

金融学专业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企业的金融活动,探索金融市场的活动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

所以,要求学生除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素质养成。

金融学专业(辅修、辅修学士学位)-2020级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辅修、辅修学士学位)-2020级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辅修、辅修学士学位)
(Finance)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未来精英人才。

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中外金融发展现状,熟悉中外金融制度和市场运行规则,能够胜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

二、学分要求
辅修30学分;
辅修学士学位45学分(含毕业论文)。

三、教学计划表
四、修读要求
1.辅修总学分达到30学分,且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者,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辅修专业证书。

2.辅修学士学位总学分达到4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时,可获得辅修学士学位。

3.本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中《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为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

集美大学辅修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集美大学辅修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集美大学辅修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一)招生对象:集美大学在校本科注册就读一年以上的文、理、工科各个专业中英语与数理基础较好,具备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潜质的本科生。

(二)学制:学制2年。

(三)最低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71学分。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素质,掌握金融及投资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全面、扎实地掌握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建立以金融专业知识为核心,以现代财经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主要学习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保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理财规划、投资管理、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金融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较宽的涉外经济知识面,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我国金融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金融运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精通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实务,掌握银行信贷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及保险经营的主要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具备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金融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够娴熟运用电脑进行金融业务操作;(5)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金融衍生工具等。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论、金融实务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素养,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与理论研究能力,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政策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与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金融法规、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业务技能,适合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亦可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融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对象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实践性教学要紧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有关说明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计划计划表说明:加“☆”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选读,设定为28选25学分。

1、“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为二选一课程,学生只需修其中一门课程。

2、主修已修辅修教学计划中同名课程的且学分相同的课程能够申请免修,成绩按主修课程成绩记入辅修成绩单。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各大国家经济的核心,也是各大行业和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金融学,以期抓住这个大趋势。

而针对这种趋势和需求,许多高等学府也开始提供金融学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其中就包括“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什么是“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是指学生在主修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开展金融学辅修课程的学习,并最终取得金融学学位证书和本科主修专业学位证书的培养方案。

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中既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个与之关联紧密的双学位。

在这个方案中,学生主修专业通常是经济学,管理学等与金融学相关的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对于金融学辅修课程则可能包括投资学、金融市场、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学校还可能鼓励学生参与金融实践或者金融研究,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优势1. 专业性与广度的结合:学生主修专业通常是针对某一领域深度学习的,而辅修金融学专业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和金融发展方向。

2. 地位提升与升职加薪:就职于金融行业当中的人才无疑比其他行业人才更容易获得薪资和职位的提升。

3. 技能提高与竞争力增强:学生通过学习金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4. 帮助创业:不管是在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很多企业家都具备良好的金融知识,这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辅修金融学专业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把握经济和金融走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实施1. 全程辅导制度:每位学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辅导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的有效性。

2. 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金融学辅修课程,并在指定时间完成学期作业、课程论文和相关考试。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掌握经济金融学基本理论;具备金融市场交易的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在证券期货市场的应用能力;了解和分析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能在企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分析和管理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经济金融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现实和问题;能运用经济金融理论和基本计量、统计和会计方法分析研究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了解国内外金融学的发展动态;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熟悉我国有关金融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三、基本学制两年四、学位授予金融学学士五、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76学分方能毕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学位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理论;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惯例及WTO原则,融入国际经济市场,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进出口实务的应用技能;能在跨国公司、对外经济贸易部门、金融机构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业务、调研、策划和管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惯例,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贸易政策和法规;能运用经济金融理论和基本计量、统计和会计方法分析研究现实国际经济贸易问题;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从事涉外经济管理工作;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涉外经济法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既熟悉金融理论知识,又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实务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满足银行、证券、保险及企业、事业单位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

作为从事财务管理、金融分析的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技能,设计、开发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能力,以及可以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等金融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金融建模解决各类金融实务问题,迅速适应和胜任金融市场实际工作需要。

2.问题分析:具有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够运用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金融问题。

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我国和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独到的见解。

3.设计/研发金融产品:能够通过收集各类信息及市场调研,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现代金融工程的设计过程,根据金融数据和问题的特征,通过金融建模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设计出可以满足用户基本诉求的金融产品,并可以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4.研究: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采用计量经济、统计等科学分析方法,对金融专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金融建模、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金融相关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并掌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所需的专业金融数据库和金融计量学软件包和工具箱,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金融与社会:熟悉国家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方针与政策及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交易惯例和规则,了解金融领域的理论前沿以及其发展趋势,能够基于金融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地分析,评价金融相关问题对社会、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金融学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Finance)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介咨询评估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方法。

具体毕业要求在其主修专业毕业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包括: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3.熟悉国情,熟悉国家关于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则和管理,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较强的经济金融政策敏感度。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

2.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投资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等。

四、修业年限3年。

五、学分要求50学分(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习规定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若修读学分达到50学分,可主动申请金融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经学校审核,可获得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辅修学位证书。

)六、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辅修)。

七、教学计划。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是具有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而且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方案介绍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是指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门或多门金融学类相关的课程,最终获得主修专业和金融学辅修双学位证书。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课程设置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学课程,例如金融市场、金融管理、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企业金融等,同时还包括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与金融学相关的课程。

课程内容金融学课程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金融管理等基本方向,此外,还有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高深课程。

