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编码》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数字化与编码》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_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信息技术】《数字化与编码》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_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2《数字化与编码》教案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数字化的基本原理,数据编码的方法。

• 2.教学难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编码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采取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认识。

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展示数字化产品(如数字相机、音乐播放器)的图片或实物,提出问题:“这些产品是如何实现数字化的?”•学生行为: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对数字化的初步理解。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化的概念。

(二)数字化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对数字化原理进行初步理解。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字化的基本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三)编码方法介绍(10分钟)•教师行为:介绍不同的数据编码方法,如ASCII编码、Unicode编码等。

•学生行为:学习不同编码方法的特点,理解编码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作用。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知识。

(四)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行为:提供数字化与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网络通信、图像处理等。

•学生行为:分析案例,理解数字化与编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字化与编码知识的理解。

(五)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行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任务,如使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并保存为不同编码格式。

•学生行为: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实践操作任务,体验数字化与编码的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践操作体验和发现。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大纲。

通过这个大纲,学生将学习到信息科技中数据和编码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这将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信息科技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理解数据和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巧•学习编码思维和编程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教学内容单元一: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技巧•数据分类和统计单元二:编码和密码学•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编码方法的应用•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单元三: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单元四:编程基础•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的基本概念•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见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单元五: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原理•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实际案例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编码和编程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共同完成课程项目和作业,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5.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作业和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项目进行评估,包括任务完成情况、质量和创造性。

•考试和测验:通过考试和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课程总结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6. 参考资源•教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材。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站和在线学习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普通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1041812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1041812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12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和各种编码原理、手段与方法。

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数字通信、信息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编码工作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分析方法及主要结论,为今后从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及工程工作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息以及失真的测度、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以及有噪信道编码方法。

2.难点: 典型序列以及由此推导出的香农三大编码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信息论与编码中研究的问题。

探究法:师生共同探究信息论与编码中前沿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信息论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现状;了解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

1.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2.通信系统的模型3.信息论研究的内容第二章离散信源及其测度(8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信源的相关性和剩余度的概念,消息、信息、信号的概念,信息,信号,消息,数据的关系及其联系。

掌握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平稳信源和马尔可夫信源基本理论。

1.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2.信息熵及其基本性质3.离散平稳信源4.马尔可夫信源5.信息剩余度第三章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8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一般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道以及一些特殊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1.信道数学模型及分类2.平均互信息及特点3.信道容量及一般计算方法4.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容量第四章无失真信源编码(8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其它一些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理解渐近等分割性及ε典型序列,算术编码方法及具体实现方案;掌握编码的定义、码的分类、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编码定理、最佳编码方法、香农编码方法、费诺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方法。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2024)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2024)
选题二
LDPC码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LDPC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 编译码算法及性能优化方法。
选题三
极化码原理及性能分析。研究极化码的编译码原理,分析其在不同信 道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与传统信道编码方案进行比较。
选题四
5G/6G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调研5G/6G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信道编 码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Polar码应用
探讨Polar码在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并分 析其性能表现。
22
06 实验环节与课程 设计
2024/1/25
23
实验环节介绍
实验一
信道容量与编码定理验证。 通过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 验证不同信道条件下的信道 容量及编码定理的有效性。
实验二
线性分组码编译码实验。利 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线性分组 码的编译码过程,并分析其 纠错性能。
LDPC码基本原理
介绍LDPC码的编码结构、译码原理以及性 能分析。
LDPC码应用
探讨LDPC码在光纤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 的应用,并分析其性能表现。
21
Polar码原理及应用
2024/1/25
Polar码基本原理
介绍Polar码的编码结构、信道极化原理以及性能分 析。
Polar码编译码算法
详细阐述Polar码的编码算法、译码算法以及关键技 术的实现。
2024/1/25
预测编码
利用信源符号间的相关 性进行预测,并对预测 误差进行编码,如差分 脉冲编码调制(DPCM )。
变换编码
将信源信号通过某种变 换转换为另一域的信号 ,再对变换系数进行编 码,如离散余弦变换( DCT)编码。
14
04 信道编码
2024/1/25

