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_卢卡奇的_历史与阶级意识_解读
论卢卡奇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
论卢卡奇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作者:宋憶冰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6期摘要: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理论忽略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囿于经济决定论、宿命论等囹圄的做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和否定。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了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这一辩证法是在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
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理解与阐述基本上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总体性历史性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18-02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深刻反思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第二国际“正统”理论家没有领悟马克思思想的真谛,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无产阶级的头脑,从而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出现了危机。
以伯恩施坦为首的第二国际“正统”理论家们忽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遵循经济决定论等具有物化意识特征的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因此,卢卡奇认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要想成功,前提条件就是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树立真正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冲破资本主义物化意识的桎梏。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方法——即辩证法,因此,应该重新去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树立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运用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指导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一、总体性、历史性:卢卡奇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卢卡奇指出,第二国际“正统”理论家们奉行经济决定论等庸俗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做法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特征是使马克思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
卢卡奇认为,所谓“总体性”就是指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则统御着部分。
这种“总体性”并不是无根之萍,无中生有的。
卢卡奇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本文概述《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kács)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3年。
该书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篇之作。
卢卡奇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历史的主体、阶级意识以及历史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核心问题。
他试图通过批判第二国际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主义倾向,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总体性观点。
在本书中,卢卡奇强调了历史是一个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总体过程,阶级意识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
他批判了将经济因素作为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观点,认为这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阶级意识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卢卡奇还提出了“物化”的概念,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导致了人的异化和阶级意识的丧失。
本书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通过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阶级观以及革命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和历史提供重要的理论武器。
二、卢卡奇的历史观卢卡奇的历史观体现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鲜明且独特的特点。
他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一种总体性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进程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总体过程。
他认为,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体过程的一部分,不能将其孤立地看待。
卢卡奇进一步指出,历史的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关联上,更体现在人的主体性和阶级性上。
他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而人的主体性又是通过阶级性表现出来的。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会根据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推动历史的发展。
卢卡奇还强调了历史的阶级意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阶级意识是阶级存在的反映,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当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地推动历史的进步。
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探析——重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 “ 正统” ——方法更准确地说就是总体性辩证法 体 由各个层次 的局部构 成 ,局部在 总体形成 的过 程起着 沟通 了, 而它 的本质及 其核心便 是总体性 范畴 。 个别的中介作用。“ 无产阶级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中介 , 把其 总体性辩 证法 的产 生背景 存在的直接性提高到意识的水平上” , 只有让工人阶级意识到
缺 陷及其 当代价值 来探析 总体性辩证 法在 马克思主义研 究上的历史地位 。 以期 为当代理解马克 思主义提供新的视性 : 中介
【 中图分类号】 B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i 0 — 2 1 6 — 2
匈 牙利 哲学 家 、 文学 批评 家格 奥尔 格 ・ 卢卡 奇 , 同时也 兼 立事实 作为历史发 展的环节 并把它们 归结为一 个 总体 的情 况
具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身份。 他最早以其扛鼎之作《 历 下 。 对事实 的认 识才能 成为对现实 的认识 。 这种认 识从上述 简 史与 阶级意识 》 为世人所知 , 他在 该书 的第 一篇文 章开 头就发 单 的、 纯粹 的 ( 在 资本主 义世 界 中) 、 直 接 的、 自发 的规定 出发 , 问: 什么是 正统 的马克主义 。关于这个 问题 , 作者 在随后 的整 从它们 前进到对具 体 的总体 的认识 ,也就是 前进 到在观念 中
一
、
