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是敬畏儿童自然天性的典范。他们都充分肯定儿童期具有独特的价值,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过早的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全文如下: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天性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是人有不同的个性和性格的主要原因。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天性,尊重顺从幼儿发展的一切可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天性;幼儿课程;幼儿教师

一、提出问题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们不断追求幼儿教育扩大化的前提下,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小学化倾向和幼儿心理偏向成人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学者的关注,这就要求对幼儿教育重新定位,使幼儿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通俗日常叫法,在专业及学术角度来讲,将三岁之六岁儿童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外教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有关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性和自然倾向性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福禄培尔进一步论述了教育的发展和适应自然原则,并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的更

为全面和专业的见解。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论,以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性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为主的教学原则;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天性

天性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人类天性是自然史赋予人类物种的先天倾向性。天性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史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学说,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提出天赋善性论。孟子虽主张人性善,但他并不认为人的品质就必然是好的,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只是形成美德的生物前提,而非现成的美德。

(三)幼儿教育与天性

教育与天性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外铄论”与“内发论”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前者认为人类性格及人性的形成主要是经后天“塑造”而成。与之相反,后者则是强调教育是人类天性的自内而外的一种扩充与生成过程,教育的内在根据在于人的天性。

通过浏览文献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当代社会中对于幼儿教育应顺应、尊重天性的呼吁少之又少,随着社会、国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和人们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顺应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幼儿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程秀兰在其论文中提出,快乐幸福、理解尊重、保教关爱、身心健康、生命成长、习惯养成、心智启蒙和适应环境等八个方面基本凸显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兴趣班和小学化则偏离了幼儿教育本质,即现当代的幼儿教育依然以教育和升学为重,并没有完全的尊重幼儿的天性;

苗曼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天性引领的教育之路承载着幼儿教育

的光明前途。幼儿园应成为幼儿天性成长的自然之“园”,游戏之“园”,快乐之“园”;幼儿教育应重在“养性”之道;幼儿认知应坚持“具身认知”的根本原则,不“做”不“学”,不“体”不“认”,体验、体会、体认、体悟应成为幼儿认知的基本路径。王萍在论文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游戏课程未受到重视,有时还受到冲击,幼儿园教育带有小学化倾向。吴宇在论文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设计陷入自然的失落的困境,幼儿园课程设计成人化、目标化、小学化、非游戏化、非生活化,并提出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重建,课程设计要遵从幼儿童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和尺度,我们必须尊崇天性。儿童的天性被称为童心。刘向东教授在其《儿童精神哲学》中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精神、哲学、道德和认知,童心是人的根,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个人不断提升的生长点和根基,也是文明的生长点和根基。”

在教师方面来说,国务院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要求教师要具有“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幼儿教师要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不断进取,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再次,教师在幼儿园中要与幼儿建立和谐友好的师幼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不断鼓励幼儿去尝试和主动实践,老师要做幼儿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幼儿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独特性,能够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幼儿课程的编制要适应幼儿的需要,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多进行联系实际的主题活动,邀请幼儿一起创设课程;幼儿课程内容上要灵活生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组织生成的教育活动,课程内容生活化;顺应幼儿天性的课程一定要回归到幼儿的天性本质中,即游戏,提倡游戏无目的性,鼓励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自主游戏并给予观察和指导,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并仔细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鼓励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天性,形成幼儿的个性。

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

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儿童教育的问题,认为儿童教育越早开始、越有针对性,对孩子日后成才的影响越大。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儿童的天性和天赋? 一、儿童天性是什么? 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充分肯定人们的天性和天赋对于人生的影响。儿童天性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天生具有的一些特质、性格、习惯和一定的潜力。这些天性是孩子先天的基础条件,是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内在驱动力。 儿童的天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的体质和遗传特征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面部特征都是上天生的,而儿童的身体特征和遗传更是十分重要。这些继承下来的基因决定了儿童将来所拥有的智力、体力、甚至情商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2.天生的兴趣和爱好 每个人从小时候就会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喜欢蹦跶、爬山、看书或者画画等等。这些爱好都是由于儿童先天的天性决定的。

