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

浅谈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

【摘要】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就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严谨性注意力观察力

一、数学的特点

数学的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一般以公理化体系来体现。什么是公理化体系呢?指得是选用少数几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和不加逻辑证明的命题为基础,推出一些定理,使之成为数学体系,在这方面,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个典范,他所著的《几何原本》就是在几个公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平面几何中的大多数问题。在这里,哪怕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原始概念都不能直观描述,而要用公理加以确认或证明。

二、中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中学数学中的数集的不断扩充,针对数集的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从这一点看来,中学数学在严谨性上还是要差很多,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高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

[关于改进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英语课教学方法有哪些

[关于改进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英语课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高等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模式与扩大招生相矛盾,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教学以考试为目地,教学方法单一等。为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进高等数学是教育部指定的工科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一方面,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矛盾也很突出,导致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后续专业课及考研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高数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 1.由于近年来连续的扩招,学生人数多且层次不均匀,基础课教师缺乏,高数课基本都是合堂课。教师不容易展开教学,也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听课情况及反应,教学效果不明显。 2.过分追求体系的完整性。表现为内容上要求面面俱到,大到定理的证明,小到性质的推导,教师都一一讲解,再加上课时少,内容多,为了赶进度,只能满堂灌,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3.注重理论推导,轻视几何直观。“高度抽象,逻辑严谨”是高数的一大特点,学生一开始学习,就碰到极限的严格定义,还有后继很多定理、定义,都比较抽象,单纯的讲解学生不容易掌握,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适当的配以几何图形,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4.教学以考试为目的。教师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学生也是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考试及格,万事大吉,这样的教育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一、分组讨论,提高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知识由于现实扩招问题,又加上大一新生的课,内容多,进度快,教师不可能面面具到,这就必须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推出一名负责人,当然数学程度要好。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在一块预习,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组与组之间可以商量,实在看不懂的地方课前以纸条或邮件的形式反馈给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条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征求意见稿)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我省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注意三维目标的渗透与融合。 第3条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4条教材研渎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式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14T14:50:22.85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1期供稿作者:盖玉顺 [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盖玉顺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 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分类教学改革

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分类教学改革方案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校大力推进大类培养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尤其在2012年开始实行大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进行通识教育自由选择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大类培养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就高等数学课程来看:(1)开设学院、专业众多,涉及教学数量大,如:10-11学年,我院为9个学院的26个专业2100多名学生开设该课程,共计40个教学班;11-12学年,为10个学院的27个专业共计2000多名学生开设该课程,共计36个教学班;12-13学年,大类培养后,为4个大类与部分非大类专业的2200多名学生,开设该课程,共计30个教学班。 (2)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同,导致教材、学时、学分进度混乱。 如果还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势必使高等数学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显,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改变目前教学现状,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因材施教,分类教学。 1、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个体差异,尊重个人选择,服务专业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目前,我校的学科覆盖面广,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考虑专业需要,又要照顾基础差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选取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的教学要求。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学科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分类,按专业发展方向划分教学类别。 3、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根据近三年来各学院的所有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统计,并结合大类招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现将该课程的周学时和教材的选择划分成5类,如下

数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数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 作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一、研究方法概要 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可归类为两个范式,即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和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也即我们常说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指注重测量、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精确量化的实证研究(孔德的实证主义,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1879),涂尔干的社会调查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崇尚“价值无涉”、客观性、确定性、概括性、普遍性等不受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的“演绎”过程。因此,定量研究(也称量的、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方法。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相关因素的分析,如南师大数学系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的关系、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性别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关系、认知风格与知识迁移的关系研究等等。 定性研究主张以直觉方法、内省方法和心理体验等手段展开研究,强调主观性、意义性、特例性、“主体间性”、研究者的“在场”参与性等,不推崇抽样、数据统计等量化指标,而是关注“解释性理解”、“自然探究”、归纳分析等(胡塞尔的现象学,狄尔泰、海得格尔-存在主义、加达默尔的阐释学)。定性研究的这种主观特色,正好体现了研究者的心路历程,从而折射出研究过程和结论的真实性、可信性。因此,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凭借自身的参与观察、探究、访谈等手段收集资料,对某个数学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整体探索,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进行意义建构和解

