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合集下载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原卷版)_1

(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原卷版)_1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为1821~1834年中英棉纺织品进出口数据表。

由此可知,当时()A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观点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D.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3.晚清时期某一外交条款规定:“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思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据此推知,这一条款直接导致了()A.朝贡体系瓦解B.白银大量外流C.列强结成同盟D.洋务运动兴起4.《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

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5.19世纪中叶,在上海为美商服务的买办吴健彰出资捐得候补道,后因协助上级镇压民众的抗英斗争,逐步升职为署理上海道(官名);广州同孚洋行出身的买办潘仕成,也以八万两白银捐得候补道,后被两广总督委以重任——处理“夷务”。

这表明晚清()A.政治权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新兴社会力量引领政治改革D.买办人士情势凸显统治危机6.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

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a.撰写一篇关于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b.选择一位晚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分析其救亡图存的事迹,体会其民族精神。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情感态度。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3.组织课堂讲座、观看纪录片、参观纪念馆等活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晚清时期我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掌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晚清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如林则徐、左宗棠、康有为等,分析他们在救亡图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3.了解晚清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段关于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纪录片片段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晚清时期我国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强调其作为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起点,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总结

(4)阶级关系发生变动: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 派,发起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随着外商 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得到发展。 2.经济上,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 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列强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向 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3.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 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促进了思想解放。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
历史
内容索引
知识架构 专题突破
知识架构
专题突破
专题一 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政治上,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 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太平天 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2.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中国自然经 济逐渐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 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纪末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加深到完全形成 1.政治上 (1)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加剧。 (2)19世纪60年代以后,爆发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 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 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 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在政治上的代表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先 生于1894年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作文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作文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作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晚清时期就像是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艰难前行的破旧大船,内忧外患不断,危机四伏。

先来说说这内忧,那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当时的清朝,官场腐败成风,官员们一个个只想着自己的私利,贪污受贿那是家常便饭。

老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被这些贪官们搜刮得一干二净。

就说有个小县城吧,县令大人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收税的时候那叫一个狠,恨不得把老百姓家里最后一粒米都拿走。

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无处伸冤。

这还不算完,社会治安也是乱得一塌糊涂。

土匪强盗横行霸道,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财物,搞得人心惶惶。

有一次,一个小村庄就遭了殃,土匪们冲进来,见啥抢啥,把村民们养的鸡、鸭、牛都给牵走了,粮食也被搬得一粒不剩。

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被洗劫一空,欲哭无泪。

再瞧瞧这外患,列强们就像一群饿狼,盯着清朝这块大肥肉。

英国、法国、俄国等等,一个接一个地来侵略。

鸦片战争那阵子,英国人开着大船,架着大炮,就这么闯进了咱们的国门。

他们的枪炮厉害得很,咱们的士兵拿着大刀长矛,根本就不是对手。

结果呢,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把咱们国家的财富都给掏空了。

比如说香港,就这么被英国人给抢走了。

还有那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那些强盗们把里面的宝贝能拿的拿,拿不走的就砸,好好的一座园林,变得破败不堪。

在这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也有一群有识之士站了出来,想要救亡图存。

像林则徐,他可是个硬骨头。

看到英国人往咱们国家倾销鸦片,祸害百姓,他坚决主张禁烟。

他亲自到广东查禁鸦片,一点都不怕英国人的威胁。

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这话说得多么有气势!还有魏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他编写的《海国图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

洋务派也行动起来了,他们搞起了洋务运动。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重点: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2)思想领域的变化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晚清时期(1840-1912年)的阶段特征:两条线:内忧外患—救亡图存1、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活动有哪些?战争(屈辱史)阶层代表人物探索(探索史)层次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由“器物”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洪秀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奕䜣、曾国藩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到“制度”农民阶级八国联军侵华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再到“思想”总结:各种探索或斗争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先后失败。

启示:①探索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②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最终成功,首先必须要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

3、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3)内容及其危害:《南京条约》①割地: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最能体现鸦片战争的目的)。

④开五口通商:中国的东南大门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

《南京条约》的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司法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4)影响:①政治: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说课+--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说课+--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外交:闭关锁国—被迫开放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思想: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
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时间范围:1840~1901年
侵略线 抗争线 探索线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4~5课时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顺乎世纪之潮流(睁眼看世界、维新)
一、说教材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 的奠定与面临
的挑战
理解单元承启关系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 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
建立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明清之际中国社会逐渐脱离了世界潮流。 本单元则是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因为落后招致挨打的局 面。所以对第四单元来说是承接的作用。除了列强的侵华,本单元还重点介绍了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等为了救亡图存,不断抗争,但一次次失 败了。到20世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 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果实被窃取,救亡运动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所以 本单元又为第六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清政府的政策调整
面对不断加剧的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 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但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革命力量
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
针对训练:
5.1899年,中国赴日留学者仅64个人。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
重点四 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抵抗派
背景
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林则徐 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 知识,汇译成《四洲志》
2、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 的“百科全书”
失 败原 因
主观原因: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②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③清军仓促应战,防务松弛,武器装备落后。
客观原因: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重点二 侵略史: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 条款
让步 承认朝鲜独立。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降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