3.天生的个性和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性格,儿童也不例外。这些性格特征比如乐观、开朗、坚韧、温和、敏感等等,都是在先天条件下培养出来的。 二、儿童教育与儿童天性的关系 对于儿童教育而言,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天性,不能简单地把所有孩子塞进同一个教育体系中去。实际上,家长和教师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尽可能帮助孩子挖掘他们的潜能并根据他们的天性进行针对性培养,这样会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1. 培养好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是孩子生长发展中的一股强大动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开展各种有助于提高他们兴趣和专业水平的活动和体验。比如下棋、音乐、美术等等,这样对孩子兴趣的锻炼不仅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己的特长。 2.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应不同的儿童天性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儿童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常见的有表现自闭、沉默的孩子,这些孩子天性温和,需要家长和教师多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与他人互动。而一些性格活泼、兴奋的孩子则需要注意教育,不应该让他们过多的玩耍和放纵,而应该引导他们表

幼儿教育儿童天性分析【论文】

幼儿教育儿童天性分析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是敬畏儿童自然天性的典范。他们都充分肯定儿童期具有独特的价值。他们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卢梭曾高喊“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艾肯博士指出:“过早的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短期的包括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惧、疲劳、缺乏爱好、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长期的危险包括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习得性绝望等等。”2001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012年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幼儿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目的,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一、开办家长课堂,给孩子创设纯净的成长空间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急功近利,纷纷上演着“超前教育”、“拔苗助长”、“规训练习”的一幕又一幕。他们的“好心”却办了坏事。其根本原因是家长缺乏正确的指导,缺乏对儿童的正确认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一)通过案例呈现,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方式 家长对儿童的认识才真正决定儿童的命运,决定孩子的童年生活幸福与否。在家长课堂上,我借用《快乐的顽童》案例,让家长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菲菲、丹丹和美美在一起堆沙堡,沙堡堆得很高,他们想给沙堡开一个大门,让小乌龟住进去。三个小家伙从最上面开始掏,没掏几下“哗啦”,沙堡塌了,他们又重新堆了一个沙堡,又从上面掏,没掏几下,沙堡又塌了。反复了几次,他们开始觉得哪里不对,决定换一个地方掏洞,因为房子的门都是开在房子下面的。就这样,三个小家伙在沙堡的最下面掏,他们小心翼翼地扩大洞口,慢慢地,终于成功了。通过这样的“劳作”,孩子们大概了解了给沙堡挖洞的一些小窍门:洞口上边的沙子不能太薄;不能把洞挖得太大;也不要在沙堡的顶端挖洞,因为那里的沙子很少,不结实,容易塌等等。孩子就是这样通过亲手实践、亲身体验,主动了解、学习和认知世界的。动作才是幼儿思维的体操。因此,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才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游戏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家长课堂上,我同时呈现《快乐的顽童》和《忙碌的怨童》两个案例,引导家长对比分析,两种情境下,孩子的幸福指数是不一样的。从孩子呈现的身心状态来看,前者是愉悦的、自发的,后者是被迫的、厌倦的;从学习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游戏让孩子自主探索学习,后者是把孩子当作待填充的容器,一味填鸭式的“灌”;从孩子的获得来看,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是敬畏儿童自然天性的典范。他们都充分肯定儿童期具有独特的价值,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过早的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全文如下: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天性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是人有不同的个性和性格的主要原因。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天性,尊重顺从幼儿发展的一切可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天性;幼儿课程;幼儿教师 一、提出问题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们不断追求幼儿教育扩大化的前提下,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小学化倾向和幼儿心理偏向成人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学者的关注,这就要求对幼儿教育重新定位,使幼儿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通俗日常叫法,在专业及学术角度来讲,将三岁之六岁儿童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外教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有关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性和自然倾向性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福禄培尔进一步论述了教育的发展和适应自然原则,并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的更