在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中,学生需要学习一定量的金融学基础知识。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金融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学生目标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学生应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扎实的基本金融理论知识和深入的行业洞察力;2. 具备较高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金融理论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3. 具备金融风险分析、金融衍生品定价和交易策略等实践技能;4. 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 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就业前景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毕业生可以应聘金融、证券、保险、基金、担保、信托、风险投资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金融管理人员、投资银行业务员等职位。

同时,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去国内外著名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部门从事构建和运用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此外,还可以自主创业或者继续深造攻读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

总体而言,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实施既能够使学生有更广泛的知识面,有更深入的行业洞察力,也能够培养学生有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开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创造人生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工程(辅修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辅修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辅修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平台+实操训练+竞赛活动+顶岗实习”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和数理分析工具的理论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具备金融系统研发、金融建模、金融分析报告撰写能力,能够设计、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和量化投资策略,进行投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性、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工作;或在企业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工作;或在金融服务类公司从事系统研发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通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专业能力素质方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应用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投资理财等相关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熟悉各种现代金融工具的特性、功能并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为企业和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金融工程等方法进行投资咨询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金融工程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熟悉国家有关经济、金融、税务、会计等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论、金融实务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素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和理论研究能力,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政策理论研究和金融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金融法规、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业务技能,适合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亦可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融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对象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实践性教学主要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相关说明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计划计划表说明:加“☆”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选读,设定为28选25学分。

1、“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为二选一课程,学生只需修其中一门课程。

2、主修已修辅修教学计划中同名课程的且学分相同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成绩按主修课程成绩记入辅修成绩单。

金融学辅修专业师资介绍金融学科现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46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35%。

师资队伍中,有著名金融学家周骏教授;有8人入选学校“511”人才工程,朱新蓉、宋清华三人被遴选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其中朱新蓉、宋清华还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刘惠好被评为科研骨干,陶雄华、张金林、刘春志、李卉被评为优秀主讲教师。

在学历结构方面,现有博士24人,硕士1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50%以上。

在年龄结构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6岁,45岁以下教师39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21人,占46%,充分显示了本学科发展后劲足的优势。

在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博士后7人,宋清华已于2003年1月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站,合作导师为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教授。

目前在站博士后有6人,张金林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教授,王年咏的合作导师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陈野华教授,陈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曹勇和肖春海分别进入暨南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张戡也已经博士后出站。

教师专业领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文理兼容,学跨中西,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团队。

金融学专业专家学者介绍朱新蓉,女,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导组长。

主要从事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的教学和科研。

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货币流通管理》、《金融概论》《金融学》等数部著作、教材陆续出版,已独立完成财政部、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1年度金融研究重点课题《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制度竞争力研究》获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6年曾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进行高等财经教育交流与考察;还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1998年12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作短期访问考察。

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享受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主讲课程:金融学、银行经营管理学等。

宋清华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金融学会理事、武汉市金融学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及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及研究。

出版专著《银行危机论》,参与撰写或主编了《贷款的法律调整》、《银行信贷管理》等10余部著作、教材,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研究》等各类课题7项,参与了全国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目前正主持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关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思考》。

曾获中国金融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湖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主讲课程: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

刘惠好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为我校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金融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方向的研究。

主持、参与了《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等7项教育部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参编了《现代商业银行》、《西方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通论》等著作、教材、工具书10余部,在《财贸经济》、《管理世界》、《国际金融》等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1994—1995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访问研究,1997、1998年应世界银行之邀赴韩国经济发展学院及世界银行总部作访问交流,2000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交流,1997年被确定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获校“优秀女教职工”称号。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之子课题《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银行经营管理等。

张金林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证券保险投资。

先后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投资研究》等权威及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5项(其中3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专著《保险资金营运论》、合著《保险中介制度研究》等著作4部。

并于1997年和2000年分别赴澳大利亚、美国访问学习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及风险投资等内容。

主讲: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等。

陶雄华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金融理论方向的研究,主编《货币银行学》等教材,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在《财贸经济》、《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讲课程:货币银行学。

岳正坤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金融系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资本市场理论。

已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WTO与证券营销》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等课题研究。

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王年咏男,1969年1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金融理论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金融史。

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独撰及参与论著、教材7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3项。

先后于2000、2001年赴香港、德国研习宏观经济学与财政政策等专题。

主讲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货币学说等。

吴韦华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管理方向的研究,近年来研究重点为银行重组和中小企业融资。

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国际信贷》教材一部,参与了《国际金融学》、《经济法学》、《货币银行学》、等六部教材的编写,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际银行并购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等3项课题,在省部级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

1999、2000年应邀分别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汇经营管理等。

李卉,女,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在外汇理论与外汇储备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主编了《国际金融》教材,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外汇经营管理等。

刘春志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银行管理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银行管理、金融会计核算与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主编了《商业银行会计学》、《银行会计学》等书,其中《银行会计学》被指定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同时参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告阅读与分析》、《现代商业银行概论》等著作的编写,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并完成了多项专业课题的研究。

主讲课程:商业银行会计、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等。

陈红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专著《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研究》2004年12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武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投资研究》、《改革》、《法商研究》、《法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十多篇文章被CSSCL收录;十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

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唐文进男,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

在国内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建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参研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单独或与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讲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前沿等黄孝武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在《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财贸经济》、《国外社会科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期专著有:《美国私人权益与风险资本投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网络银行》,武汉出版社,2001年;《B股淘金实战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和张泽宇合著)主讲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个人理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