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公开课导学案_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中考诗歌鉴赏考点,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重点)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预习2、中考诗歌鉴赏考点(表现手法)3、展示学习目标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题目导入: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酬,即是酬答,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
地点是在扬州。
“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
“见赠”在古汉语中,“见”后加动词时,“见”的意思是“我”。
所以“见赠”是“赠给我”的意思。
刘禹锡为什么要给白居易写这样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二)了解写作背景刘禹锡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答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
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
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
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范读,读出韵味。
3、集体朗读,读出情感。
体会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四)朗读探究,理解诗意。
1、齐读前两句,首联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味诗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进而感悟诗人。
2.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抓住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进而感悟诗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是孟子说的一段话,他认为诵读诗歌、文章,也可以了解写诗著书之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禹锡,了解他的作品,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初读、释题:1.标题比较长,一共11个字,应该怎么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提示:你从标题中获得哪些信息?明确: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白居易在席上赠予刘禹锡一首诗,为了答谢白居易,他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酬:答谢,以诗相赠;乐天:白居易;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2.初读,读准节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再读、体味情感过渡:读准了节奏,我们还应该读出情感,但是我们还不太了解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1.背景介绍:提示:读诗要了解诗人写作诗歌时的心情、人生际遇,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但我今天不想为大家介绍写作背景,我希望同学们告诉我刘禹锡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他经历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写作了这首诗?明确:结合PPT标题+首联,总结刘禹锡被贬官到巴山楚水之地,二十三年之久,才回到洛阳。
补充:公元805年(33岁),为革除弊端,在唐顺宗支持下,王叔文进行了政治改革,刘禹锡是重要的参与者,但是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唐顺宗让位,王叔文被杀,刘禹锡也受牵连,而多次被贬,直到二十三年后(56岁)才奉调回洛阳。
2.提示:面对这样的遭遇,从这个ppt来看,诗人刘禹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结合关键字体味情感(读)明确:心酸、悲愤的感情。
关键字:凄凉地(朗州古代属楚国,多水;夔州古代属巴国,多山,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二十三年(被贬官的时间之长)弃置(被朝廷弃用、被抛弃、被贬官)3.朗读:再请学生读一读,读出悲愤的感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主旨】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习题】一、选择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题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凄凉地”在诗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解释。
2. “弃置身”中的“弃置”二字如何理解?它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烂柯人”这个比喻的含义是什么?它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 “沉舟”在诗中象征了什么?它与“千帆过”形成了怎样的对比?5. “病树”在诗中代表了什么?它与“万木春”的关系如何?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其意义。
2. 请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请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这句话中的对比手法。
4. 请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20分)1. 请默写诗句“巴山楚水______地,二十三年______身。
”并解释“凄凉地”和“弃置身”在诗中的深层含义。
2. 请默写诗句“怀旧空吟______赋,到乡翻似______人。
”并分析“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的运用。
3. 请默写诗句“沉舟______千帆过,病树______万木春。
”并讨论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对比。
4. 请默写诗句“今日听君______曲,暂凭______长精神。
”并阐述诗人此时的心情。
四、内容理解与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刘禹锡在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的情感变化,并分析诗中如何通过对比、典故等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描写手法分析(10分)1. 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2. 诗人如何通过描写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六、句子赏析(10分)请选取诗中的一句进行赏析,从语言、意象、情感、哲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自我形象和他对友人的描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导学案
《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教学研究案学习目标: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习方法:朗读、赏析学习过程:预学篇一、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2、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
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重视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
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
终为一代大师。
3、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4、补充注释。
(1)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2)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3)长(zhǎng):增长,振作。
二、温故知新:你学过他的哪些文章?说说这些文章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导学篇一、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示范朗读,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诗人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点明了贬居之地,“”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与什么人有关?作者化用这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颈联历来受到让你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什么?由这两句诗你想到了王建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哪两句诗?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无题》1. 首联第一句中的两个“难”的意思相同吗?2.首联第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4.你是如何理解颈联中的“改”与“寒”两字的?5.尾联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愿望?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无题》:2.填空。
《无题》中的“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于双关语,暗指。
尾联将对方住处比作“”,含有之意。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选择题。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包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二)课内阅读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解示诗句的含义。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一、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二、课程类型:新课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五、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酬乐天扬州赠初逢席上见赠》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理解鉴赏能力,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对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不够深刻,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分析不够充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诗歌注释,掌握如“烂柯(kē)人、侧畔(pàn)、长(zhăng)精神”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2.体会诗歌中所用修辞手法比喻、用典的好处。