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 卢卡奇同大多数马克思主义 他们 的每一次举 动最后都 会构成决定 社会 的总体 行为 ,他 们 者一样 。 力 图恢复 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性 。 卢 卡奇认为 , 一定 的理 才会将个别的革命运动重复下去 , 使量变推动质变实现革命 。 中介 ” 是构成 社会 总体 的基 本要 素 , 是联 系现象 和本 质 的环 论必须 以一定的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 , 理论研究 方法的性质直 “ 要超越 经验 的直 接现实性 以实现对 总体 的理 『 生 认识 , 就必 接决定 了理 论本身的价值意蕴 。 卢卡奇以他一贯 的勇气大胆越 节 。 过“ 马克思主义” 的跳板. 直奔回最早的马克思本身。相同的事 须 借助 中介 的范畴 。 实, 不同的解读 , 追溯缘由研究方法的迥异使然 。 经验论者试图 ( 三)“ 只有 当真实不仅被理解为客体, 也被理解为主体 …… 才可 以认 为主体 和客体 、 思想 和存在 、 自由和 必然 的 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 对事实进行不偏不倚的研究 ; 机会主义 时. 卢卡奇总体 性辩证法 的思想 集 中表 现在 主 、 者却力求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对抗革命的辩证法。 两者所凭 对立得 以淌除 。” 客体的关系方面 :主体 的能动性产生辩证的总体 ,总体也是 借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本身 , 就须将研究的事实从所处的环境 客体辩证统一 的产物 ; 主、 客体任何 一方 的缺位 , 都 会导致 剥 离抽象 出来 , 再 以冷眼孤立 、 静止地 观察 。 这种研究方法 恰 恰 主、 总体性意 义全无 ;反 过来 ,总体 性也决 定 了认识 的主体及客 有悖 于马克思辩证法联 系、 运动 的观察视角 。 体。在黑格尔那里 , 主、 客体统一的实现就是主体完全的 自我 这种统一最 终被归结 为绝对精 神 , 卢 卡奇 则放 言 他不止一次地引述马克思 《 哲学的贫困》 “ 每一个社会中的生 意识 的实现 , 产 关系都 形成一个 统一 的整体 ……它们构 成一个 总体 的各 个 主客体统一的实现就是无产阶级, 他既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 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无产阶级作为社会总体中的重要组 环节 , 一个统 一体 内部 的差别 ” 。 与 自然科学研 究方 法相对 , 总 在进 行 自 我认识 的同时也是对社 会做 客观理解 , 总体 体性是将各个历史现象归入整体的方法 , 撕破了自然科学研 成部分 ,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解读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解读作者:邹雪开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11期摘要: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从理论研究的层次推动了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从青年卢卡奇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出发,以梳理书中物化概念、辩证法、阶级意识之间的概念联系为基本思路,对该书进行了辩证分析和总体评价。
对卢卡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脉络。
关键词: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青年卢卡奇思想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与恩格斯相继离世之后,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责任落在了第二国际理论家身上,无产阶级革命面临更大挑战。
在历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均告失败,这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来自发达资本国家各种理论的攻击和在实践中指导革命的抉择,复杂的形式导致了第二国际理论家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上出现了分歧,其中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观点,代表人物分别为:伯恩施坦、卢森堡和考茨基,根据他们的主张又可以将他们分为右派、左派和中派马克思主义。
(一)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认为,不应该谨守马克思主义教条,主张根据当下的社会情况去改造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社会改良的方式比长期暴力革命更适用于当下的情形。
伯恩施坦先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且还要重新分析“哪些方面马克思仍然是正确的和哪些方面他是不正确的”①。
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根据的旧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的革命判断已不适用于伯恩施坦所处的发达的资本工业社会,甚至在很多方面的判断都已过时。
原因在于,当时已经出现了发达的社会组织形式,并不断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促使分工愈加细化,无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这必定会分化一部分革命力量,在伯恩施坦眼中,这些变化就像一种新式机关,笼络并且保持着社会的力量。
论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革命辩证法思想
论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革命辩证法思想
在卢卡奇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就讨论了革命思想的辩证法的概念。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止涉及到物质性的变化,而且同时也包含有精神和意识形态上的变化过程。
因此,推动历史发展的不仅仅是物质性力量,还有政治和经济思想,也就是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卢卡奇在书中重要讨论了革命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由矛盾冲突引发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物质性的变化,而且更多的是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变化,他指出,这些思想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不断前进,使人类在社会和政治上不断进步,从而形成新的观念和思想。
因此,他认为,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是因为曾经存在过的旧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只有通过革命,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此外,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也承认了反革命能够把物质性的变化重新绘制成一种新的历史状态。
他指出,反革命也能够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开辟新的历史状态,新的历史时期将会顺应新的社会状况,使社会发展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迈进。
根据他的理论,可以说反革命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变化形式,它也能够把问题转变成一种新的状态。
总之,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表明,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着物质性、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而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革命也能够把历史发展重新向一个新的方向移动。
从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可以看出,革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可
以带来真正的社会变革,但是,也需要注意反革命和改革的作用,尊重社会的多元性,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读后感
《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的代表作之一,本书通过对历史和阶级意识的探讨,提出了“总体性”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读完这本书,我对卢卡奇的理论和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卢卡奇认为,历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任何个体或群体都无法脱离历史而存在。