顺应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顺应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儿童是天性活泼好动、探索求知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限制了他们的天性,导致他们变得消极被动,失去了创造力和自主性。因此,顺应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将讨论顺应儿童天性的必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幼儿自主探究。 一、为何顺应儿童天性? 1.发展个体潜能 儿童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天生就有探索和学习的欲望。顺应儿童天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能够让他们充分发展个体潜能,提高综合能力。当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他们能够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等重要能力。 2.培养兴趣和热情 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孩子们在学习中实际参与和决策时,他们会感到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幼儿也会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增加学习效果

顺应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研究表明,当幼儿从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时,他们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幼儿能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如何顺应儿童天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1.提供开放性的环境 为了顺应儿童天性,教师可以创造开放性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和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室中设置各种各样的学习区域和兴趣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2.鼓励问题探究和提问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的途径。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开展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基础,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释放幼儿的天性 让教育在自然中发生

释放幼儿的天性让教育在自然中发生 作者:张思麒 来源:《幸福家庭》2022年第16期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对大自然的正确认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幼儿获取知识和经验,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自然教育强调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学习和探索,释放童真本性,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自然教育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在生活中与自然事 物接触得越多,他们的知识就越丰富,他们的能力也就越充分。”这段话充分表明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多去观察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青山绿水。在自然界里,一切元素都是富有价值的,这些宝贵的财富,是任何事物和手段都无法取代的。自然教育对幼儿身心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大自然的滋养,他们需要在大自然中玩耍、探究、体验,自然地接受教育。教师要让自然教育走进幼儿的生活,带领幼儿接触与探索自然,让教育在自然中发生,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身处新世纪的我们,住在高楼大廈,高科技的城市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享受,同时也拉远了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而自然教育可以更好地让幼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懂得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珍视自然价值,这有助于释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优秀的品格。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笔者小时候,会在初春之时兴奋地带着种子去参加种植活动,而在秋收之时体验分享与收获的喜悦,那种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至今回忆起来都让人意犹未尽。近年来,自然教育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主要是因为在生活和学习中幼儿与自然相关因素的互动太少,而自然教育可以通过自然的环境让幼儿放松身心,帮助幼儿回归自然,让教育在自然中发生,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国内自然教育的现状

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关键读后感

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关键读后感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希望能够为孩子奠定良好的 学习基础和人生素养。而在学前教育中,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关注其兴 趣发展,成为了解锁孩子潜能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和兴趣。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让他们充满探索精神。而学前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尊重和理 解孩子的天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 好奇心和发展需求。 一方面,学前教育需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 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 活动,让他们在兴趣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例如,对于喜欢艺术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绘画、音乐或手工艺术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和审美能力。对于喜欢探索的孩子,可以提供自然科学实验、户外探 险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 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发展才能,培养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虽然兴趣发 展非常重要,但单纯追求兴趣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其他领域的忽视。因此,在满足孩子的兴趣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他们接触更广泛 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适当融入语言、数学、科 学等学科的内容,让孩子在兴趣的基础上拓展视野。通过综合性的学 习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综合素质,提高适应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除了独立的学习活动外,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例如,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此外,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 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这些品质,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 生活中受益终身。 总之,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为 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培养机会。通过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发 展需求,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多样化能力和综 合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为他们的 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正确的学前教育方式,每个孩子 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有独特优势和价值的个体。