3.感受诗歌语言沉郁中见豪放、壮美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法,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感悟诗歌展现出的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的感情基调。
2.通过点拨法,分析诗歌中“沉舟、病树”的深刻含义,把握诗人复杂感情的变化。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要积极乐观、奋发向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思。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首诗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文笔优美,文思独特,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培养学生坚定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七、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的感情基调。
(2)深刻体会比喻、用典在诗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1)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析“沉舟、病树”的深刻含义,领悟“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刻哲思,分析感受诗人所抒发的“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思想感情。
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分钟)刘禹锡被贬时,白居易曾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送给刘禹锡,盛赞刘禹锡有才华,为刘禹锡长期被贬抱不平,刘禹锡很感动,回诗一首答谢白居易,后被收入《刘禹锡卷三十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二)作家作品简介及解题(3分钟)1.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16、17小题。
(6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6.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是如何体现“酬和诗”的特点的?(2分)
17.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4分)
答案:
16.答:(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1分)(2)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1分)
17.答:相同点:都表现了被贬官后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乙】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诗词三首素养目标1.熟记三首诗词的作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三首诗词。
2.学会品味诗中的精妙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1.通过吟咏背诵,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情境预设本课的三位作者,他们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蔑视权贵,追求狂放自由的“诗仙”;一个是多次遭贬却性格刚毅的“诗豪”;还有一个是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诗意诗情吧!·导学建议·读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两句诗也是对他自己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介绍:《行路难》(其一):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有被唐玄宗重用,反而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杰出诗⼈刘禹锡的⼀篇七⾔律诗,本诗为作者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居易从苏州返洛阳,⼆⼈在扬州初逢时,⽩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三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品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下这位不服输不⾔败执着⽽⼜乐观的⼀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领导的政治改⾰——永贞⾰新。
失败后,⼀再遭贬。
宝历⼆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居易相逢。
两⼈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次酒席上,两⼈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居易写了《醉赠刘⼆⼗⼋使君》⼀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居易。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学⽣⾃读这⾸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感情。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个最能体现诗⼈情感的词语,说说⾃⼰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参与改⾰,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中⾃然感到抑郁悲凉。
凄凉的不是“巴⼭楚⽔”这个地⽅,⽽是诗⼈的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在人们赋予这两句诗的新意是。
(2分)8.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诗中“巴山楚水”是指。
(2分)8.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一r 2-t-N:g~,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巴山楚水”一词在诗中是指。
(2分)8.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既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又抒发世事变迁的怅惘感概。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喻,惆怅之余,更见其豁达的襟怀。
D.尾联点明题意,表现诗人感谢好友关怀,暂时振作精神。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6.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的精神。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自己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导学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中的名句,理解其深刻内涵。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所表达的含义。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刘宾客文集》《刘梦得文集》等。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典故。
五、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看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三)精读诗歌,赏析探究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这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2)“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空吟”和“翻似”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你是如何理解“沉舟”和“病树”这两个意象的?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2)“长精神”三个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四)合作交流,深入理解1、小组讨论: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歌的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什么作用?(五)拓展延伸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理解和感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把握刘禹锡在人生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欣赏诗歌中起伏跌宕的韵律和沉郁中见豪放的风格,体会刘禹锡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刘禹锡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将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
2.这首诗是刘禹锡在_____时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和_____。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中,诗人借用了_____和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_____之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长期被贬谪的痛苦和愤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并不领情,只是借酒消愁。
D.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B.人生就像沉舟和病树一样,注定会衰败和消亡。
C.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了对仕途失意的苦闷。