《信息论与编码》课件

《信息论与编码》课件

优点
可以快速计算出哈希值,常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密码存储。
缺点
对于某些输入,哈希函数可能产生冲突,即不同的输入可能会产生相同的哈希值。
信息论的应用
05
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编码技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存储和传输效率。
压缩算法
常见的压缩算法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LZ77和LZ78等,这些算法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压缩。
定义
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等。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密钥管理相对简单,安全性较高。
优点
加密速度较慢,通常比对称加密算法慢几个数量级。
缺点
定义
哈希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哈希值的函数。
常见的哈希函数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SHA(Secure Hash Algorithm)等。
互信息定义
条件互信息表示一个随机变量在给定另一个随机变量的条件下与第三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条件互信息定义
信源编码
02
无损压缩编码是一种完全保留原始数据,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的编码方式。
有损压缩编码是一种允许一定信息损失的编码方式,通常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连续媒体数据的压缩。有损压缩编码通过去除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和细节来减少存储空间或传输时间。解压缩时,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但人眼或耳朵通常无法察觉到损失的信息。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或低成本存储的场景,如数字电视广播、互联网流媒体等。有损压缩编码的优点是压缩率高,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缺点是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可能受到损失。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包括JPEG、MPEG、MP3等。这些算法通过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来减少数据量,同时采用量化等技术来控制信息损失的程度。

《信息论与编码全部》课件

《信息论与编码全部》课件
添加副标题
信息论与编码全部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信息度量与熵
02 信息论与编码的基 本概念
04 信源编码
05 信道编码
06 加密与解密技术
07 信息安全与认证技 术
添加章节标题
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 念
信息论的发展历程
1948年,香农提出信 息论,奠定了信息论
提高安全性
优点:安全性 高,速度快,
易于实现
应用:广泛应 用于电子商务、 网络通信等领

发展趋势:随 着技术的发展, 混合加密技术 将更加成熟和
完善
信息安全与认证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一种用于验证信息来源和完整性的技术 数字签名算法:RSA、DSA、ECDSA等 数字证书:用于存储数字签名和公钥的文件 数字签名的应用: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
汇报人:PPT
熵越小,表示信息量越小,不确 定性越小
熵是概率分布的函数,与概率分 布有关
信源编码
定义:无损信源编码是指在编码过 程中不丢失任何信息,保持原始信 息的完整性。
无损信源编码
应用:无损信源编码广泛应用于音 频、视频、图像等媒体数据的压缩 和传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无损信源编码可以保证解码 后的信息与原始信息完全一致,但 编码和解码过程通常比较复杂。
古典密码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使用替换密码 近代密码学:19世纪,维吉尼亚密码和Playfair密码出现 现代密码学:20世纪,公钥密码体制和数字签名技术出现 当代密码学:21世纪,量子密码学和后量子密码学成为研究热点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如下:一、基本原则:1.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强调将信息科技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a.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b. 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c.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网络和互联网基础知识:a.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b.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c. 常见网络应用和安全问题。

3. 数据和信息处理:a. 数据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b.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c. 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递方法。

4. 编码和程序设计基础:a.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b. 常见编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c. 简单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算法实现。

5. 数字媒体和多媒体应用:a.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b. 常见数字媒体格式和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c. 多媒体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硬件和软件使用方法。

2. 掌握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整理。

3. 理解编码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和程序设计。

4. 掌握数字媒体和多媒体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多媒体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和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使用软件和进行编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书面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评价其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3. 项目评价:通过学生的合作项目成果,评价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教学大纲1. 引言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触信息科技的关键时期,通过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的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小学阶段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

2. 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信息科技的学习动力; -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和展示等; - 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学期单元一:信息科技基础•学习目标:了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对信息科技的兴趣。

•学习内容:–信息科技的定义和作用;–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信息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单元二: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学习目标:学会获取和整理数据,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学习内容:–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数据的整理和清洗;–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

第二学期单元三:编码基础•学习目标:了解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码方法。

•学习内容:–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和布尔代数;–编码的原理和应用。

单元四:编码实践•学习目标:运用编码和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内容:–使用Scratch等编程语言进行编码实践;–制作简单的动画和游戏;–进行编程项目实践,如制作智能小车等。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 针对信息科技基础的学习,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 针对数据的获取与整理,采用实践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尝试获取和整理数据,并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编码长度与信息量》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编码长度与信息量》教案

