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071300)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将着力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研道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门人材。

基础研究方向毕业生具有较高国际视野,具有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和基础理论问题的潜力;应用基础方向毕业生具有务实钻研的态度,和较强的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家和地址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潜能。

硕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能用现代实验手腕和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学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熟悉把握一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研究、应用、教学和治理等工作。

二、培育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采纳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刻。

(二)学制3年,培育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育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早毕业。

三、要紧研究方向
1.群落与恢复活态学
2.植被生态学
3.城市生态学
4.种群生态学
5.景观生态学
6.克隆植物生态学
7.水生生态学
8.污染生态与生态修复
9.分子生态学
10.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培养方案-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培养方案-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300)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独立开展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

1. 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2. 基础知识扎实,具有生态学视野,能够从事生态学教育、科研、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 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

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1. 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导师组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 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培养单位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设专业课程,学生要重视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前沿进展。

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每位硕士生都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独立完成科研设计、科研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的能力,提高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

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

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

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

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毒理生态学
2.生态修复
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实(试)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实(试)验技术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具有良好的体魄。

二、学术方向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态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本专业设立3个研究方向。

1.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根据农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诊断、分析和调控,达到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高系统生产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2.植物生态学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通过对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控制、利用、改造和创造不同尺度的植物-环境系统协调的关系,为保护环境,建设高效、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海洋生态学 硕士培养方案

海洋生态学 硕士培养方案

海洋生态学硕士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洋生态学硕士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海洋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海洋环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机制。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海洋生态学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海洋生态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海洋生态学硕士专业,并制订了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海洋生态学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环保部门、海洋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管理、指导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1. 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环境科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 具备海洋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具备海洋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技能;4. 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课程学习:包括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学、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环境毒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完成。

2. 科研训练: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学术论文撰写:学生在培养期间需完成硕士论文,要求研究内容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能够体现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

4. 学术交流和实践: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讲座、实地考察等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实习实训:学生需要参与实习实训活动,了解海洋生态学相关行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培养要求1. 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2. 成绩合格,通过答辩和学位论文评审;3. 参加规定的实习和科研训练,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4.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增强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5. 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学科代码: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主要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开展研究工作,其研究对象包含了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包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重点开展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适应性、人工林培育理论与实践、喀斯特植被恢复理论与方法、石漠化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等。

本硕士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设置四个学科方向招生培养。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严谨的工作态度,诚恳合作的求实创新精神,在生态学方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较宽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知识、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植物生态学】以西南喀斯特山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喀斯特适生植物对生态因子的个体适应、种间关系、生态因子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菌根共生机理、植物种群结构与种群动态、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喀斯特高原生态建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修复生态学】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高原湿地生态修复和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科学问题,从生态系统退化、生境脆弱性、生物逆境适应机制、种间关系以及群落配置机制开展系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退化生态工程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微生物生态学】以西南山地生态环境真菌资源发掘、真菌多样性、植物病害种类系统发育,微生物与动植物功能关系进行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山地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以及农林生产服务。

【动物生态学】以喀斯特高原山地兽类、鸟类、两爬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及区域多样性研究。

重点包含:从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入手,解析喀斯特高原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动物生态研究支撑;从珍稀濒危特有动物基础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及民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入手,开展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支撑喀斯特山地物种保育决策与管理;服务于喀斯特高原自然生态保护事业。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071012一、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生态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生态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具备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和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以及生态规划、实施技术推广的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能适应野外调查及田间工作需要。

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态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专业设立3个研究方向。

1.恢复生态学以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生态学的过程与机理。

研究多种逆境生态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反馈机制。

为相应的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2.农业生态学根据农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关系,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诊断、分析和调控,达到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系统高效与高生产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植物生态学根据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对相关生态规律的认识,进行控制、利用、改造和创造不同尺度的植物—环境系统,为保护环境,建设高效、健康的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300)2016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实验操作技能,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从事生态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

2.努力学习生态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生态学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系统掌握所攻读方向的知识内容,对该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污染与修复生态利用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技术,主要开展受损生态系统,尤其是受污染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生态修复研究。

包括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毒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与控制理论、方法,生态修复的原理、方法以及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

2.粮食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利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术,以粮食安全与资源综合利用为宗旨,重点研究以“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特征及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生态区域农业环境光温资源高效利用,农作物对低温、干旱等气候变化的响应,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

3.动物生态利用现代进化生态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体对各种选择压力的适应和进化,物种的时空变化模式与机制,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物种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等。

主要包含对两栖动物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两栖类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两栖类的繁殖生态、婚配制度、性选择及精子竞争、分布格局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子机制、两栖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1年开始正式招生。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是由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化学和医学等多个一级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学院。

根据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学院确定了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发展生态学、以化学为基础发展环境科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思路和教学科研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与科研并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学院办学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承担了学校“211工程”项目中“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学校“985工程”基地建设中“民族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环境”项目。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掌握现代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生态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原理和知识;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科学思维,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就业部门为从事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此外,该专业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在与生态学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和开发研究工作。

三、授予学位:理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植物生态学方向依据现代生态学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从不同层次开展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等。

2.营养生态学方向开展营养生态学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在资源开发中应用、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3. 污染生态学方向开展生态环境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生态监测,环境污染的生态评价等研究。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生态学学科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生态学学科( 07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实(试)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实(试)验技术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具有良好的体魄。

二、学术方向生态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生态科学和生态工程2个学科方向。

1.生态科学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无机及有机环境)与生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生态学( 2)个体生态学( 3)种群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 5)生态系统生态学( 6)景观生态学( 7)全球生态学。