(单元课件)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_1

(单元课件)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_1

西学为用
破产
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资产阶 级维新

康有为、梁 启超、谭嗣 同等
甲午中日战争 后,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兴民权,实 1898年6月,开始变
行君主立宪, 法,但遭到顽固势力
改革教育制 阻挠,失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 运动,是近代中国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四、知识深化
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梁启超
9、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在政治上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在经济上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①争做中国债主(争相向清政府借款);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③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列强在 华强租 租借地 和划分 “势力 范围”
10、义和团运动 一场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革命力量
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
四、易错易混知识过关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急需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发展资本主义, 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腐朽落后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列强经济侵略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危机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 民族资产阶级
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 清政府政策调整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晚清时期的历史学习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基本史实,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师总结:教师强调晚清时期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各阶层为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努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倡导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古代至近代初期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然而,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此时期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涉及重大战争、政治改革、思想启蒙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晚清时期的一组历史图片,如圆明园的废墟、甲午战争的场景等,引发学生对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思考。
2.教师引导:教师对图片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吗?这些事件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

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

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

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1)英国:①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

②英国掌握着____________的霸权。

③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__。

(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①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②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__地区。

③美国商人活跃于________,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2.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1)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________作战能力低下。

(4)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________此起彼伏。

启思助学1.【图示解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名师指津】教材P97“思考点”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试答:知识点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________。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总结【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1840-1901年阶段特征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在屈辱中向近代化迈进政治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思想“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894-1901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政治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经济列强大量资本输出,抢占路矿权利,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思想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战争原因结果影响鸦片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市场,掠夺生产原料《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19C60S 边疆危机清廷内部动荡;列强扩大侵略;清政府软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台湾建省边防危机引发“海防”和“塞防”之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蓄意挑起对华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直接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与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变化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变化虽然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1.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教学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教学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 教法
史料教学
难点突破
材料一: 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 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 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 出资本无疑是实的倡导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 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 慢渗开。
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确立每课核心主题
教法
节次 15
课题 两次鸦片战争
时段
核心主题
1840~1860年 变局—反应
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 1851~1895年 传统—近代 强侵略的加剧
17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95~1901年 危机与救亡

如何导入新课
教法
1895年4月,中日签定 《马关条约》视频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 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 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说 教材
陈旭麓在其主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陈代谢》一书中第四章指出:对于中国来 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 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通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 一步。对亚洲来说,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 局……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 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 变。
等所作出的探索。
义和团运动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 《辛丑条约》的影响。
说 教材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历史阶段,一方面,中国的主权不断遭到蚕食和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另一方面,为救亡图存,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的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民族危机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

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建立的“地上天国”、清政府推行的洋务新政、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都未能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2.经济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文化上: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和外面的世界,如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等,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时代潮流。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题组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国家出路的探索(上)限时:24分钟满分:42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54页一、选择题1. [2022全国卷甲,4分]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 年又减少5.4%,1848 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D )A. 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解析]A项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缓慢解体,进口货值的下降并未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B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推出“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项传统手工业在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下走向没落×D项由“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可知,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列强在中国的商品销售呈现出下降趋势。

但是,西方列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于是向清政府提出“修约”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在被清政府拒绝后,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 [2022湖北,3分]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帮助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

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D )A.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 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 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解析]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公使进驻北京,基于同清政府交往的需要,加强中文学习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英国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依托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培训公使馆译员、帮助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这体现了当时英国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故选D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单选题1、一位俄国随军记者在战地日记中描述当时北京的悲惨情景: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已被躏糟得不像样子了,简直像一切都死绝了一样。

使馆街两旁残存着一垛垛废墟,一堆堆石头,灰烬、垃圾和脏物遍地皆。

中国人的尸体,一个挨一个地杂陈在马路上。

到处乱丢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材料中的情景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中法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并结合俄国随军记者这一信息可知,这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参加并占领了北京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B项正确;A、C、D涉及的三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并未直接参战,而且也没有攻占北京城,排除。

故选B项。

2、下图反映了1873—1884 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

对这一情况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早期工业化中A.股份经营缺失B.资本供给不足C.企业利润空间狭小D.民间投资收益微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中“1873—1884 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利息分配在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中占据主导,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利润主要用于支付利息,进而反映了中国早期工业化中资本供给不足,B项正确;材料中有股息的分配,不能说“股份经营缺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无法体现企业利润空间狭小,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间投资收益微薄”,排除D项。