他强调,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只有通过理解历史,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才能理解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以及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本书中,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人的异化,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变成了商品,人的价值和意义被剥夺。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统治下,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
这一观点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卢卡奇在书中还提出了“总体性”的概念。
他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只有通过总体性,我们才能理解社会和历史。
总体性的观点要求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孤立起来,而要把它们放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大背景下来看待。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二篇范文《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和发展,他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历史、阶级意识和总体性这三个核心概念。
通过全新的视角,我对卢卡奇的理论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书中,卢卡奇对历史进行了重新解读。
他认为,历史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历史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卢卡奇对阶级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阶级意识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对自身阶级地位的认识。
他指出,阶级意识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浅析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法
浅析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法作者:姚嘉张泽峰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8期摘要: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为主题,在20世纪的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部著作力图论证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根据,并由此出发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关键词:辩证法总体性物化无产阶级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223-021923年可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较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匈牙利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卢卡奇写下了对左翼分子影响巨大的史诗级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
在社会研究领域和对时代特征的敏锐捕捉的前提下,卢卡奇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认清这个时代。
于是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从理论上总结人们发动革命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革命前进发展的新战略。
一、总体性的辩证法总体性的观点,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卢卡奇试图通过总体性的思想打破已有的理论所造成的困境,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提升到改变现实的应有的水平,以此唤醒无产阶级应有的认识,实现总体的统一,并完成使命。
总体的观点,从形式上来讲就是总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和,或者是总体对于各个部分拥有绝对的优越性;但是从实质上来讲真正的学科必须深入到它应有的高度,也就是深入到总体性的现实当中,并把自己的认识提升到总体性的高度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根据卢卡奇的论述,总体性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条:一是整体对于局部在方法上的不同。
局部需要整体的说明,但整体也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
据此,卢卡奇反对自然科学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他认为孤立化的研究方法对于个别研究很有帮助,但是将其放入社会研究中,社会本质也将模糊。
总体性观点的第二则是:对直接性的事实必须进行辩证的和历史的考察。
卢卡奇强调,总体绝不是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将矛盾包含的具体总体,它需要很多“中介”的参与,将主客体联系起来。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Lukács György,1885-1971)是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被广泛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早期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和《现代唯物主义的重建》(1923年)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里程碑,其中他对“历史”和“总体性”的分析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其早期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
卢卡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看作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指出了作为历史发展的对象的“社会的全体人类”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历史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的,而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他强调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历史的实际形态。
卢卡奇进一步指出,历史不仅仅是各个个别事件的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他强调了历史的总体性,即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都是与其他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总体的分析,才能揭示其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
卢卡奇对“总体性”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卢卡奇认为,整体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对于揭示历史的实际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历史总体中进行分析。
卢卡奇还强调了历史的矛盾性,并将其与辩证法联系起来。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只有通过对矛盾的揭示和分析,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他提出了历史的辩证法,即历史是由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所推动的。
卢卡奇的早期思想中,还强调了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科学认识,才能指导人类的实践,实现历史的发展。
他强调历史的实践性,即历史不仅仅是被认识的客观存在,更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提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以“物化”为核心范畴的物化理论。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创建,也是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支柱,并开启了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特殊路径。
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现代性批判在原则高度上触及了现代性批判的实质,但基于其存在论根基依然是黑格尔主义的,这种批判必然落入浪漫主义窠臼。