2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以收到人类干扰、驯化、操控与设计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应用物质循环原理、能量传递原理、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功能调整和目标控制的学科。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生物学( 2)环境生态学( 3)产业生态学( 4)恢复生态学( 5)污染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部分)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部分)
张合平教授
方晰教授
文仕知教授
刘翕劼副教授
李雄华副教授
4
环境生态学
主要研究内容:南方坡耕地和困难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及污染物植物修复功能研究;亚热带珍稀濒危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研究;动物生态学;环境退化地区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准,恢复空间尺度和时间的指标选择与确定。
田大伦教授
张合平教授
项文化教授
闫文德教授
邓湘雯教授
李雄华副教授
赵仲辉副教授
朱凡副教授
3
景观生态学
主要研究内容:乡村景观结构、功能分析与规划;城市景观结构、功能和生态管理;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动态预测;湿地景观研究;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研究。
特色:建立在大尺度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将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自然生态特征与文化感知、生态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
教材:
主要参考书:
马雪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田大伦.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编号:10000684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类型:硕士生专业学位课
景观生态学
2
40
2
生科
方晰教授
90000911
专业外语
1
20
2
生科
聂海燕教授





90000863
污染生态学
2
40
2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90000384
恢复生态学专题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培养类别
硕士
学科、专业代码
071012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二级学科名称
生态学
基本学习年限
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1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硕士学位课
2
5.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1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学期末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三学期中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
基础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其他课程导师可根据原基础和培养方向选定
非生态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补修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备注
S060814
全球生态学
2.0

08年新开
硕士选修课
S060815
分子进化生态学
2.0

08年新开
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开学第四周完成
2.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4.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外国语(硕一外)
3.0

硕士学位课
S0012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专业学科名称为生态学,它是理学类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生态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为我国热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学科的发展,它紧紧围绕我校“热带、海洋、特区”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全面系统地开展热带森林生态学、热带农业生态学、热带环境生态学、热带病虫草害生态防控等多个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与区域特色,我校生态学学科点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平台:本学科相关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其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拥有的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生物资源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学科拥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生态学方面的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技能,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具有从事生态学及生物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业务管理和教学工作等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身心健康,吃苦耐劳,乐观进取。

三、研究方向本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1、热带林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热带林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热带地区人工林、复合林农经营技术与原理;热带地区天然林保护、开发和利用;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从社会、经济系统与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方面研究热带林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及应用。

2、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理论,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为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危害方式、生态效应及对人类的影响;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与范围的识别;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与重建受损后的生态系统;研究开发用生物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与解决生态破坏的问题;农业污染防控技术等。

3、热带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热带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生态学问题;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及各亚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和调控途径;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选育和利用;热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热带农业生物安全;热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的对策、措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等。

4、热带病虫草害生态防控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热带作物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生防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热带作物主要病害防治,有益微生物制剂研制;热带昆虫及有益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热带杂草防控技术;有害生物入侵的机理及防控技术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

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源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1篇以上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被录取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和海南大学研究生处审批,可以保留学籍一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负责和所在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培养目标、研究生具体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出培养计划,整个培养过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试)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导师和学科鼓励和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之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

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研究生必须按工作的需要完成研究计划,并提交研究论文。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但不得超过30学分,其中学位不少于19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完成1次社会实践并提交1份调查报告。

每学分学时数:理论课程18学时/学分(每门理论课程最多不超过3学分),实践类课程20学时/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必修课程)70分及格,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60分及格。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坚持“夯实基础、精减学时、加强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学位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个部分(表1),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宽广性和纵深性的要求,达到多样化培养人才的目的。

学位课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2学分/36学时)、第一外国语(4学分/120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学时)。

总学分7学分。

专业课(含基础理论课及学科基础课):开设现代生态学(2学分/36学时)、高级植物生理学(2学分/36学时)、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学分/36学时)、气候分析(2学分/36学时)、生态学研究方法(2学分/36学时)以及反映本学科重大成就和前沿成果的专业Seminar(2学分/36学时),总学分12学分。

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开设热带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热带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热带农业生态学、热带作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工程学、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高级土壤学、生态经济学、生物数学、多元统计分析、现代微生物学、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入侵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控制在6门以内。

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结合硕士研究生原有的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等选修有关的课程。

若研究生已掌握了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学分。

鼓励硕士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但必须要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

公共选修课:一般包含思想理论课、数学类、生物类、计算机类、外语类、人文类、经济类、心理类等,其中思想理论课开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供全校研究生选修。

公共选修课实行动态管理。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等,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学科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6次以上。

各必修环节必须完成。

教学实践2学分(60学时);必须参加社会实践(2周),并完成1次社会调查和提交1篇调查报告。

同等学历和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7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七、培养环节硕士研究生可以是导师个人负责独立指导,也可以是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还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分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

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指导集体的作用。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注意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制定完毕。

(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查阅与收集中外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向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作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由专家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

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依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要求》执行。

(三)学术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前沿专题讲座,由本学科导师或其他专家主讲,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学科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6次以上。

另外,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适当安排其出席本专业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四)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可以安排研究生试讲大学本科课程的部分章节,也可以指导实验、实习、辅导课堂练习或批改作业。

要求总工作量不少于60学时。

有教学经历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可申请适当减免教学实践工作量。

社会实践可利用寒暑假结合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技术咨询服务,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等进行,要求总工作量不少2周,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2、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论文在3万字左右。

4、结合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情况;学位课、选修课学习成绩和完成学分情况;实践环节完成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

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不合格者按学籍管理办法处理。

开题报告不允许请人代替,必须本人参加。

5、硕士生在学期间原则上要求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指定的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海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

6、论文评审、答辩及学位授予按照《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有新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