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利他行为的教育管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利他行为的教育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2-06-07T14:34:37.10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下)供稿作者:马洁

[导读] 总之,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和发展中学生移情能力,充分发挥移情作用,增强利他动机,提高利他行为。

马洁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257-02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时期,西方现代社会兴起而盛行的个人主义在我国也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中学生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利他行为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利他行为;教育管理

一、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引起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

在这个转型时期,西方现代社会兴起而盛行的个人主义在我国也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个人主义一方面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个人的孤独无助、交易费用、社会监督成本的增加,甚至社会的失序等。众多学者在深入研究、认真反思个人主义,竭力寻找克服个人主义缺陷的同时,展开了对利他主义的探讨。社会学领域中,一些学者将利他主义视为社会秩序、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经济学领域中不少学者反思利他主义与经济学的关系,并寄希望于一定程度的利他主义降低交易费用,维护集体利益以利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基于实验法和观察法对利他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利他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在回顾和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对当前青少年的利他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增强中学生利他行为的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本研究为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些素材,能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利他行为的概念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和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是指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普通事情,情境中有明确的线索或信息表明有人需要帮助,助人者也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因此也没有高度的紧张感。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非常普遍,如在公交车上让座、帮邻居照看小孩、周末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又被称为特殊情境中的利他行为,这类利他行为是有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性的,行为者做出利他行为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紧急情境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少见情形,令人猝不及防,因此人们对此缺乏经验和心理准备,需要利他者采用特殊手段来援助他人。利他行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利他行为是自觉自愿的自发行为;二是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不带有任何个人企图,不期望他人日后回报;三是利他者本身必须有所付出或遭受损失或面临危险。有学者认为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三、影响因素

影响利他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多,研究结果主要把它们归纳为四类:利他者因素、情境因素、受助者特征和社会文化因素。

(一)利他者自身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利他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他者的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包括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认知归因是利他行为的中介因素,当人们认为困难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就会给予帮助,反之,则不给予帮助。个人公平动机也会影响利他行为。人们从长远观点来看,认为一切都应当是公平的,现在自己作出利他行为,帮助了他人,将来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一样也会有人来帮助自己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作出利他行为的。

2.利他者的情绪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体当时的主观情绪能够影响他的利他行为。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加容易做出利他行为。艾森、克拉克各施沃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研究,当请被试帮忙捎口信时,得到免费礼品的实验组表示非常愿意帮忙,在开始的5分钟,帮忙的愿望是增加的,随后随着快乐心情的逐渐消失,帮忙的愿望也下降。而没有得到任何礼品的控制组,只有10%的人提供了帮助。

3.利他者的移情。

利他行为是以对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移情为前提的,因此移情必定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移情对他人的情感的知觉、体验和分享,是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并跟随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巴特森认为,移情被有目的引发就能够产生利他行为。当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以他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需要和痛苦时,他就能够将心比心产生助人行为。

(二)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

情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很大,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会做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所以大量学者关注于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

1.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研究认为“他人在场”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他人在场即旁观者而抑制了人们的利他救助行为。旁观者效应主要有:观众作用、示范作用和责任分散作用。榜样的作用如同攻击的榜样会强化攻击性行为一样,榜样的利他行为也可以促进他人利他行为的发生。布赖恩和特斯特发现看见他人的利他行为可以使个体更加愿意作出助人的行为。正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人的利他行为对个体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2.时间压力。

达利和巴特森研究发现,时间充裕的人比时间急迫的人更能够帮助他人。他们做了对比实验,让人假装在路上摔倒受伤,实验者对经过的第一组学生说他们还有几分钟的宽余时间,结果这一组三分之二的学生停下来帮助受伤者;但却对第二组学生说他们已经迟到了,结果这一组只有10%的人帮助了受伤者。后面一组的人也许并非是麻木不仁,但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有限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上,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