D.沉舟病树虽遭遇困境,但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诗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全诗译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如下:被贬谪后,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导学案
6.《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谁,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理解性默写 给下句默写上句
学法提示
背诵方法:①多读、多背、多默写;②理解、背会、写对、学会联系与分类归纳。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自主复习导航(15分钟):
活动一:整理本课考点
(一)先明确考点、同时对照《2017淮安中考复习指南》进行考点梳理或整理:
既是复习课,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它要囊括初中1-6册课本中所学的古诗文,要让学生认识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其次要讲究趣味性,旨在提高学生背名句的兴趣以及运用名句的能力。所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本堂课设计的特点,整个这堂课的结构就分为三大块:认识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和趣味练习。教材中的古诗文里的中心句、哲理句、比喻句、对偶句、用典句的理解与记忆是复习的重点。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20.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说到王勃,你会想到“-----------------------,-----------------------------”;说到苏轼你会想到“-----------------------,---------------------------”;说到孟子,你会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心境是诗。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的自责和对农民的同情;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充满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结合生活现象,运用比喻写出了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3篇
篇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学生介绍作者。
幻灯片,作者幻灯片,生齐读古诗幻灯片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
失败后,一再遭贬。
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幻灯片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解题:(提问学生黑体字后幻灯片)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 诗歌大意:学生先翻译。
? 幻灯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及历年来中考试题(含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及历年来中考试题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一、目标导学
1.理解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掌握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3.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闻笛赋.()烂柯.人()云鬓.()
殷.勤()殷.红()
(2)文学常识积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代家,家,
作品有,我们在初中还学过他的诗文有和。
《无题》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作品有等。
2.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诗人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点明了贬居之地,“”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与什么人有关?作者化用这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颈联历来受到让你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什么?由这两句诗你想到了王建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哪两句诗?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无题》
1. 首联第一句中的两个“难”的意思相同吗?
2.首联第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4.你是如何理解颈联中的“改”与“寒”两字的?
5.尾联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愿望?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无题》:
2.填空。
《无题》中的“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于双关语,暗指。
尾联将对方住处比作“”,含有之意。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选择题。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包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二)课内阅读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解示诗句的含义。
五、拓展阅读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个叫王质的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赏读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六、学后反思
1.背诵古诗二首
2.完成拓展阅读
《古诗二首》参考答案
二、预习导学
1.(1)fù kē bìn yīn yān
(2)刘禹锡梦得唐文学家哲学家《刘梦得文集》《秋词》《陋室铭》李商隐义山玉谿生唐《李义山诗集》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巴山楚水”,“弃置身”
2.向秀、王质,对亲旧凋零的伤感、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3.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
律发展下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表现了诗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情感。
《无题》:
1.两个“难”的意思不同,“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
2.情景交融,点明暮春季节,渲染了别离的凄楚气氛。
3.运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及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延伸意义:歌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4.“改”写出了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寒”既写出了月光的凄清,更道出了对方内心的伤感、孤寂。
5.表达了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的愿望。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默写。
(略)
2.填空。
思;对情人的思念;可望不可即;缠绵悱恻
3.选择题。
C
(二)课内阅读
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在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五、拓展阅读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译文: 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
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
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
隔
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
可叹我听
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梦中作①欧阳修
【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首句写静夜景色。
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
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
“千山月”三字,已经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
“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
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
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
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
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归,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
既归,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东坡《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读完全诗,寓意就逐渐明朗了。
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
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皇佑元年(1049),可能为同时所作。
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
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
他认为古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不同特点: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这诗都属此类。
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
这首《梦中作》,确如升庵所说,写的乃是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
”(《宋诗精华录》)
这诗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这显然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