儿童下的天性教育

追溯儿童教育的历史轨迹,社会性教育与天性教育始终是教育难以取舍的二元价值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自然开展的原那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那么,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作为借鉴的。〞 卢梭更是在?爱弥尔?中开篇便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以此来阐述他的“性善论〞,倡导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儿童的天性。 在众多的教育家看来,儿童教育顺应自然、尊重天性是自然性、宇宙性,也是自然意志、世界意志和宇宙意志的集中表达,故儿童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开展规律,制定有利于儿童自我生长、开展的教育条件,以满足儿童自然生长所需要的教育营养。 然而,儿童教育教学往往受到社会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社会化的文化风气对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像“不能输在起跑线〞“神童教育〞等便是社会化文化影响的结果。再者,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儿童课程设置等无不在告诉我们社会文化要求儿童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当跷跷板大幅度地偏向社会性教育一侧时,势必会影响到儿童自然教育的风向。 正如学者刘晓东所说:“天性与文化所构成的矛盾中,人们往往强调的是以文化‘化’天性〞。由此可见,在天性和社会文化之间,社会性往往占据教育的上风,天性那么成为教育的金科律令而束之高阁。儿童教育只能为了暂时的生存而适应家长需求、适应社会潮流。但是,反思了儿童教育在社会性和天性之间的关系后,人们发现一味地强调社会性对儿童的作用(使儿童尽快成为社会人)而无视了天性的重要性,势必会影响到儿童身心的正常生长;反之,一味地强调儿童的天性教育而无视社会性教育,也会使儿童成为社会群众的异化者。因此,我们在儿童社会性和天性之间往往强调的是以文化“化〞天性。换句话说,天性教育是要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根基之中,教育在重视儿童教育社会化的同时,更需要尊崇天性。 对于儿童来说,天性是上天所赋予的自然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定律。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但是,社会化背景下的教育却呈现出更多的社会化教育的痕迹,甚至还出现了违背自然生长的本能而一味适应社会化需求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儿童教育只有崇敬自然生长规律,去除枷锁、崇个性、尚自由,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开展。 一、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儿童的价值,并用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实施活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句名言:“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而我们的学前教育为了顺应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往往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并积极开展所谓的“兴趣班〞“神童班〞等,并不是从

幼儿教育论文通用10篇

幼儿教育论文通用10篇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创设中要能抓住幼儿的心 1.创造幼儿喜欢的校园以及教师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造幼儿喜欢的校园以及教室环境。如肋儿园的布置要采用人性化的环境墙壁上布置幼儿喜欢的名言而走道和廊间的书架上布置幼儿喜欢的琳琅满目的书籍让幼儿随时可以阅读而天花板上画满幼儿的梦想。教师在教室里还可以开辟书画墙从材料到创设可以吸引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能够乐在其中实实在在地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的天堂。 2.课堂上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幼儿教育要重视幼儿的内涵发展赴幼儿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勇于自我表现要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充分挖掘和梳理幼儿的心理特点沧业造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感情增加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开展各种活动胀扬幼儿个性 1.开展各种活动引发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因一80一此是否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儿的个性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加肋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户外体育游戏《神奇的积木》,在语言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和妈妈讲讲心里话》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激励幼儿和家长的亲子互动而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嘀哩嘀哩中班音乐体验律动活动》,让学生通过鼓掌、足朵脚

等形式和教师一起律动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美术作品展示服引 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进来。在各种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个 性特点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和学生 的互动交流中来。 2.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教师 在设计各种活动时要努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加到活动中来,能够在生 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家校共同活动中展现自己并能够在活动中得到他人 的肯定。如敷师在“自由墙”的创设中要留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 可以画好自由墙的背景,然后引导幼儿运用可擦拭材料或者采用剪纸等形 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各种工具制作出喜欢的图画、剪纸,或者采用废品再利用制作出可爱的小鸡、小花并在自由墙上展示肋 儿爱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增强。 三、教师要多给幼儿展示的空间和机会赴幼儿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幼儿多给幼儿展示的机会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要善于突出幼儿要多给幼儿展示的机会。教师要用心聆听幼儿的心 声要用心感悟幼教真正让幼儿先学后教赴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幼儿现有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 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抓好教学要在采用适合幼儿的 教学环节中让幼儿多加展示真正突出幼儿的学习。 2.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赴幼儿在学习中提高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 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参与赴幼儿在学习中提高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 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岸会欣赏他人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积极交流。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幼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幼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因此,培养孩子的方法不完全是来自于什么理论, 而是来自于我们成人本身, 特别是父母, 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 扔掉自己的观点, 如果只按照从书本和电视看到的, 或者从别人那听来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就像给干渴的孩子, 及时送上的不是水, 而是令孩子更加口渴的面包了。 有人喜欢将孩子的心灵比作“一张白纸” , 任家长和老师描绘,严格来说,这并不确切。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接受了父母的遗传信息, 他们的气质就有差异, 这对于他们的性格、爱好、能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于环境对孩子的作用就更是人人皆知了, 世上既无完全相同的父母, 又何来完全相同的孩子呢?因此, 我们看一个孩子的发展,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另一面。必须承认他的“不同之处” , 有自己的个性允许孩子们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并对某方面出众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还要引导他的强项弥补弱项, 每个有着不同特点的孩子,都有上进的心, 作为教师只要心细,发现孩子的另一面,培养得当,都能成材! 在和孩子们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 我们幼儿教师