关键词:现代性物化异化批判浪漫主义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唐晓燕*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现代性原则高度批判的开端”(2014CZD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唐晓燕,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310007)。
①[美]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1页。
②③[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智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1、151页。
卢卡奇(Ceorg Lukacs ,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评论家。
他青年时期所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奠定了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奠基者的地位。
正如马丁·杰伊所指出的,如果没有这本“开山之作”,则此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众多文本不可能被统合起来。
①在这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中,卢卡奇从主客体同一的总体性辩证法出发,提出了“物化”(reification )的核心范畴,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实的批判。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创建,也是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支柱。
一、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正如1967年卢卡奇在为《历史与阶级意识》所作的“新版序言”中所揭示的,“在估价这本书在当时的影响以及今天可能具有的意义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个比任何细节都更为重要的问题。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20世纪伟大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和文化理论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力十分深远。
本文将从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两个概念入手,浅析其思想思想体系。
我们来看卢卡奇的“历史”观。
在卢卡奇看来,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共同推动的。
他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推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过程。
在《历史、哲学与文学》一书中,卢卡奇提出了历史的“瞬间/断裂”概念,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线性进程,而是由多个瞬间和断裂组成的。
在这些瞬间和断裂中,历史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同的力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
卢卡奇的“历史”观强调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他在《监狱笔记》中指出:“历史是一种完整的和统一的现实性,它是由最简单的实践关系积累和凝结起来的。
”他提出了对历史的“诗化”处理,并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来探讨历史现实,同时表达对历史的独特理解。
这种历史的“诗化”处理,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监狱笔记》中,他指出:“我不相信‘哲学的总体性’是专有名词,不仅不是必要的,而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总体性应当是一种绝对的和具体的存在,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融合。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和理解,是一种深入到社会现实内部的能力。
总体性观念在卢卡奇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标志。
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整体性把握,二是对社会状况的全面考量。
_历史与阶级意识_与现代性批判_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代性考察
白学刊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与现代性批判[收稿日期]2006-08-08[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批判超越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 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5BZX043。
[作者简介]胡绪明(1973-),男,安徽六安人,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讲师,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卢卡奇的 历史与阶级意识 以恢复被第二国际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之真正哲学意义为己任,深刻论述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本质的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哲学问题,提出了对历史及其主体以及物化问题的独到见解,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因此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圣经 。
物化理论是贯穿 历史与阶级意识 的一个中心概念,卢卡奇依循马克思(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依循于韦伯和齐美尔)所制定的基本方向,认为物化是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
由于这一事实,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
[1](P147)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哲学上达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则高度,本质上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维度,从而凸现了他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由此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因此,本文的任务在于,通过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批判路径,力图呈现他对物化理论的批判所彰显的现代性原则,揭示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中彰显的现代性批判的价值向度和当代意义。
一、物化理论的现代性批判路径: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历史与阶级意识 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框架之内展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及其普遍化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个批判的过程中凸现出物化理论的现代性批判路径: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
卢卡奇物化理论明显的具有马克思分析的渊源 来自于 资本论 之 商品拜物教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当时尚未公开发表,直到1932年才公开问世),物化概念是马克思在对商品结构的本质基础考察时提出的。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白宏亮1,2,张传辉1,3(1.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2.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3.塔里木大学思政系,新疆阿拉尔 843300)[摘要]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来源之一。
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对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经典研究课题。
在对这个课题的讨论中,卢卡奇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因素,用黑格尔式辩证法对马克思早期思想进行了解读;在《青年黑格尔》中,卢卡奇凭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供的马克思思想的广阔视野,从马克思思想原则出发诠释了黑格尔早期经济学思想。
