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造就精彩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课程资源造就精彩课堂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乐园。

教师要融入孩子多彩的生活,用心挖掘现有的资源,契合孩子的天性,进行合理整合,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具体的做法:科学利用教材中的图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提高道德审美情趣;创设有效活动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效体验;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各种媒体优化课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关注课堂评价,让品德课堂充满爱;正确指导课前社会调查,提倡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图片课文情境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1-0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的课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与整合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一定会精彩无限。

一、科学利用教材中的图片
小学品德课本配有大量的图画、照片,在练习中也有不少让学生看图判断认识的题目。

这些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知识与趣味性均比较浓厚,一旦被激活,方寸之间就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生成立体化的教学活动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有一些地理知识,插进了一些地形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图上认
识祖国的地形地貌,以及地形与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研究中不仅感受地形对气候及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影响,更使课堂在学生的活动中“热闹”了起来。

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课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天安门、万里长城、黄河壶口、长江三峡、日月潭等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景。

美丽的风景,鲜艳的色彩,精巧的版面设计让孩子们即刻便获得视觉愉悦。

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孩子们兴味盎然地述说所见所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畅游祖国的秀丽河山,开启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

于是,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凝冻的情感融化开来,在互相交流和欣赏中,祖国的美丽已经融入学生的心灵。

“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 (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如果能激活教材图画这一特殊媒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使图画中的道德信息全息化、立体化、情景化,也就是能让学生听到声音、触摸到律动、呼吸到生命气息的具体场景,自然、良好的道德情感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
品德教材的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都十分精美,极易打动学生的心,应该说新课程、新教材是对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的语言,引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理解道德观念,懂得道德行为要求。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鸦片的背后》文中有大量的历史背景及文献资料,史料价值珍贵,文笔科学、严谨、规范、有感染力,教师在引导认真阅读的同时,要启发学生思考: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人口的国家为什么遭受到了这么多的屈辱和侵略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悟理;在阅读中激发民族自尊心;在阅读中愤怒,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阅读中反思,我读书为了什么,今天的我和将来的我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他看来,实践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则的掌握,而忽视了行为实践,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难以达到实效,学生就容易养成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从而背离教育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品德课堂教学还必须创设有效的教学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强化。

如低年级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刷牙、叠衣、钉扣、理包、手工制作等活动配合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劳动的技巧,又给了学生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机会,课堂教学活泼生动,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品德课的。

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编自演小品、才艺展示、辩论会、课堂汇报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辩论中深入明理。

实际上,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效果胜过我们教师讲解效果的百倍、千倍。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进行反复行为实践的机会,这样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定势。

他们在活动中有效体验、在沟通中不断感悟、思考、发现、创新,在相互交流中经历着、思考着,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成长过程中宝贵的人生财富,都珍藏在他们的心底,成为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

讨论教学的效果也更能让学生将心中的疑惑暴露出来,利于教师对症下药。

在品德教学中,讨论的内容较多,也较广,稍不引导就容易走题,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容易造成混淆的话题。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扣教材联系学生及生活实际,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讨论中应给予及时的引导,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便其得到完善和升华。

教学实践证明,当问题富有争论性或者问题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时,运用讨论是最适合的。

因而讨论的问题应是开放多元的,问题的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通过相互间的思维交流与碰撞,达成对问题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应用各种媒体优化课堂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的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使教学产
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矛盾之中。

学生通过刺激——疑惑——探究——思维等各种复杂心理过程和情境的渲染,展开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实践证明,在品社课教学中,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克服空洞、单调、枯燥的说教,增强了教育感染力,拓展了学生思维,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努力关注课堂评价
在品德教学中,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心理素质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上《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有学生回答水有哪些作用时答到:“我想让白云把水带到沙漠中,让沙漠到处是清泉、河流和绿洲,让沙漠里的人不再口渴。

”面对这一生成性问题,教师带头鼓掌,并评价说:“你不仅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使生成性资源熠熠闪光,又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孩子们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

往往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这种及时评价中接受道德判断能力的。

并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不再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而是有自己强烈的参与愿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关注课堂评价,善用、巧用、活用评价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创造
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动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七、正确指导课前社会调查
品德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

课堂教学上许多数据、材料都必须来自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才更有说服力。

因此,课前的社会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意识这两个方面受到锻炼,使认识实现由模糊到清晰,由片面到全面,由错误到正确,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飞跃。

但是,教师必须做好课前调查的指导工作:调查目的要明确,调查项目要清楚;调查形式要统一和分散相结合;调查安全工作一定要保证;每次调查在课堂上要有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一致意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课前,教师可认真地指导学生对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让学生广泛收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本地水资源短缺的社会现状,甚至上网查阅全世界水资源匮乏的事例等,这不仅为开放化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而且还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这样,待课堂教学时,学生定会滔滔不绝,完全将教材内容理解融入自己的意识,并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不仅仅是环保问题,更是人类的生存问题!
总之,要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材资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
使品德课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出版
[2]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策略》——小学教学资源网
[4]刘莉:《关于课堂讨论的思考》,《中学数学教育》2004年第5期
[5]胡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