会看到有的孩子经常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窗外发呆, 孩子是沉浸在空想中,因为有时遐想也是孩子在独立思考。 “老师,是要下雨了吗?”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索性暂停上课,马上请所有的孩子们面对窗坐好, 一起观察雨前的天空和云彩,孩子们兴奋极了,在空中发现了马、兔、羊、虎等形状的云。还看到云一点一点颜色变暗,教师及时的介绍关于雨的形成, 下雨前的一些现象,孩子们都在兴趣浓厚时牢牢记住了, 当雨终于下了时,教室里孩子们高声欢呼共同盼来的雨, 这节课孩子们学到更多。 在晨间活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写字,还是玩玩具, 孩子们都可以自由选择, 这样,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 没有任何压力, 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的展示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有那时, 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而往往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们不停的学这学那,跟在孩子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 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在各个学习班赶来赶去,孩子苦不堪言, 失去空闲的时候,失去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到了幼儿园,如果我们教师再每天安排孩子们不停的书写汉字、计算。别说孩子们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 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疲惫生活中, 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不只如此,总是处在

儿童下的天性教育

儿童下的天性教育

追溯儿童教育的历史轨迹,社会性教育与天性教育始终是教育难以取舍的二元价值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自然发展的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作为借鉴的。” 卢梭更是在《爱弥尔》中开篇便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以此来阐述他的“性善论”,倡导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儿童的天性。 在众多的教育家看来,儿童教育顺应自然、尊重天性是自然性、宇宙性,也是自然意志、世界意志和宇宙意志的集中体现,故儿童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利于儿童自我生长、发展的教育条件,以满足儿童自然生长所需要的教育营养。

然而,儿童教育教学往往受到社会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社会化的文化风气对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像“不能输在起跑线”“神童教育”等便是社会化文化影响的结果。再者,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儿童课程设置等无不在告诉我们社会文化要求儿童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当跷跷板大幅度地偏向社会性教育一侧时,势必会影响到儿童自然教育的风向。 正如学者刘晓东所说:“天性与文化所构成的矛盾中,人们往往强调的是以文化‘化’天性”。由此可见,在天性和社会文化之间,社会性往往占据教育的上风,天性则成为教育的金科律令而束之高阁。儿童教育只能为了暂时的生存而适应家长需求、适应社会潮流。但是,反思了儿童教育在社会性和天性之间的关系后,人们发现一味地强调社会性对儿童的作用(使儿童尽快成为社会人)而忽视了天性的重要性,势必会影响到儿童身心的正常生长;反之,一味地强调儿童的天性教育而忽视社会性教

幼儿教育培养论文6篇

幼儿教育培养论文6篇 第一篇: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差异 一、社会环境的差异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持续增强,但是,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社会竞争 日趋激烈。同样,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促使幼儿园之间展开了 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最终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其直接后果就是家长 和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拔苗助长,过早地开发孩子所谓 的“智力”,幼儿教育体现出急功近利的特点,强调知识教育,却忽 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为了迎合家长 们的需要,针对婴幼儿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 们趋之若鹜,孩子们的快乐童年被取而代之的是永无休止的培训、训 练和强化学习,于是厌学情绪来得更早了!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人口相对较少,资源丰富,社会竞争压力相对小,人力资源的竞争还 没有体现在幼儿教育阶段。德国非常重视早期家庭教育,认为家庭在 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此,德国父母享有带薪育儿假,而且育儿假时间长达两三年,为父母全身心照顾孩子提供了强有 力的法律保障。德国的早期教育投入相对于适龄学前儿童人口数量而 言是比较充足的,有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和监督机制,且各个幼儿园 的软硬件环境和教育理念都差别不大,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实现就近入学,家庭承担的学前教育经费只占当地家庭经济收入很小的一部分, 家庭负担相对较小。德国科技发达,生产方式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劳动力”是很稀缺的,对于各类职业不存有任 何偏见和歧视,认为每一种职业都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孩子们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父母不会因为孩子想选择某 种职业可能会“没前途”而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预,孩子们的想法和 意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重视和尊重。德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幼儿园 不得进行教育活动,即不得对幼儿阶段孩子开展知识教育。幼儿园更 加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是没有