故选B项。

3、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其共同之处是A.使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B.都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各条约均涉及有割地内容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度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甲午战争没有英国参与,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不涉及割地,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因而在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是对清政府威胁利诱获取好处而不是直接出兵。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
1851-1864
• 1851.1.11.金田起义 • 1853.定都天京;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 1856.天京变乱 • 1859.《资政新篇》 • 1864.湘军攻占天京
1900-1901
• 1900.6.八国 联军进攻开 始;东南互 保
• 1900.7.攻陷 天津
• 1900.8.攻陷 北京
• 1901.9.7.《辛 丑条约》
二、问题探究
•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1860-1895年间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有利于 它产生的社会环境;1895年之后有一个初步发展,却始终没有真正壮 大,其原因有哪些?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政局有何影响?
• 1】有利环境。政治?文化?经济角度——古代、当时、国际。 • 2】不利原因。政治?经济?文化?外交? • 3】政局影响。阶级结构产生了什么变化?哪些阶级何时登上政
治舞台?组织了何种政治运动?
• 2.阅读材料,提炼观点,展开论述。
• 孙宝瑄1898年12月16日在日记中说:昨读《天演论。导言四》, 严又陵语有云:岛国僻地,物竞较狭,暂为最宜外种闯入,新竞更 起。住往岁月之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如俄罗斯蟋蟀,旧种 长大,自安息小蟋蟀入 境,克灭归种,今转难得。苏格兰旧有 画眉善鸣,忽有班画眉,不悉何来,不善鸣而蕃生,克善鸣者, 日以盖稀。澳洲土蜂无针,自窝蜂有针者入境,无针者不数年灭。 余为之掩卷动色日: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色、红种其 危哉!
• 1860年签订《北 京条约》后,列 强支持清政府镇 压太平天国,太 平军与洋枪队作 战,两次进攻列 强侵华势力基地 上海,说明太平 天国运动也有反 殖民化性质。
本图信息及其结论:
1.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 事工业和汉阳铁厂等民用 工业,民族工业产生,经 济工业化开始;
2.行业包括军械、造船、 纺织、煤炭、采矿等,重 工业比较突出;
• 1860.英法联军攻 占北京,《北京 条约》
• 1864.《中俄勘分 西北界约记》
• 此图信息包括: • 1.战争进程。1856-1860 • 英法联军从广州-定海-天 • 津-北京,烧杀抢劫。 • 2.签订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 1858《中俄瑷珲条约》 • 中国与俄美英法签订四个 • 《天津条约》; • 1860与俄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 3.割地开埠。割九龙,开 • 琼州、汕头、台湾、淡水、 • 镇江、南京、九江、汉口、 • 烟台、天津、营口11处。
• 第四段:总结——严复宣传了西方科学思想,冲击了传统,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 3.观察照片,提取信息,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 4.给下列目录添加标题,利用目录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 应危急时势而生,左右满清之朝局 • 受尽天下百官气 • 海军强国梦 • 国人皆曰可杀,万口一词 • 委曲求全办外交 • 后党乎?康党乎?
• 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1.戊戌维新运动 • 2.义和团运动 • 3.八国联军侵华 • 4.民族危机的加深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前期
• 英: • 工业革命 • 君主立宪 • 殖民霸主 • 中: • 自然经济 • 封建专制 • 闭关锁国
1840-1842
• 1839.6.虎门销烟; 林则徐设译馆
• 1840.6。英军入侵 • 1842.8.29.《南京条
约》;魏源《海国 图志》 • 1843.《虎门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844.《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 1848.徐继畬《瀛寰 志略》
1856-1860
• 1854.英提出修约 • 1856.英法联军入
侵广州
• 1858.《中俄瑷珲 条约》
• 1858.英法联军入 侵天津,《天津 条约》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观点明确。如严复《天演论》推动了思想解放。 • 2】论述充分(至少从三个角度论述),史论结合(有准确史实、
有恰当评论,最后有总结提升),逻辑严密(时空观念正确,层 次清晰)。
• 第一段:论述《天演论》思想。
• 第二段:论述进化思想推动维新运动。
• 第三段:论述严复思想对学术、社会生活的影响。
洋务运动
1861-1895
• 60年代,自强,军事 工业
• 70年代,求富,民用 工业
• 洋务教育 • 新式海军 • 外交
边疆危机
60-90年代
• 西北:英俄侵略新疆; 1875-1878左宗棠西征; 1884新疆建省。
• 东南:法国侵略越南; 1884-1885中法战争, 《越南条款》;1885 台湾建省。
3.建立北洋、南洋、福建、 广东四支海军,海军近代 化开端。
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维新运动
1895-1898
• 1895.公车上 书
• 1898.百日维 新
• 戊戌政变
义和团运动
1897-1901
• 1897.山东 • 1898.扶清灭洋 • 1900.直隶、京
津 • 1901.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
• 东北:日本侵略朝鲜、 台湾;1894-1895甲午 战争,《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三国干 涉还辽。
• 瓜分狂潮。
• 1.太平天国企图用西方 • 基督教改造中国,抛弃 • 儒家思想,不合国情, • 最终失败。 • 2.《天朝田亩制度》主 • 要精神是平均主义分配 • 土地和产品,反映了小 • 生产者的理想。 • 3.《资政新篇》是受英 • 国经济政治影响的产物, • 但没有执行的阶级基础。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武汉开发区一中 张书林
目录
• 一、知识浏览 • 二、问题探究
一、知识浏览
•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 2.两次鸦片战争 • 3.开眼看世界
•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 1.太平天国运动 • 2.洋务运动 • 3.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 4.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