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卢卡奇的主要问题意识,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解读卢卡奇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青年黑格尔》的考察,可以看出,卢卡奇在自己所著的这两部著作中,结合马克思之后的社会历史现实,在讨论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时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法认识,扩展了辩证法历史维度以及社会维度。
[关键词]《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5-0012-06从卢卡奇早期著作中会发现,黑格尔哲学理论对他思想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精神现象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它在卢卡奇理论形成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卢卡奇曾经说过,《精神现象学》对他1916年发表的《小说理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集中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施米特认为,卢卡奇这部著作的创作基础是《精神现象学》。
“在莫斯科对1844年手稿的研读”[1]80后撰写的《青年黑格尔与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以下简称《青年黑格尔》)这部著作中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一方面分析了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里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又分析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经济基础”[2]24,28,从而开始形成了具有经济学内涵与哲学内涵的社会批判理论。
浅析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浅析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作者:刘友芳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青年时期的作品,也是其争议最多、影响最大的作品。
卢卡奇在书中阐述了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和物化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等基本思想,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物化意识;阶级意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创者,卢卡奇对马出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深度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哲学家,曾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参与并总结了匈牙利等国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而完成了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其中褒贬不一,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中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思想,即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和物化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一、主体——客体辩证法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东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成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①在他看来,只要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的辩证法,并不包括自然辩证法,而只是所谓的“主体——客体辩证法”。
他认为辩证法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其核心内容是历史过程中主客体的互动。
对于马克思主义,只存在一门科学,即“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
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归结为“总体性”范畴。
总体性是全面地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卢卡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有着深入的探索和
思考。
在他早期的著作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是“历史”与“总体性”。
首先,卢卡奇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其著作《经济学
与哲学论文集》中,他提出了“万物共同存在,唯历史之不同”这一哲学命题。
这表明了
卢卡奇认为历史是一种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他
认为历史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的,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
的社会形态,这些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他的这
种历史发展观不仅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理论,而且对中国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卢卡奇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这是他关于社会历史的重要思想之一。
他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卢卡奇看来,任何社
会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发展阶段性,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需要充分考虑历
史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指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
有很现实的意义。
总之,卢卡奇早期的著作中,对“历史”与“总体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
系列富有深刻性和启示性的理论。
这些理论对理解社会历史、认识社会规律、促进社会发
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来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摘要】卢卡奇早期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历史”与“总体性”概念的探讨。
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包括历史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强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对“总体性”概念的阐释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
在对“历史”与“总体性”的联系方面,卢卡奇认为历史是总体性的表现,同时总体性也影响着历史的演变。
卢卡奇还探讨了历史的功能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革命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卢卡奇强调历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卢卡奇早期关于“历史”与“总体性”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分析其实践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早期、历史、总体性、研究、目的、概念、联系、功能、社会变革、革命、意识形态、观点、展望、后续研究。
1. 引言1.1 介绍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卢卡奇(Lukács)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等哲学家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卢卡奇主要关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理论。