高等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doc

讲座题目高等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所属学科数学教育学 讲座时间2007年5月持续时间 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数学教育研究专长教育管理职称教授职务 学术特长及成果简介: 学术特长是数学教育学有关的课题和教育管理有关的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2006年9月完成了2004——2005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推进 学分制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结题证书。 2、论文《完善选课制是实行学分制的精髓》2005年12月发表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上。 3、论文《专升本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2006年10月发表在《中国育人杂志》上。 讲座内容介绍:(包括:选题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主要内容、观点和创新之处、主要 参考文献等。限2000字以内。)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与社经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正在进行从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伟大改革,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 代教育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自九十年代初以来,高等数学教育也和其它学科教育一样,从教学思 想、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 效。例如随着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高等数学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普遍和重要的作用,我国 许多重点的文史、外语和艺术等文科专业都开设了《大学数学》这一课程,又如为了加强教学建模和 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院校在高等数学中开设了《数学实验》或《数学建模》的课程,这是可喜的试验,但是高等数学的教育改革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矛盾和问题都较多,因此它的改革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如何把高等数学教育改革有序和有效地深入下去?当然这有许多方面的 工作要协同配合去做,我们认为其中根本的一项就是要改革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相当普遍存在的形式主 义弊端——只注重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为此必须认 真研究在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问题,提升一点来说,就是要 在所有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进行数学方法论的教育。 二、研究现状及主要内容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徐利治教授认为“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法则的一门学问”。[1]自80年代初,徐教授倡导数学方法论以来,这一学科在国内至今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出版了许多有关的著作,特别自90年代以来,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把它应用于指导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至于应用数学方法论指导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只看到少量个别的报导,看来这方面还 未引起高校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本讲座试图对高等数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它包含那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作一初步阐述。 三、观点和创新之处 1.首先,各方在思想上要真正重视,尽快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正式纳入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要在大纲中明确规定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基本教学内容和具体的要求。这是落实加强数学思想

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和学习数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

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3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所以,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来说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

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 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仅仅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能够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

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者:秦新强赵凤群赵康王敏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1期 摘要:数学在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学 习兴趣、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本文介绍了经过探索实践后建立起来的数学实践教学模式和三层次教学法,给出了数学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及保障措施。为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数学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大学数学作为本科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性课程。在以往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科书中常先给出数学定义,然后给出若干性质,从公式到公式,逐步推导。学生机械学习,不知定义、定理涉及的问题如何产生,不懂推导出的结论怎样应用,从而感觉大学数学枯燥抽象缺乏兴趣,以致学生应用数学能力较低。 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改变数学教学的观念,以科技人才应具备的数学素质来进行培养,逐步推进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层次教育。数学素质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前四种能力是传统教学所注重培养的,那么在新形势下还需要同时加强后两种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贯彻“以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理念,由实际问题引出数学概念,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的功用,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 一、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工科学生的数学要求和学习过程,我们建立起“三阶段实践教学+两层次人才培养”的数学实践教学模式。 数学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教学。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贯穿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理念,将结合实例引入概念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连续、离散、随机三种数学变量的产生与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步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比如在线性代数的矩阵讲解中,首先引入矩阵产生的应用实例,在线性方程组的讲解中,以具体问题来讲解各种解法的必要性等。 数学拓展知识学习阶段:包括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应用专题讲座等选修课程的开设。这一阶段通过介绍不同的数学分支,达到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目的,并通过实验、建模,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并掌握具体的数学应用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第一篇 一、高中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必修2的内容以几何为主,且立体几何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学生能否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其学习好几何内容的关键之一. 1.有利于创建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尽管在实际的学习中,数学知识与图形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但由于知识逻辑之间的跨越性,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在数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在数与图形之间建立关系,再继续运用其他的知识在图形与特定的数之间建立关系,由此实现知识的衔接与理顺逻辑关系.如在教学“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就需要把表示距离的数字图形化,如建立坐标系等,由此建立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习并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通过这种数字与图形之间练习训练的加强,让学生学会根据生活中场景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如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都需要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从数字到图形,也可以从图形到数字,即以图形为空间想象的基础展开学习与应用. 2.有利于创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无论是平面图形之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立体图形之间,都需要学生真正地展开想象,且是有针对性的空间想象,才能在较多的点、线、面与数字之间,发现较为关键的解题线索.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时,就需要在两个平面图形之间建立关系,根据教材中例4与例5,学生可以采用坐标法,用坐标和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把直线与圆都纳入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去发现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进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运算解决.通过这种空间想象,看似走了弯路,却把抽象的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较为直观的图形之间关系,为学生数学学习与解题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突破口. 二、高中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2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9B6 学时:90 学分:5 适用对象:理学类、工科类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第五版 黄立宏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陈兰祥主编,《高等数学典型题精解》,学苑出版社,2001 年陈文灯主编,《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理工类)》,世界图书版公司2006年李远东、刘庆珍编,《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年 钱吉林主编,《高等数学辞典》,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为学习后继课程(如大学物理等)奠定必要的基础,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的。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18 第九章重积分16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6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8 总复习 6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 2. 考虑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注意数形结合; 3. 考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注意在教学中多讲身边的数学, 使学生树立“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好习惯。 五、教学内容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基本内容: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及其方程,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2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曲面的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7)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曲面方程的

数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对其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 (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10-11-18T17:00:56.3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常青 [导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张常青(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初级中学710406)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应逐步转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变苦学为乐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学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因此,我们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的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性,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能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能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或者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