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开始,也进行了一系列绘本阅读的专项活动,如安排我们老师到各区幼儿园参加了绘本阅读的学习,回来以后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探讨,如:绘本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成语,老师是先让幼儿掌握这个成语再组织绘本阅读好呢?还是在阅读中学习掌握?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根据成语的用途,如“欢天喜地、五颜六色、蹦蹦跳跳”用途广的成语可以先让幼儿掌握,一些较偏僻的成语可以在阅读中稍微加强一下。整个幼儿园洋溢着一种学习、欣赏绘本的良好的氛围,连家长有时去买书、借书,也会向老师咨询:什么是绘本?应该买什么绘本?那究竟怎样选择绘本呢?绘本阅读中要注意什么呢?园内更是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绘本教学比赛老师们精心绘制教学教具。
阅读绘本中的情感体验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坐在教室的椅子上,也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在欣赏绘本时播放一些音乐,更能产生与绘本共鸣的效果。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第一次绘本教学中《猫头鹰喔喔呼》我就急于赶课程,没有做到给孩子充分思考回答的时间,所以导致重点不能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专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填鸭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
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鼓励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要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
使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