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可追溯至他在匈牙利的学习经历。
早在匈牙利大革命时期,卢卡奇就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后来,他前往德国学习哲学和文学,受到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等大师的启发,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卢卡奇的研究背景还包括他在俄国的经历。
在俄国,卢卡奇接触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理论探讨奠定了坚实基础。
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丰富多彩,充满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为他后来的思想探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卢卡奇早期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其对“历史”与“总体性”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辩证法特点
王龙 生 : 卢 卡奇 《 论 历史 与 阶级 意识》 的辩 证法 特点 中
5
体 陛, 反对从 部分 、 部或片 断上来 看世界 。卢卡奇 局
认为, “ 总体范畴, 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 决定的 统治地 位 ,是 马克思取 自黑格 尔并 独到地改 造成为
一
卢卡奇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的, 而非 自然的。
h so c l r t e h n n t r l a e lsi oe a a r v l to r a o itr a ah r t a a u a ; r a itc pr ltr n e ou inay we p n; i a t d y i i mp ce b He e ’ so c l g l s hit r a i
p i sp y h l o h .Al o g i i lc is h s s me f w , e h s t e c u a e t h l n e a d b e k t e a t o t , o t u h h s d a e t a o a s h a h o r g o c a l g n r a h u h r y h c l e i wh c sw rh o b e r e y U . ih i o t y t e la d b S n K e r s L k s Hi t y a d C a s C n c o n s ; il ci s c a a trs c ywo d : u a ; so n l s o s i u e s d a e t ; h r c e t s r c i i
在 卢 卡奇 看来 , 没有 什 么 自然辩证 法 , 马克 思 的辩证 法 只是 一 种社 会历 史 的辩 证 法 。 因为马 克
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透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全新视角
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透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全新视角
苏颖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2)006
【摘要】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总页数】3页(P889-891)
【作者】苏颖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5
【相关文献】
1.从《历史与阶级意识》看卢卡奇"总体性"的辩证法 [J], 杨晓杰
2.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历史与阶级意识》 [J], 聂文文
3.晚年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评价--以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新版序言为文本解读 [J], 黎一献
4.现代性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解读 [J], 王福生
5.《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阐释——基于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J], 刘雨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性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解读王福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摘要]卢卡奇一生投身于现代性批判的伟大事业,其中《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独特性即在于此时的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密切关联。
卢卡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包括劳动物化和物化意识两个方面,他以总体性辩证法作为自己方法论原则的无产阶级意识构成了其现代性批判事业的新的落脚点。
[关键词]卢卡奇;现代性批判;总体性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0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8)01-0065-05卢卡奇一生投身于现代性批判的伟大事业,但在不同的时期这种批判是以极其不同的方式进行的,采取的也是极其不同的立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独特性在于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如下关联:早期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伦理学和美学路向的没有希望是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初动力,重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为了给现代性批判谋求他路,以总体性辩证法作为自己思想与行动的方法论原则的无产阶级就此构成了其现代性批判事业的新的落脚点。
本文作为对这种关联的一个阐述,目的在于重新明确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的特定立场,并恢复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理论本意。
一、劳动物化: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之一在撰写《小说理论》的时候,卢卡奇对于现代世界的反对和批判还只能得到悲观绝望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酷现实教育了他,促使他探寻一种能够实际地改变世界的哲学。
他的目光转向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由此他不仅获得了深化其现代性批判的有力契机,而且还看到了这项事业的新的出路。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是从把现代世界规定为现代资本主义开始的。
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这篇核心论文的开头,卢卡奇非常肯定地讲到:“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
”[1]144遵循马克思的批判轨迹,卢卡奇把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归结为商品的结构问题,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商品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
众所周知,商品交换行为和与此相适应的主客观商品关系在社会发展的较原始阶段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一个商品形式占统治地位,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决定性影响的社会和一个商品形式只是短暂出现的社会之间的区别是一种质的区别。
”[1]144因为作为个别现象的商品交换和商品关系至多只能对社会的结构和划分产生一种否定性的影响,比如侵入原始公社内部的商品交换行为对公社的瓦解作用,但也正因如此,商品形式并不能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形式,商品问题只是一个偶然的、个别的问题。
只有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交换及其结构性后果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内部和外部生活,并因此使商品形式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的真正统治形式。
商品交换的这种结构性后果就是,正如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精彩分析所指出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65・・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1]143-144这也就是说,人自己的劳动及其成果,作为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客观的东西,同人相对立的存在着。