第12课《编码长度与信息量》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编码。

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特定符号或数字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中,编码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因为它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例如,我们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等都需要通过编码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编码具有唯一性且具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编码规则所包含的信息量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具体的编码实例,学生将发现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编码越长,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例如,一个三位数的编码可以表示的数量范围比一个两位数的编码要大得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编码实例,如公交站牌、门牌号、身份证号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编码中蕴含的信息。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使用编码,从而加深对编码长度与信息量关系的理解。

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思考编码的应用。

例如,电影院座位的编码、学生学号的编码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编码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信息量的概念及其与编码长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编码长度所代表的不同信息量。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编码长度。

学生能够解释为什么编码长度的增加通常意味着信息量的扩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编码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

掌握如何根据信息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长度。

教学难点:解释编码长度增加对信息量扩增的影响。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编码知识。

《信息的编码》教案

《信息的编码》教案

《信息的编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编码。

(2)了解常见信息编码方式。

(3)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过程。

(4)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及加法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现状分析:这段是引用作者的话:本节课是针对金山区区域特征设计,所任教的干巷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相差较大,虽然是借校借班上课,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的不是很详细,但是,信息编码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所以教学中要从具体到抽象来解释这个定义,才能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4个游戏,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并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

(2)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知道什么是编码:(预计5分钟)(1)游戏1:热身活动1、听口令做动作:教师通过喊口令,请学生做动作。

2、看符号做动作:请学生看电脑屏幕上的符号做动作。

3、归纳:什么是“编码”。

(2)通过生活中的编码实例,体会编码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了解编码的基本过程:(预计13钟)游戏2:“识别动物”游戏1、给出8种动物,请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有角、长尾、食肉、大体型)填写动物特征表。

2、给出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识别”出是哪种动物。

3、归纳:(1)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识别动物”的游戏中,第一步,我们选择和组合代表动物特征的一组数字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编码过程;第二步,通过查看编码表,识别出该动物就是解码的过程。

(2)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

三、了解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方式:(预计20钟)(1)了解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的信息,无论什么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这样计算机才能判别信息、处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编码》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610082 总学时 54 理论44 实验/上机 10 学分 3 开课单位 信息学院 开课系电子工程系 修订时间 2006年1月1日
课 程 简 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的理论和实现原理,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密码学中的理论知识及其实现原理。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吕锋、王虹,信息理论与编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与编码是由Shannon奠基的一门数学学科,它产生于有效而可靠的通信问题中,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变换、传输、处理、识别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影响渗透到许多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论方法,为从事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和期未考试。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离散信道有关信息论理论,掌握信源编码方法,理解信道编码理论以及各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修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需要线性代数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等。

概率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常见的正态分布。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1、绪论 (4学时)
1.1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C)
1.2通信系统的模型 (B)
2、信源及信源熵 (10学时)
2.1信源的描述和分类 (B)
2.2离散信息熵和互信息 (A)
2.3连续信息熵和互信息 (B)
2.4离散序列信源的熵 (A)
2.5冗余度 (A)
3、无失真信源编码 (10学时)
3.1编码的定义 (B)
3.2定长编码定理 (A)
3.3变长编吗定理 (A)
3.4最佳编码 (A)
4、限失真信源编码(8学时)
4.1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 (B)
4.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R(d)计算 (B)
4.3限失真编码定理 (B)
4.4常用信源编码的方法介绍,游程编码,算术编码,矢量量化编码,预测编码,
变换编码 (A)
5、信道编码(12学时)
5.1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C)
5.2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 (B)
5.3差错控制与信道译码的基本原理。

(B)
5.4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网格编码(TCM)简介 (A)
6、密码学(10学时)
6.1密码学的基本知识 (C)
6.2数据加密标准DES (A)
6.3国际数据加密算法 (B)
6.4公开密钥加密原理 (A)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1
2
3
4
5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吕锋、王虹,信息理论与编码,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吴伯修等,信息论与编码,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周炯磐,丁晓明,信源编码原理,北京邮电出版社,1996年;
4、朱雪龙,应用信息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执笔:甘元驹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