学前儿童教育论文4篇

学前儿童教育论文4篇 学龄前教育是当今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人生初始教育的源头。小编与大家分享几篇学前儿童教育论文,欢迎参考! 幼儿武术及户外区角结合幼儿教育的作用摘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区角教育在我国的许多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集体教育模式,而在区角教育风靡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有益于幼儿成长的教育内容以区角教育方式进行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可以锻炼幼儿身体,让幼儿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可以让幼儿接触武德中的仁、义、礼、信、勇,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内在品质。还武术区角教育对幼儿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武术;户外区角;武术户外区角教育;幼儿教育 1概念的界定 1.1区角 区角指合理利用涉及幼儿园活动室或者公共环境中的若干空间,并提供各式各样的材料,使之成为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场地。它集幼儿游戏、探索、操作、合作为一体,包含了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展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个体化发展的内涵,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1.2户外区角 以室内区角教育的活动形式为基础,利用室外空间,材料的

优势构建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户外活动区域,给幼儿提供更为开阔的活动和游戏场地,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更加适合于幼儿自由、多动的天性。使幼儿在户外的游戏中获取、探索知识。 1.3武术与户外区角的结合 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将武术中的传统套路、武德和其他与武术有关的锻炼活动通过户外区角这一教育形式载体纳入至幼儿教育当中。提供充分的空间、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接触中国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武术技术,于无形中增强幼儿体质,并且在游戏中主观的探索、获取中国传统武术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2区角教育相比于传统集体教学的区别与优势: 2.1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则是被教育和灌输知识的对象,被动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一切。区角教育的核心是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知识,锻炼能力,寓教于游戏,强调幼儿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和材料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等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幼儿为主动学习者。(2)教学模式以老师的教育开展为主线,学生大多在同一时间从事同一事情。区角教育则以学生的自主互动或游戏为主线,与学生创新意识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大多在相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情。 2.2优势

儿童艺术天性教育论文

儿童艺术天性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儿童的天性特质及其教育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呼吁更多家长放弃“盲目”“强迫”的早期教育,采用科学的教育观,营造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天性 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国家的栋梁,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事关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强竞争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推广,教育界开始逐渐关注现代艺术教育,许多家长们也都意识到艺术学习与艺术熏陶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是有天性的,正如动物植物是有生长规律的,如果你破坏了它的生长环境或是改变了它的生长周期都会影响它的生长,急功近利反而会一无所获。 法国教育家卢梭就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教育应当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儿童的天性! 发展儿童艺术教育的时代意义 首先,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

审美情趣的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爱因斯坦就以他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们:“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其次,艺术教育是推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改革的实质是要把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高素质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 再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符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儿童的天性特点 其一,儿童有艺术的天性 “艺术,这是体现人的心灵美的时间和空间。正像体操能使人的躯体挺拔一样,艺术能舒展人的心灵。”[1]笔者想说,所有的孩子,其实都有艺术的天分。从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大展歌喉、哼唱出最动人的音符;从刚刚学会握住笔杆,他们就在纸上、墙上、桌子上……只要能够碰触的地方,展示自己的美术才华;从双腿跌跌撞撞可以行走,他们就把自编的舞步展示给了世人…… 其二,儿童有求知的天性 “儿童是一个发现者。在寻求他自己的适宜形式方面,他是一个尚未定型的和有灿烂前景的人。”一切人类生来都是渴于求知的(亚里