这有两个方面:在客观上,由此产生的世界是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组成的世界,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律虽然可以为人所认识,但终究是与人无关的自律存在;在主观上,人的活动能力和人本身相对立,并最终被客体化和商品化,像变成商品的其他一切东西一样受制于不依赖于人的客观规律。
当然,这里重要的还不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构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重要的是,“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起来。
”[1]148卢卡奇在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之后,明确讲到:“我们必须明白,商品拜物教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有的问题。
”[1]144这是对物化现象得以发生的真实历史情境的明确限定,在此限定之后而展开的现代性批判显然不同于前此的现代性批判:科学的分析代替了道德的义愤,经过诸多中介的具体批判代替了简单直接的抽象断言。
上面描述的商品形式的普遍性的确立,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制约着对象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的抽象。
在客观方面,各种不同质(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被理解为在形式上是相同的,这是不同劳动产品的可交换形式。
在主观方面,各不相同的个别的具体的人类劳动被理解为抽象的人类劳动,这是不同劳动产品可以同归为商品的那个共同因素,也是支配商品生产过程的现实原则。
这里重要的是,卢卡奇还明确指出了支配这一劳动过程的基本原则,即“根据计算、即可计算性来加以调节的合理化的原则。
”[1]149合理化原则是韦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祛魅”过程。
不过,卢卡奇对这一概念的借用是颠倒过来的使用,是“把韦伯正面论述的东西倒转过来反对资本主义。
”[2]56这里,卢卡奇作了两点发挥:一是“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致于工人同作为整体的产品的联系被切断,他的工作也被简化为一种机械性重复的专门职能”[1]149,由此工人成了“一个被简化为量的数码,一个机械化了的、合理化了的零件。
”[1]249二是在这种合理化中并通过这种合理化,过去经验上可把握的劳动时间,被转化为作为客观性而与工人直接对立的“可以按客观计算的劳动定额”;不仅如此,随着泰罗制对劳动过程的现代心理分析的推行,这种机械化被一直推进到人的灵魂深处,“甚至他的心理特性也同他的整个人格相分离,同这种人格相对立地被客体化,以便能够被结合到合理的专门系统里去,并在这里归入计算的概念。
”[1]149在规定了物化劳动的基本原则之后,卢卡奇具体分析了物化劳动的两个方面。
第一,合理化的劳动使处于这一过程中的客体被分为许多部分,因为“劳动过程的可计算性要求破坏产品本身的有机的、不合理的、始终由质决定的统一。
”[1]149只有通过把整体精确地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用各专门科学分别研究其特殊的局部规律,合理化才可以达到。
由此,“根据传统劳动经验对整个产品进行有机生产的方式”[1]150消亡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生产的纯粹机械过程。
第二,更重要的是,和客体被分割的情况相适应,主体也被分成了许多部分。
工人的人的性质和特点因为不符合可计算性,越来越表现为只是错误的源泉。
“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而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
他发现这一系统是现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的,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于它的规律。
”[1]150-151也就是说,工人将完全丧失他作为人的特性而沦为一个单纯的、附属性的工具:机械系统自给自足,完全可以在人之外独自运转,人若要加入进来只有服从它的规律。
随着劳动过程的合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人所遭受的物化也日益严重,直到工人的活动变为单纯的直观,并直接“把空间和时间看成是共同的东西,把时间降到空间的水平上”,“时间失去了它的质的、可变的、流动的性质:它凝固成一个精确划定界限的、在量上可测定的、由在量上可测定的一些‘物’(工人的物化的、机械地客体化的、同人的整个人格完全分离开的‘成果’)充满的连续统一体,即凝固成一个空间。
”[1]151然而,流动的时间本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之历史全凭时间才得以生长和拓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66・・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3]532由此观之,说时间凝固成空间,其言下之意无非是说,人凝固成与外在的物一样的持存,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已经停止。
此间又有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客体化。
机械的局部劳动使工人的劳动力和整个人格客体化,这一旦成为持续的和难以克服的日常现实,就会使人成为一个旁观者,只能无所作为地眼看着自己作为孤立的一分子而被加入到异己的机械系统中去。
二是个人原子化。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在切断传统有机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切断了把劳动的个别主体联系在一起组成共同体的一切联系,他们由此“不再直接———有机地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属于一个整体,相反,他们的联系越来越仅仅由他们所结合进去的机械过程的抽象规律来中介。
”[1]152二、物化意识: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之二现代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劳动不仅使劳动过程中的主客体发生物化,还使得商品形式作为新的物性掩盖和消灭了一切客体的直接物性。
这种对“客体本真物性的遮蔽”[2]58直接加剧了物化过程。
因为在伪造物性成功地取代直接物性,并在人的意识中表现为“纯粹的、真正的、非伪造的形式”[1]156时,在直接的商品关系中隐藏的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人们与满足自己现实需要的真正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就逐渐消失了,直到变得无法觉察和难以辨认。
在物化存在的基础上,人们的意识领域也发生了物化。
这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对象性形式预先判断了世界关系,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能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某种事物发生关系所借以的方式方法。
”[4]449这种意识的物化由于下面这种情况而无情地加剧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适应它的本质和需要的法律、国家等现代官僚统治制度建立了起来,物化由此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意识日益加深,直到忘却了社会历史的属人本性,而只把它看作一个个孤立的客体:“在官僚政治中被物化的人,就连他的那些本来能促使他起来反抗物化的机能也被物化、被机械化、被变为商品了。
甚至他的思想、感情等等也被物化了。
”[1]257对此,卢卡奇通过学术界里的“专门化的大师”和新闻界里的“没有气节”的新闻工作者的例子作了非常形象的阐明。
[1]163-164物化结构是如此之深、如此决定性地侵入了人的意识之中,以致人们根本不曾想到要超越物化现实以及造成这种现实的经济基础:“科学越发展,越科学,就越多地变成一种具有局部特殊规律的形式上的封闭系统,对于这种系统来说,处于这个领域本身以外的世界以及甚至首先同这个世界连在一起的、由这个领域加以认识的物质,即这个领域自身的、具体的现实基础,在方法论上和原则上被看作是无法把握的。
”[1]169于是,我们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学不能理解危机的必然性,资产阶级法学不能理解法律的产生和消失,甚至哲学也不能实现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立整体联系的目标。
[1]170-177“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是卢卡奇对近代哲学深陷物化结构的精彩批判,其中显示出来的对于近代哲学的深湛理解在诸多现代性批评家中实不多见。
在总体上,他把“近代理性主义形式体系”及其矛盾把握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构及其矛盾的理论表达,“这儿表现出来的近代理性主义形式体系的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隐藏在它们的主体和客体概念中的问题的错综复杂和模棱两可,它们的作为由‘我们’创造的体系的本质和它们的与人异在的、与人疏远的宿命论必然性之间的矛盾,这一切无非是对近代状况所作的逻辑的、系统的阐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