树立儿童教育观幼儿教师论文

树立儿童训练观幼儿老师论文 幼儿老师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特定的进展特点和规律。幼儿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训练观,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进展规律,敬重幼儿的天性和个体差异,倾听孩子、接纳孩子、敬畏孩子和读懂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和谐健康进展。那么,幼儿老师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去读懂孩子呢?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握幼儿身心进展特点。 一线幼儿老师普遍实践阅历丰富,而在训练理论方面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短板。要了解孩子的身心进展特点和规律读懂孩子,就必需加强训练理论学习,广泛吸取中外训练大家的思想才智,拓宽训练视野,使自己在实践中能够精确解读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找到理论支撑。老师不能主观臆断给孩子贴上“听话或顽皮”“好与坏”等标签,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进展,秉持高度的专业精神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赐予爱的关怀、包涵、支持与挂念。 二要葆有童眼、童心,用孩子视角去看待问题。作家陈祖芬曾说过:“人总是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能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不能变老。”幼儿老师就应始终葆有这样的童眼、童心,去发觉孩子身上所体现的人性最本源的美。“蹲下来”,尝试着以孩子的视角观看身边的一切事物,以孩子的心理对待各种问题和行为,去关注孩子的关注,古怪孩子的古怪,喜悦孩子的喜悦,幸福孩子的幸福。经过如此“换位思考”,信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觉,原先训练过程中存在

的很多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要记录训练生活,在反思中调整训练行为。幼儿老师要养成擅长用笔触记录一个个生动的训练故事并进行反思与提升的习惯,这是幼儿老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读懂孩子的有效途径。在记录反思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地了解孩子的身心进展动态,不断诊断、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同时也能糊涂找到影响孩子进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促使老师不断梳理训练思路,调整训练行为,制定适宜的训练策略,丰富训练方式和方法,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历程中感受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同时实现自己思想生疏与训练理念的蜕变与升华! :朱续杰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论教育与天性

论教育与天性 刘晓东 摘要: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不断改变和调适自身,以使自身适合人的天性之表达和成长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有优秀的成分,但是也有坏的内容,那就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天性、对儿童的天性不够尊重。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文化改良与复兴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教育;天性;儿童;文化 在天性与文化所构成的矛盾中(现实的人就是在这一矛盾运动中成长的),人们往往强调的是以文化“比”天性。然而,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和尺度,如果忽视了天性对人之生成和文化发展的规定与制约,那么人与文化便会产生异化。要想生成健全的人和健全的文化,我们必须尊崇天性。天性是人自身的自然,因而尊崇天性,就意味着看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意味着尊自然、去枷锁、崇个性、尚自由,就意味着尊重科学和民主。 一、天性是不可教的,教育对天性应保持敬畏 鱼游水底,鸟翔蓝天,不是教出来的,那是大自然的造化。同样在人那里,也有许多东西不是教出来的。 当我们看到初春的一朵小花,那在我们心中引发的欣喜、温暖、诗意和希望不是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当我们看到朝阳、落日,我们那些最基本的感受不是教育给我们的;当年少时情窦初开,一种朦胧神秘的感情如冰山般浮现于心海一角,这不是教育的功绩,传统教育恰恰是将其视为火患而急欲灭之;我们身体的发育和生长的既定路线和内容也不是体育课或其它课程的功劳…… 有些东西不是教的,那是天赋、天性。教育以此为依据才能发挥自己的功用。天性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宇宙性,它是自然意志、世界意志、宇宙意志。它的内容是本能、无意识和意识的先天形式以及部分意识,这部分的意识也是作为本能与无意识之镜的意识,是对本能与无意识的意识。就像肉身有自我复制的欲望和生长的能力一样,精神也有自我复制的欲望和生长的能力。精神的成长与创造,与肉身的生殖与成长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是人的本能,也是自然的意志。 对于那不可教的东西,教师应当保持敬畏。那天性的、不可教的东西恰恰是文化生长的根基,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秘密,是人类富于创造性的秘密。那可教的东西只是工具,那不可教的才是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